把脉智能穿戴行业难题 梳理智能穿戴产品需求

发布时间:2016-01-21 阅读量:792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读】1月14日下午15时,由“我爱快包”平台组织策划的“第四期产品经理坐诊基于智能穿戴相关产品解决方案”的活动热闹开始。智能穿戴产品需求方、相关应用方案解决商、智能硬件爱好者们齐聚一堂,在解决各自需求的同时,共同探讨了智能硬件的发展方向以及趋势。
 
 
活动选择在赛格创客产品展示中心举行。作为近些年来大热的行业,智能穿戴产品因其趣味性高、科技性强等特性,受到许多人的追捧。无论是极客玩家,还是普通消费者,都对这一行业十分关注。但同时,由于受到资金以及技术等问题的制约,智能可穿戴行业的发展也存在着良莠不齐、同质化严重、实用性不高等问题。
 
如何解决这些难题成为了此次“第四期产品经理坐诊基于智能穿戴相关产品解决方案”活动的关注热点。本次活动的现场讨论环节,朗天动影相关负责人率先提出的“APP以及硬件控制车载DV”产品需求,引起了入会嘉宾们的热烈讨论。“汽车后市场+智能穿戴产品”的组合,启发了现场所有参会人员的无限联想。如何使得这一产品具备好用又实用的良好品质?成本、功耗、稳定性成为了这一需求的最终痛点,通过活动现场主持人——“我爱快包”产品经理赖思沅的梳理与引导,产品需求方最终理清了自己的思路,找准了方向,加速了其需求产品化的过程。
 
 
派德电子相关负责人带来的“体脂手环”的产品创意需求,引发了一场关于智能穿戴产品人机交互模式的大讨论。本次活动特邀嘉宾——零边际网络有限公司艾先生在智能APP开发等方面有着丰富经验,他介绍到,市场上出现的体脂测量类产品基本工作原理是电阻率的算法编译,这类产品必须利用人体形成一个电路回路才可以工作,因此必须采用“双手环”或者“手环+脚底传感器”等方案来解决。
 
而麦基格瑞产品设计有限公司提出的“微信操控枕头”的创意,让大家陷入了智能穿戴产品发展方向的大思考。是超级APP一家独大,还是个性APP的百花齐放?是万物互联?还是社区化、游戏化?坐拥海量用户的微信平台,是否可以利用其来扩大自己智能可穿戴产品的影响力?这些想法以及创意让大家兴奋不已。
 
 
随着电子技术行业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愿意为个性化、定制化的智能穿戴产品买单。与此同时,为了满足更为自由以及更为开放的开发环境,大量的手机APP也必将会不断涌现。这些个性十足的APP,在融入社区以及分享的元素的同时,也将会比以往更具有趣味,更加好玩。
 
“互联网+”思维大行其道的今天,作为著名的智能硬件行业设计外包服务平台,“我爱快包”平台组织的此次活动,可谓是很好的演绎了如何利用“互联网+”思维助力智能硬件行业的发展。“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未来的智能穿戴产品将会如何发展?“我爱快包”平台将会持续关注!
相关资讯
博世德国工厂战略调整:裁员1100人应对转向系统市场变局

德国汽车零部件巨头博世集团于7月22日(周二)宣布,将在其位于德国南部的工厂实施裁员计划,涉及约1100个岗位,占该工厂员工总数的10%。此次调整主要影响装配线与后勤职能部门员工,被视为公司应对欧洲转向系统市场结构性挑战的关键举措。

TCL电子中期净利预增45%-65% Mini LED全球市占率跃居第一

2025年7月22日,TCL电子(01070.HK)发布盈喜公告,预计上半年经调整归母净利润达9.5亿至10.8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大幅提升45%-65%。在全球消费电子行业波动背景下,公司凭借技术升级与供应链优化实现逆势突围,经营韧性凸显业绩成长动能。

微软启动销售人员薪酬调整计划,AI工具赋能成新财年重点​

微软公司于近日结束2024财年后,对全球销售团队启动专项薪酬补偿计划。根据内部文件显示,在本财年因"系统性挑战或不可控财务因素"导致业绩未达标的销售人员,将获得基于更高配额完成比例的额外奖金。此举被视为稳定核心团队的重要措施。

OpenAI与甲骨文深化合作 全美新增4.5吉瓦AI算力基础设施

OpenAI与甲骨文(Oracle)近日宣布扩大战略合作,计划在美国新增总容量达4.5吉瓦的数据中心集群,以支撑下一代人工智能系统的训练与部署。此次扩容将使双方联合运营的算力基础设施总量突破5吉瓦,预计部署超过200万颗专用AI芯片,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AI计算平台之一。

德州仪器Q3盈利预警引股价震荡 芯片需求疲软与贸易不确定性成焦点

全球模拟芯片龙头企业德州仪器(TI)于7月22日发布最新季度财报,尽管第二季度营收达44.5亿美元(超出市场预期),但公司对第三季度的保守预测引发投资者担忧。财报显示,德州仪器预计第三季度每股收益区间为1.36-1.60美元(中值1.48美元低于分析师预估的1.52美元),营收指引44.5亿至48亿美元(中间值亦低于市场预期的46.2亿美元)。受此影响,公司股价在盘后交易时段大幅下挫11.4%,创年内最大单日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