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推可穿戴设备芯片,竞争对手都有哪些

发布时间:2015-12-29 阅读量:836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读】三星首推的可穿戴芯片可测量体脂率、骨骼肌量、心率、体表温度,压力水平等5项健康指标,同时还可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处理。三星特别强调,该芯片的设计将加速新的运动和健康追踪产品的开发。预计这款芯片将很快被用于三星的可穿戴设备,而目前看来其他厂商的产品也将采用这一芯片。

三星周二宣布,一款新的健康传感芯片将进入量产。这款芯片能测量5项健康指标:体脂率、骨骼肌量、心率、体表温度,以及压力水平。三星将这款产品称作“生物处理器”(Bio-Processor),而采用这款芯片的设备将于2016年上半年面市。
三星推可穿戴设备芯片,竞争对手都有哪些
 
2015年,运动追踪设备实现的功能远远没有达到外界预期。最初的报道显示,苹果曾计划在Apple Watch智能手表中集成多种传感器,但最终仅提供了心率监控工具。很明显,三星希望在这一领域取得先发优势,但问题在于所谓的“生物处理器”能否实现三星的承诺。目前市面上有许多心率传感器和计步器,但效果都不是很好。如果数据不准确,那么运动追踪设备无法带来太大帮助。

预计这款芯片将很快被用于三星的可穿戴设备,而目前看来其他厂商的产品也将采用这一芯片。对于有意开发可穿戴设备的公司而言,三星将提供参考设计。三星特别指出,这款芯片的设计将加速新的运动和健康追踪产品的开发。

目前比较主流的应用方案中,可穿戴的芯片平台又有哪些呢?

可穿戴主控芯片分为应用处理器(AP)和MCU两种,手环基本采用MCU,手表根据功能复杂度选用MCU或AP。

MCU采用度比较高的为ST和Silicon Labs两家产品。如Fitbit Flex,三星Galaxy Gear2,Pebble;Misfit Shine等品牌产品都是基于这两家方案。国内也有不少采用手机芯片如MTK60甚至72平台做智能手表,可接打电话,主要面向出口市场。土曼、果壳、智器和inWatchX等产品则采用君正JZ4775平台,君正已经推出M200和M150两款产品,采用大小核设计理念。MTK也推出了MT2601方案,采用双核A7+SensorHub的方案,可以显示高性能的同时,降低系统功耗;

下面是一张可穿戴式芯片AP/MCU平台的汇总表:

三星推可穿戴设备芯片,竞争对手都有哪些
相关资讯
谷歌母公司Q2营收964亿超预期 资本支出加码至850亿

在2025年7月24日,谷歌母公司Alphabet(纳斯达克代码:GOOG, GOOGL)正式发布了截至6月30日的第二季度财务报告。财报显示,该公司在2025财年第二季度实现了强劲的整体增长,多项核心指标超出市场预期。具体来看,Alphabet本季营收达964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847亿美元攀升14%,若按固定汇率计算,增幅为13%。同时,净利润达到282亿美元,同比增涨19%。这些数据反映了Alphabet在AI技术驱动的转型中持续领先,业务多元化战略效果显著。

英伟达Blackwell GPU市占率突破80%,供应链加速液冷技术布局

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最新研究,全球服务器市场进入平稳发展期,AI服务器成为各大ODM厂商的战略重心。英伟达Blackwell平台产品(如GB200 Rack/HGX B200)自第二季度起扩大量产,新一代B300/GB300系列已步入样品验证阶段。预计2024年Blackwell GPU将占英伟达高端GPU出货量的80%以上,奠定其在AI算力领域的统治地位。

台积电2nm制程产能规划曝光:2028年剑指月产20万片晶圆,AI巨头竞逐先进封装

据供应链确认,台积电2nm制程将于2025年下半年正式量产,初期月产能规划达4万片晶圆。根据产能爬坡计划,2026年1月将提升至5.3万片,同年年中突破8.5万片,2026年底实现10万片目标。至2028年,总月产能预计突破20万片,创先进制程产能新纪录。

LG电子深化日本市场双轨战略 布局汽车零部件与家电复兴

LG电子正在加速拓展日本市场战略版图,通过汽车零部件研发机构扩建和消费电子业务复兴双轨并行。2024年7月,该公司在横滨、名古屋等核心工业区启动专项招聘,重点招募桥梁工程师、嵌入式开发及质量管控专家,以强化与丰田、本田等头部车企的技术协作。

0.4pF超低电容!贸泽供应Nexperia高速车载网络ESD保护器件

全球领先的电子元器件与工业自动化产品授权代理商贸泽电子(Mouser Electronics)宣布,即日起正式供应Nexperia推出的PESD1ETH10L-Q和PESD1ETH10LS-Q两款高性能ESD(静电放电)保护器件。新品严格遵循OPEN Alliance技术规范,专为10BASE-T1S汽车以太网应用场景设计,满足车载网络对信号完整性与系统可靠性的严苛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