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荣推出首款支持3D NAND的交钥匙式企业版SATA 6Gb/s SSD控制器产品

发布时间:2016-01-7 阅读量:791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读】慧荣今日宣布推出全球首款支持多家供应商主流3D NAND产品的交钥匙式企业版SATA SSD控制器解决方案。这款性能增强的控制器解决方案将有助加快推进最具竞争力的高性能SSD产品在市场上的应用。

图:慧荣首款支持3D NAND的交钥匙式企业版SATA SSD控制器产品

此次2016年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期间(2016 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慧荣科技也将展出其使用了升级版SM2246EN控制器解决方案、基于3D NAND技术的SSD产品。

现在客户端SSD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使用3D NAND并结合交钥匙式控制器解决方案将可帮助SSD OEM制造商借助当今业界性价比最佳的3D NAND技术将高性能SSD产品快速推向市场。由于慧荣科技进一步扩展其功能的努力,这款业界领先的SM2246EN交钥匙式控制器解决方案现可支持多个供应商的3D MLC NAND。现在,SM2246EN增加了先进的3D功率损耗 (Power loss)保护固件技术——专门防止3D NAND架构中数据丢失突发状况——同时支持高达2TB的容量。这款带有3D NAND支持的SM2246EN产品现已开始供货,未来公司还将在2016年推出其它专门针对SATA3和PCIe SSD的、支持3D MLC 和 3D TLC NAND技术的SSD控制器解决方案,以性价比更高的解决方案为市场提供更多的SSD产品选择。

慧荣科技产品企划部资深副总裁段喜亭(Nelson Duann)表示:“在当今市场上针对客户端SSD应用的所有企业版SATA 6Gb/s控制器产品中,SM2246EN的技术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增加3D MLC NAND支持将会迎来性价比卓越的SSD产品新时代。”

威刚科技(ADATA Technology)总经理陈玲娟对此也表达了相同的看法。“可靠的交钥匙式解决方案是威刚科技得以在包括SSD在内的所有主要产品平台上高效和成功使用3D NAND的基石。慧荣科技提供的解决方案对于我们的持久成功而言不可或缺。”

金泰克董事长李创锋先生表示:“3D NAND技术将会推动客户端SSD在个人和企业用户市场的更快普及。我们很高兴能与慧荣科技合作,在我们的SSD新产品中部署搭载3D MLC NAND的SM2246EN解决方案。”

搭配IMFT 3D MLC NAND的SM2246EN解决方案拥有如下主要性能:

●超高性能,且配有3D NAND

顺序读取: 540MB/s
顺序写入: 410MB/s
4K 随机读取 (QD32): 80,000 IOPS
4K 随机写入 (QD32): 75,000 IOPS

●支持SSD密度高达2TB
●支持ONFI 3.x和Toggle 2.0标准以及异步NAND
●专利的Configurable ECC引擎能确保数据处理及效能处理能力在SSD产品使用期限内不会衰退
●适用于针对超级本、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和HDD更换等应用的客户端SSD
●采用最新的安全协议,并遵守AES 256、可信计算组织(TCG)和Opal的全驱动加密标准
●同时支持商业级(0°C至70°C)和工业级(-40°C至85°C)要求

欲了解更多有关慧荣的信息,请访问http://www.siliconmotion.com。

相关资讯
兆芯发布国产服务器芯片KH-50000:96核突破,自主架构再跃升

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5)上,国产处理器领军企业兆芯正式发布新一代服务器处理器开胜KH-50000

突发!台积电AP7厂遭遇洪水

台积电AP7厂遭遇洪水

光芯联动:SEMI-e 2025半导体展引领半导体产业跃迁

2025年9月10日至12日,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将迎来一场改写半导体产业格局的超级盛会——SEMI-e深圳国际半导体展暨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展。本届展会首次与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CIOE)深度联动,形成30万平方米的巨型展示空间,汇聚全球5000家展商和预计超16万专业观众。

全局快门VS超低功耗:无人机传感器选型指南

无人机技术正深度重构多行业作业模式。无论是精准农业的植株分析、工业设施的毫米级巡检,还是紧急物资的高效投送,其核心驱动力均来自高性能成像系统。作为行业方案引领者,安森美(onsemi)通过Hyperlux系列图像传感器与CQD SWIR技术,打造覆盖全域应用场景的无人机视觉解决方案。本文将从实际场景需求出发,解析关键器件的技术特性与选型逻辑。

射频半导体市场迎战略转折,三大新兴领域驱动千亿增长

全球射频半导体市场正经历结构性变革。据Yole Group最新报告,该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的513亿美元跃升至2030年的69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5.2%。驱动这一增长的核心力量包括:5G技术全球渗透率突破45%、6G研发进入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以及汽车雷达与国防电子系统的需求爆发。传统消费电子主导的格局正被打破,汽车、工业、国防领域贡献的射频元件占比预计从2023年的18%提升至2030年的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