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芯片巨头利润下滑,散户自研芯片能成气候吗

发布时间:2015-12-24 阅读量:868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崔玉贤

【导读】今年年初就有“2015高通内外交困,注定是艰难的一年”的声音流出,现在年末,反观起来,说的倒是没有错的,而且不仅仅是高通,其他的芯片巨头也面临利润下滑,甚至是拆分和被收购的威胁。更为雪上加霜的是全球最大的手机市场——中国的手机厂商也在向自研芯片迈进,这会是芯片厂商的又一困境吗?中国的自研芯片有没有能力让芯片巨头们颤抖?

国内的华为不用多说,一直在关键机型上使用海思芯片,刚刚发布的950据称可秒杀高通820;小米则被曝从ARM授权了全系列内核方案,自研进程加快;中兴通讯终端事业部CEO曾学忠则透露明年将有Pre-5G芯片问世。

手机芯片巨头利润下滑,散户自研芯片能成气候吗

手机厂商自研芯片热

“2015年芯片市场竞争激烈,但大家表现都不好。高通、联发科利润都在下滑。” 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王艳辉向网易科技总结道。

根据高通发布的今年第三季度财报,净利润下滑44%,甚至被传出业务拆分的消息。而来自高通和展讯的上下夹击,联发科前三季度利润同比下跌40%。在年底,一度传出紫光入股投资的讯息。

然而,更令这些芯片企业头疼的是,中国手机厂商想要自研芯片。

自从2014年底,小米被传1亿元投资芯片技术之后,今年又被爆出加快芯片研发步伐,获得了相关授权,并且明年年初将有可能推出自研芯片。

中兴旗下的中星微电子虽然一直以来也有自研手机芯片,但大部分是对外合作的形式,自己手机尚未采用。不过,今年中兴在手机芯片更加高调了一些。中兴通讯终端事业部CEO曾学忠透露明年一定会推出Pre-5G手机芯片。

其实,苹果、三星、LG以及华为都在进行芯片的研发。苹果使用自家设计芯片的成功一直以来就像个“萝卜”一样摆在手机厂商的面前;三星也从未停止过对Exynos的研发脚步;华为采用自家麒麟芯片逐渐和国产手机厂商形成了差异化的竞争;LG也在2011年的时候也对外宣布要通过自主研发手机芯片,进一步提升在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力。

而高通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网易科技采访时表示,类似的市场竞争或竞争举措由来已久,而且都会周期性的出现,已经习惯;其言下之意,自是暗指手机厂商自研芯片不会长久。而来自芯片市场的专家也认为,手机芯片市场竞争已经白热化,技术门槛过高,如果没有打算长时间的资金、人力和研发的投入,只是小打小闹,博得噱头,难成气候。

为何坚持自研芯片?

术业有专攻,手机厂商为何要碰不熟悉的芯片领域?

“芯片是手机厂商取得个性化的最好方式。”王艳辉认为,“华为手机能够取得成功,与竞争对手形成差异化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使用了自有芯片。”

华为手机的两大特点:信号好以及待机时间长。在客观上,海思芯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除了可以形成差异化之外,曾学忠提到了3点坚持做手机芯片的原因:首先就是为了掌握话语权,如果不掌握核心技术,没有办法掌握制高点;第二就很关键的一点是实力为王,市场不相信眼泪,没有自研芯片很难实现与西方的博弈;第三点考虑到降低成本和抗风险能力,手机厂商也需要有自研芯片。

根据野村证券的报告,智能手机平均成本在10美元以上的零部件包括:应用处理器、基带芯片、NAND闪存以及屏幕等等。芯片一直被视为是影响手机成本的重要因素。使用自研芯片,无疑会大大降低手机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尤其在中国市场的价格战上。

门槛高 自研芯片能成气候吗?


对于手机厂商的美好构想,来自高通市场营销高级副总裁蒂姆•麦克唐纳的回应是:“很多公司通过不同的方式和我们竞争,有的是通过垂直整合,想获得规模化发展,但发展之后又慢慢打散,发现垂直整合的效果没有达到原来的预期。类似的市场竞争或竞争举措由来已久,而且都会周期性的出现,我们已经习惯。”

Tim认为,芯片产业只有做到规模化的产品才能做好。这里规模化的含义是指只有达到一定的业务规模才能有效地应对技术生产制造中的复杂性。“我们需要基于一定的业务规模才能解决问题,这里包括要和开发人员、第三方来打交道,我们的优势就体现在这里。”他认为。

高通高级副总裁兼中国区首席运营官罗杰夫举例道:“以LTE为例,骁龙处理器或者骁龙LTE调制解调器能够支持OEM厂商在不同产品,全球不同网络上进行测试,从而在全球数百个市场同步推出产品,这也体现了规模化优势。”

罗杰夫认为,规模化优势不是突然之间可以获得的,需要投入非常多的资金、人力、物力并收购一些其他公司,进行长时间积累才行。

对于手机芯片,有4个部分非常重要:CPU即中央处理器;GPU也就是图形处理器;还有就是BPU信号处理器以及各种传感器。

中兴通讯消费终端战略与MKT副总经理吕钱浩向网易科技解释道,CPU除了英特尔之外基本上都是ARM授权,这意味着CPU可以买到;GPU的话,苹果、三星、华为、联发科等都需要授权,购买到。据传,苹果正在秘密开发自己的GPU,以提升竞争力,拉升毛利率;传感器全球大概有120多家厂商可以提供,可以购买到。

但BPU信号处理器是未来万物互联以及实现通讯功能的核心点,全球只有10家公司可以提供BPU技术,而且不会愿意有公司授权这部分技术。这意味着BPU的开发难度最高,投入最高,战略意义最大。

所以,手机厂商如果仅仅是通过购买获得的一些授权战略意义不大,难成气候。

分析认为,手机厂商如果进行自研芯片,需要具备标准和知识产权的储备,基带没有授权,有可能侵权;另外,需要系统化集成能力,而不是简单的模块相加。

手机芯片研发是一个无底洞,需要投入巨资。

高通中国区董事长孟樸在接受采访时透露过去30年,高通在研发上累计投入370亿美金,每年坚持把超过20%的收入都放到研发上。华为海思也是积累了20多年,投入研发人员5000人,才在近2年初见成效。

这是一条难言必成的艰辛之路。

相关阅读:

华为和它的麒麟950到底够不够格成为国人的骄傲?

空气净化器火了,设计方案要避开哪些鸡肋功能?

[预见]未来十年,物联网新技术有哪些爆点?





相关资讯
美国被曝秘密植入追踪器监控高端AI芯片流向 严防技术流入中国

美国为防止高端人工智能(AI)芯片通过第三方渠道流入中国,已秘密要求芯片制造商英伟达(NVIDIA)、超威半导体(AMD)等企业在出口至部分国家的AI芯片中植入追踪程序,以便实时监控芯片流向

晶振行业必备术语手册:工程师必收藏(下)

在电子电路设计中,晶振的每一项参数都与产品命运息息相关——哪怕只差0.1ppm,也可能让整板“翻车”。看似最基础的术语,正是硬件工程师每天必须跨越的隐形门槛。

晶振行业必备术语手册:工程师必收藏(上)

在电子电路设计中,晶振的每一项参数都与产品命运息息相关——哪怕只差0.1ppm,也可能让整板“翻车”。看似最基础的术语,正是硬件工程师每天必须跨越的隐形门槛。

3点区分TCXO温补晶振与OCXO恒温晶振

电路板中常用到恒温与温补这两种晶振,恒温晶振与温补晶振都属于晶体振荡器,既有源晶振,所以组成的振荡电路都需要电源加入才能工作

体积缩小58%!Vishay发布185℃耐受汽车级TVS解决方案​

汽车电子系统日益复杂,尤其在48V架构、ADAS与电控系统普及的当下,对瞬态电压抑制器(TVS)的功率密度、高温耐受性及小型化提出了严苛挑战。传统大功率TVS往往体积庞大,难以适应紧凑的ECU布局。威世科技(Vishay)日前推出的T15BxxA/T15BxxCA系列PAR® TVS,以创新封装与卓越性能直面行业痛点,为下一代汽车设计注入强大保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