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1-15 阅读量:2070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看了那么多拆机报告,简而言之,涉及到LED灯改造的,主要可以分几个部分:
灯壳改造。主要包括如何利用原有灯壳的底盘做好散热部分,因为散热的好坏,直接影响灯珠的光衰,从而决定改造后的LED灯寿命能否长久。然后如何确保用最小的功率实现足够的照明亮度,比较柔和舒服的色光。这个主要有光珠的选择有关。据调查反映4500K-5000K色温属于是家庭长期照明下我们感觉比较舒服,比较亮堂的色温段。6000K以上,会觉得有点鬼气,太冷飕飕的。而3000K以下的暖黄色虽然比较柔和,但是亮度相对而言会显得比较暗,对不起同样的输入功率。
驱动电源的选择。这个在下文中详解。电源的选择上必须是耐用,安全,可靠。
控制电路。这块主要涵盖两类,第一是比较高功率的遥控调光控制,第二是中小功率走廊路灯或者夜灯的自动化开关。
首先开始我们的LED驱动篇。常见的LED驱动主要有三种,一种是阻容降压式,这种在3-5W的射灯里面很常见。
第二种是非隔离式,这种因为便宜,所以在某宝套装里面基本是标配。套上几毛钱的白色塑料壳子之后大概成本可以控制到1块钱到5块钱之间。这种我是不考虑的。因为输出端是和火线直接相通的。而我们利用现有的灯具外壳改造,时间长了之后,几率很大很难避免火线会漏电设置短路到灯具的外壳。在家庭里面,这个会是致命的。
第三种是隔离式,那么就是下文的重点了。
下图中三个电源,都是属于隔离电源,来自淘宝某商家,成本大约2-3元,输出电流都是300mA左右,从左到右分别是7W,12W,和5W。图中明显可以看到市电区和低压输出区有很宽的距离,甚至用PCB开槽的做法来增强隔离效果。
图中很清楚可以看到,市电区和低压输出区在PCB布局上有明显的安全距离作为隔离带。而且PCB有开槽来增强这个效果。市电区内最高电压是可以达到400V的,在有的开关电源板中,甚至会出现2倍到三倍的倍压电路,或者即使没有倍压电路,也会因为变压器次级侧的波动而反射到初级侧在初级侧元件上形成800V以上的电压。而输出的低电压,一般不会超过80V,大部分时候都会工作在48V直流以下的比较安全的区域,这也就是我选择隔离电源的原因。即使成本上会有一块钱到十几块钱的差异。
电路图
火线上串了一个小电阻之后,实测0.5欧,进入四颗类似1N4007的二极管做的整流桥,然后进入一个小电感,两个耐压400V,6.8uF4.7uF还有一个102CBB电容组成的“派型”滤波电路。
这个对市电一级整流滤波之后出来的电压大概会在230VX1.414=320V,实际会在320-380V之间波动。
然后分出一路使用一个5K+2.4欧的电阻降压后给芯片的1脚提供芯片的工作电压VDD。
而变压器的初级侧,也叫一次侧或者原边,有两个绕组。一个绕组提供Bulk电路的原边电感,经过原边电感进入控制芯片的漏极,电流从芯片的源极流出进入一次侧的高压地形成一次侧环路。
原边反馈绕组产生的感应电压经过两个电阻的分压网络后,进入INV端。
CS端和CS端上的电阻,也就是图中那个灰色四环,可以控制整个输出的输出电流和功率。
再看次级侧,一个简单的快速二极管匝断,主要供电由一个100uF50V耐压的电解电容提供。
按照厂家提供的芯片工作手册,这个驱动电源是工作在断续电流的反激恒流工作状态,这个是什么意思呢?电源芯片会以60K左右的频率控制芯片内置的开关管。当初级侧开关管导通的时候,初级线圈的电流会上升,从而在变压器磁圈中形成磁通。但是因为次级侧线圈是和初级侧线圈反向的(反激电源就是这样得名),这个时候,次级侧的快速二极管是截止的。次级侧并没有输出电压和电流。在初级侧开关管导通期间,初级的任务就是往变压器的磁路里面泵入磁通能量储存起来。就好象往一个大桶里面泵水一样。
当初级侧开关管关闭的时候,初级侧电流截至了,这个时候次级侧的快速开关二极管导通,大桶里面的水就流向次级侧的输出电容和负债。。。。大桶里面的水流光之后,就全靠次级侧的输出电容给负载倒水,一直到输出电容里面的水也流光为止,这个时候,有一小段时间,初级次级会都没有任何电流。也就是电流断续的工作状态。
从上面工作状态的简单描述里面,我们就可以看到保证电流和功率足量,次级侧的输出电容和快速二极管是非常重要的,那么以后这种电源出了故障就知道怎么处理了?
上图就是我这次收集的五种驱动电源中的四种了,铝壳子的有两种,10W和30W,恒流900mA,主要是想玩大瓦数灯珠的。三种裸板的都是300mA电流,基本成本最贵6块,最便宜1块8,而做工啥的还是很满意的。
基本电路拓扑,都是使用bulk降压,反激恒流的模式,百度一下,就有很多学术文章提供反馈呀,功率呀什么的计算公式了。内部使用芯片主要变化也就是在反馈部分。有的是需要用过光耦从次级输出电路中用电阻对取样,然后进入到初级侧芯片的feedback脚。图中的左一和右三都有一个小光耦横跨PCB板的开槽上,很是直观。
碳化硅MOSFET凭借其高击穿电场强度、高热导率、高开关频率及低导通损耗等优势,在新能源汽车、光伏逆变器、数据中心电源及工业电机驱动等高功率、高效率应用场景中展现出巨大潜力。
此次发布的iPhone 17系列或将迎来苹果近十年来最彻底的一次革新——全新机型、颠覆设计、全系高刷、自研基带、5000mAh电池……亮点密集,堪称“王炸”级别。
相较于传统的硅(Si)基IGBT和MOSFET,SiC器件在材料层面实现了质的飞跃。其禁带宽度是硅的3倍,击穿电场强度是硅的10倍,热导率也远超硅材料。
在现代精密自动化设备、3D打印机、CNC机床以及机器人技术中,步进电机因其开环控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且定位精准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深入剖析RC电源系统的结构组成、核心特性,并探讨其常见的应用领域,为相关技术人员提供全面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