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洞·无人机向“前辈”学习的姿势水平还不够?

发布时间:2016-01-21 阅读量:860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读】无人机在最初通常并不是用来指代现在常见的大疆等各种四旋翼小型飞行器,而是一种“传说中”让人闻风丧胆的武器:固定翼无人机。很难说现在的四旋翼无人机、包括它们搭载的摄像头有多少是从这种固定翼无人机中得到的启发。但很可能现在这些无人机只学到了表面,而没有学到真正的精髓。
 

 
捕食者无人机

事实上,在整个电子科学领域,很多很多技术都是先在军用领域广泛使用,再在民间普及开的。
所以如果最初的无人机制造者真的是受到军用无人机的启发,也没有什么可奇怪的。但多少个“无人机元年”过去了,无人机行业也出现了许多领袖级的公司和人物,但这件东西就是摆脱不了“玩具”的定位,甚至只是一个不怎么耐玩的“玩具”,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但现在但凡提到火不起来的智能产品,大多都逃不出“抓不住痛点”这几个字。而无人机也多半逃不出这几个字的魔爪。
 
无人机之所以一直无法在大众消费者之间普及开来,是因为还没有开发出真正有价值的用途。
 
在这里小编姑且认为现在的无人机就是受军用无人机启发而开发的面向民众的简化版玩具/工具,小编认为,如果你决定向一样东西学习,那就要仔细的思考一下你学习的东西,包括它身上的每一项功能有什么目的和意义。然后再决定要不要在自己的产品上实现相同的功能。
 
我们拿大疆的精灵3来举例。军用无人机的攻击能力大疆自然无法也毫无必要去学习。而在开发出能力爆表的三轴平衡云台并在上面加装上相机之后,总算让四旋翼无人机除了单纯的飞来飞去还能做另外一件军用无人机一直能做的事了——好好拍一张平时无法拍摄的照片。但小编觉得大疆——包括所有的无人机并没有真正学到这个功能真正的意义。我们来看看“捕食者”无人机上的摄像头的性能:捕食者上有数个环境信息采集设备。
 
 
一个全彩机鼻摄像机,主要用于为飞机导航。
可变光圈红外摄像机,是“捕食者”的主要“眼睛”,并且可在黑暗和夜视条件下拍摄。
合成孔径雷达(SAR),用于透过雾气、云层以及烟幕进行观察。
 
给一架飞机配备了好几个功能如此强大并且有些重复的摄像头,难免给人一种有点浪费的感觉,但无人机这样设计确实是有原因的。因为无人机的侦查设备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最终目标:排除环境干扰,对战场环境进行准确的侦查。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美军不惜给捕食者装了好几个顶级性能的摄像机和一个雷达。但在这上面无论花费多大的代价都是值得的,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能在战前获取清晰的战场情报的能力是每个指挥官无论付出多大代价都愿意得到的。
 
但普通的四旋翼无人机装了个摄像头,大疆后来还有了个稳定性极好的平衡云台。但这一切到底是为了什么?侦查?
 
一般人显然没有需要“侦查”的东西。但是否这个功能就一定发挥不上呢?小编也不这么认为。这里可以提一个小想法:用作旅行时的路线规划辅助。
 
热门景区的路线规划、设施建设等一般都做得比较完善。但真正的“驴友”往往喜欢人迹罕至的地方。而在一些地势比较复杂的地方缺乏经验的旅行者很容易陷入迷茫,无法预知前方的情况。这时如果有一台无人机能帮助他们拍摄前方路线的样貌,甚至扫描整个地形再帮旅行者规划出一条最合适的路线,相信对经验不那么丰富的旅行者们会有很大的帮助。
 
要真正让无人机的用途更加广泛,可能照出这些照片还不够,还要能从里面再提取出许多有用的信息
 
或许现在的技术还无法做到这么完美的体验,但我们大致可以推测一下实现这样的功能需要哪些方面的改进:
 
1:最好有多种环境探测设备,旅行时的环境不会像战场上那么恶劣,只要有足够的时间,用超声波+良好的算法即可绘制出整个区域的完整地形图。
 
2:续航要够给力。一场旅行会花掉多久,谁也不知道。并且在短期内可能即使在这样民用无人机的机载平台上能完成绘制地形图的工作,很可能也会耗费掉不少的时间和相当多的电量用来计算。现在民用无人机通常30-40分钟左右的续航时间很可能是不够用的。这也需要电池技术出现一定的突破。
 
3:最好能实现自动化运行。在未开发地区的旅行时,尤其是攀岩、登山这样的活动中,旅行者的双手很可能忙于应付环境,没有足够的空闲去操作无人机进行飞行等操作,所以无人机最好能起飞后直接寻找一个最好的位置自动开始扫描并自动返回,这就要求机体有一定的环境辨识能力和一定水平的AI。
 
说来说去,小编的意思还是。最好是先思考一件产品的使用者有什么真正迫切的需求,再去考虑为这个产品添加什么样的功能。而现在的四旋翼无人机,多少有点功能先于需求出现的意思。火不起来自然也不奇怪。
 
如果亲爱的读者您也想到了无人机未来可能的主流用途,也欢迎在文章末尾留言同小编一起交流~脑洞开起来!
相关资讯
博世德国工厂战略调整:裁员1100人应对转向系统市场变局

德国汽车零部件巨头博世集团于7月22日(周二)宣布,将在其位于德国南部的工厂实施裁员计划,涉及约1100个岗位,占该工厂员工总数的10%。此次调整主要影响装配线与后勤职能部门员工,被视为公司应对欧洲转向系统市场结构性挑战的关键举措。

TCL电子中期净利预增45%-65% Mini LED全球市占率跃居第一

2025年7月22日,TCL电子(01070.HK)发布盈喜公告,预计上半年经调整归母净利润达9.5亿至10.8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大幅提升45%-65%。在全球消费电子行业波动背景下,公司凭借技术升级与供应链优化实现逆势突围,经营韧性凸显业绩成长动能。

微软启动销售人员薪酬调整计划,AI工具赋能成新财年重点​

微软公司于近日结束2024财年后,对全球销售团队启动专项薪酬补偿计划。根据内部文件显示,在本财年因"系统性挑战或不可控财务因素"导致业绩未达标的销售人员,将获得基于更高配额完成比例的额外奖金。此举被视为稳定核心团队的重要措施。

OpenAI与甲骨文深化合作 全美新增4.5吉瓦AI算力基础设施

OpenAI与甲骨文(Oracle)近日宣布扩大战略合作,计划在美国新增总容量达4.5吉瓦的数据中心集群,以支撑下一代人工智能系统的训练与部署。此次扩容将使双方联合运营的算力基础设施总量突破5吉瓦,预计部署超过200万颗专用AI芯片,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AI计算平台之一。

德州仪器Q3盈利预警引股价震荡 芯片需求疲软与贸易不确定性成焦点

全球模拟芯片龙头企业德州仪器(TI)于7月22日发布最新季度财报,尽管第二季度营收达44.5亿美元(超出市场预期),但公司对第三季度的保守预测引发投资者担忧。财报显示,德州仪器预计第三季度每股收益区间为1.36-1.60美元(中值1.48美元低于分析师预估的1.52美元),营收指引44.5亿至48亿美元(中间值亦低于市场预期的46.2亿美元)。受此影响,公司股价在盘后交易时段大幅下挫11.4%,创年内最大单日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