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交通法:按斤算,超7公斤才要驾照

发布时间:2016-01-20 阅读量:1030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蔡辉

【导读】从今年的CES看来,安全升降是无人机一个重点关注的问题。随着无人机的发展,相关法规也跟上步伐,对无人机的安全状况进行监控。根据新出台的法规,除了7公斤以上的无人机监控比较严格,法规还加控了对1.5~7公斤级别的无人机飞行限制,具体下文详解。

中国民航局近日发布《轻小型无人机运行适行规定》,无人机首次拥有了自己的“交通法规”。在民航局官网暂未看到最终规定文件,但据其去年11月底发布的“征求意见稿”,最明显的变化来自于“电子围栏”及“无人机云”的监控,并且单列了“植保机”的行业应用规定。

无人机交通法:按斤算,超7公斤才要驾照
 
在此之前,无人机行业执行的政策标准主要是2013年发布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驾驶员管理暂行规定》,其规定“7公斤以下、高度120米以下、500米范围内可视飞行”等标准下的无人机驾驶员无需拿证,但对于驾驶行为没有过多涉及,正因为此,无人机厂商将这个限制内的驾驶行为均理解为“无需报备”,但却一直备受“黑飞”争议。“交通法规”配合“驾驶员规定”,无人机的政策规定将更加全面。

1.5公斤成为新的分水岭

按照征求意见稿,7公斤以上的几种无人机,需要明确接入“电子围栏”以及“无人机云”。前者主要是划定“禁飞区”,而后者则类似于无人机的“黑匣子”,在人口密集地区要求每秒一次地报告飞行高度、距离等实时信息,且飞行数据需要保留3个月以上。

与两年前发布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驾驶员管理暂行规定》类似,7公斤以下的无人机驾驶员无需拿证,而7公斤以上的驾驶员则需要许多严格的执照限制。这次的政策同样对7公斤以下级相对宽松,不需要接入无人机云系统,只需要在无人机机身标注型号、编号、所有者及联系方式即可;也不需要装上电子围栏,只需要提前了解禁飞区即可。

也因此,这个政策对于目前主流的消费级航拍无人机影响并不明显,比如大疆的精灵3、相对专业级的悟、亿航的ghost等,重量均在1.2公斤-3公斤之间,新兴起的家庭娱乐型无人机更是基本在700克左右,距离7公斤的严管线尚且遥远;而亿航CES上发布的载人无人机184,其空重则达到200公斤,远超这次轻小型无人机116公斤的上限,不在这次政策规定范围内。

但驾驶行为规定与驾驶员规定不同的是,在人口密集区与人口空旷区的管理标准上存在差异。这次征求意见稿,在7公斤以下级,还分为0- 1 .5公斤以及1.5公斤-7公斤两个级别。而在重点地区和机场净空区以下的1.5-7公斤级同样需要电子围栏与无人机云的监管,只不过这个级别的报告频率是每分钟一次。

与此同时,0- 1.5公斤的无人机在政策发布后有两年的执行缓冲期,但1.5公斤- 7公斤级别的无人机,在北上广深四个主要城市的执行缓冲期仅有一年。

无人机监管带来的新机会

安全,无疑是无人机最大的痛点。无人机坠机、割手、失火等耸人听闻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另外,日本、美国等官方机构都发生无人机坠毁事件,使其安全范畴从人身安全延伸到隐私安全、国家安全等更大的话题。

去年大放异彩的lily无人机在今年C E S“跳票”,主要原因就是其安全问题。lily主打的概念是“手抛”与“自动降落”,但如果软件稍微出现偏差,手抛就变成“手刨”了。而从今年C E S看,“护翼”、“避障”、“自动坠毁”等主要新变化,也都是围绕安全所进行的。

也正因为此,无人机监管也是大势所趋。

但不同国家均通过不同方式摸索无人机的监管理念,比如欧洲主要针对产品进行监管,而美国则更接近于航空标准,要求实时汇报空中位置,同时必须登记无人机所有者的信息资料;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则是设立禁飞区,日本与新加坡在城市中心地区都是禁飞区。

政策应该严厉还是宽松更适合于无人机的发展呢?Y uneec副总裁颜安认为,这取决于无人机技术发展速度。“如果不了解它的原理进行操作,可能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在我们的技术还没成熟到让每个人都去用的情况下,它的准入门槛肯定会高一点。”颜安认为,这就好比汽车的驾驶门槛,总会逐步降低。

当然,对于绝大多数无人机厂商,大家都欢迎政策的监管。“政策标准明确了,有利于发展大部分无人机厂商一直觊觎的一个大蛋糕———培训。”颜安如是表示。

推荐阅读:

Qi标准 | TI 无线充电方案

Qi标准|Toshiba无线充电方案

USB Type-C已成必然趋势,这些你知道吗?

相关资讯
红外传感器的选型要素与应用场景解析

红外传感器是一种利用红外线进行检测的电子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安防监控,智能家居,医疗设备等领域

DigiKey发布《机器人技术探秘》系列:联合Eaton与SICK深入探索机器人自动化新纪元

随着全球制造业迈向集成化与数字化,独立机器人单元正逐渐融入更广泛的自动化系统。DigiKey 本季发布的《机器人技术探秘》的第 5 季《未来工厂》视频系列,联合行业领先企业 Eaton 和 SICK,系统解析了从电气控制、传感技术到数据互联等多个层面的前沿解决方案。新一季邀请了多名专家,一起探讨支撑现代机器人制造与自动化的基础设施与创新技术。

SEMI-e 2025深圳半导体展9月启幕!全产业链覆盖,超千家龙头集结

SEMI-e深圳国际半导体展暨2025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展将于2025年9月10日至12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新馆)隆重开幕。本届展会由CIOE中国光博会与集成电路创新联盟联合主办,中新材会展与爱集微共同承办,以“IC设计与应用”、“IC制造与供应链”及“化合物半导体”为核心主题,系统覆盖集成电路全产业链环节。

超11万人次观展,5723名海外买家到场!IOTE 2025深圳物联网展圆满落幕​

​在AIoT技术加速赋能全球数字化转型、中国持续引领物联网产业创新的大背景下,IOTE 2025第24届国际物联网展·深圳站于8月29日在深圳会展中心(宝安新馆)圆满落幕。本届展会以“生态智能·物联全球”为主题,联合AGIC人工智能展与ISVE智慧商显展,汇聚1001家产业链企业,覆盖8万平方米展区,三日内吸引观众超11万人次,其中海外专业买家达5723人,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充分彰显了展会的国际影响力与行业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