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无人车实现自驾,BAT中为何百度先做无人车?

发布时间:2015-12-15 阅读量:1018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承哲

【导读】每每谈到无人驾驶,我们常提到的不外乎谷歌、特斯拉、XSPACE等国外项目。近日互联网巨头百度宣布百度无人驾驶车国内首次实现城市、环路及高速道路混合路况下的全自动驾驶的消息就来得让人有点意外了。这个消息的背后隐藏这什么技术么,为什么BAT中是百度先做了无人车?本文为你揭晓答案。

事实上在国内BAT之中,百度早在2013年百度就已经开启了前沿领域的项目布局,由百度研究院主导历时两年研发的无人车项目终于发布,近期百度无人驾驶车完成路测,最高时速100公里,首次实现城市、环路及高速道路混合路况下全自动驾驶。

百度无人车的核心技术是百度汽车大脑,包括4大模块(高精度地图、感知、定位、智能决策与控制),有一定技术门槛,为什么BAT之中偏偏只有百度才能够做无人汽车?

百度无人车实现自驾,BAT中为何是百度先做无人车?
 
一,百度地图的技术支持

与无人车最大的一个相关技术自然是地图产品,而百度地图的深厚积累则为百度无人车提供了足够的燃料。

优势来自于积累,百度地图原本只是百度旗下的一个小产品,而在李彦宏决定战略转型后立即将其调整为战略级产品,直接建立LBS百度事业部,挥军移动战场,而百度地图也不负众望,从百度地图的市场份额来说,在易观的《2015Q3中国手机地图市场季度数据监测》中,百度地图占领了70%的市场份额,拥有超过3亿的月活跃用户,日均响应定位请求次数230亿次,阿里系的高德和腾讯系的腾讯地图在该领域均不是百度的对手。

百度地图可以为无人车提供以下支持。

1)提供高精地图

无人车能够上路的前提就是必须知道路在哪,百度地图此前公开数据显示,目前其覆盖道路总里程已超过600万公里,拥有业内最全、最广的POI,POI整体准确率达96.50%,其独创的基于图像识别的单人全景采集模式、高效的卫星影像道路提取技术、高度自动化的数据生产能力。

从交通来说,百度是首家自主研发的三维高精度地图技术,已达到较高的地图精度,同时具备国内领先的高精度地图采集与自动化处理技术,具备完整的高精度地图采集与自动化处理系统。

基础交通大数据这为百度地图上路提供最重要的基础设施。

2)高精尖的定位技术


无人车知道路之后,还必须让系统知道自己的具体位置,这样才能够让系统实现对自身的调度工作。根据2015年的百度世界大会上公布的数据,百度地图可以达到的WIFI定位精度为30米,室内高精定位精度为1~3米,定位速度0.2秒,高度极为精尖。

在无人车方面,更加进了一步,百度实现了厘米级的定位精度,相比于GPS定位精度提升了两个数量级。

3)智能决策与控制

根据百度在2015年10月1日的数据统计显示,用户使用百度地图的路线规划请求超过3亿次,其中驾车相关路线规划超过2亿次。百度地图路线的规划同时也是无人汽车的路线规划。

这里面有一个好处,当用户使用百度地图的路线规划后,百度可以通过线下的数据反馈不断进行路线的优化调整,直至获得最优结果。

其次智能决策更关键的是能够保护好车内人员,以及外部的交通安全,以免发生意外。

二,人工智能技术

百度是BAT三家中在前沿技术领域投入最重的,2014年Q3季度在研发的投入为18.32亿,占营收的14.55%,而在此次2015年的Q3报告中的投入已经达到57.02亿,占营收的31.02%。与阿里腾讯不同,百度对技术更为重视,因此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也领先于阿里和腾讯。而人工智能的发展也会为无人车带来以下帮助。

百度无人车实现自驾,BAT中为何是百度先做无人车?
 
1)感知,图像识别技术

百度超级计算机Minwa在一项以 ImageNet 对象分类为基准的人工智能测试中,图像识别的错误率仅为4.58%,超越了人类水平,同时也超越了微软和谷歌。

在交通方面,百度拥有国际最佳的交通场景物体识别技术,在国际通用街景数据集KITTI的车辆识别准确率达到89.32%

图像技术的积累可以辅助无人车更为精细的判断交通路况,例如判断红绿灯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其次可以帮助判断有些误闯马路的行人实行保护,这也是非常重要的第一点。

2)娱乐生态,语音识别技术

近日举行的中国人机语音交互领域权威的学术会议——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NCMMSC2015)上,百度宣布了重要的语音识别进展。百度研发出了基于多层单向LSTM(长短时记忆模型)的汉语声韵母整体建模技术,并成功把连接时序分类(CTC)训练技术嵌入到语音识别传统技术建模框架中。该技术能够使机器的语音识别相对错误率降低15%,使汉语安静环境普通话语音识别的准确率接近97%。

无人车表面上说“无人”,实际上依然有人,解放人类的双手是为了让人类更好的享受。而当人类释放了双手后自然会有其他需求出现,比如突然的停车,想要观看电视、收听广播、打电话,在未来,这些只需要通过与机器进行语音交互即可,而不需要再次手动操作。语音技术的沉淀则可以为无人车技术继续做增量。

我们其实可以将无人车可以看成是智能手机,利用语音这一环节能够更加好的完成,实现信息获取搜索诸如音乐、阅读、视频等功能,以及O2O的酒店预订、餐馆预订等功能。

三,无人车的未来

无人车的发展在本质上符合两个趋势,第一是共享经济,第二是物联网。

1)共享经济

典型的共享经济就是UBER和AIRBNB模式;在UBER模式中,司机利用闲置时间为乘客提供乘车服务,并获取相应余闲收入,一举两得。在AIRBNB模式中,有闲置房的房主,通过将自己的房屋重新整理,出租给更有需求的租房者,也获得了额外的收入。

简单的来说,我们生存在地球上其实并不需要那么多东西,我们有过多的东西可以分享出来,使得自己与其他人一起获益,无人车就是这么一个趋势,当大家都乘坐无人车时,无人车就可以被更多的利用起来,当你不需要车时,你的车不用停在你家楼下,而是可以自动出去为你赚钱......

2)物联网

万物联网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仅仅让一切联网,更重要的是让一切变得更有效率。例如大众点评、美团等对线下餐饮的连接就起到了更好的效率,用户可以直接在线上实现选餐馆、选菜、下单的功能,不必再浪费更高的时间成本在线下筛选,这是极为有效的。

物联网要连接的是“物”,当这些“物”被越来越多的联网之后,更高的效率形态就会出现。我们当前看到的无人车只是一个简单的初级形态,因为上路的无人车并不多,但是当无人车越来越多后,那就会越来越拉动整个交通行业的效率周转,中心化,从公交车的统一化向私人出行的私人定制化再次重建公交体系,更高效的统一调度会出现,我们的出行将变得越来越高效。

相关阅读:

我们离无人驾驶还差几个尖端技术?

手机变航拍无人机,这下脑洞开大了

规定出台,国内无人机送快递虽短期无望,还有别的商途!



相关资讯
博世德国工厂战略调整:裁员1100人应对转向系统市场变局

德国汽车零部件巨头博世集团于7月22日(周二)宣布,将在其位于德国南部的工厂实施裁员计划,涉及约1100个岗位,占该工厂员工总数的10%。此次调整主要影响装配线与后勤职能部门员工,被视为公司应对欧洲转向系统市场结构性挑战的关键举措。

TCL电子中期净利预增45%-65% Mini LED全球市占率跃居第一

2025年7月22日,TCL电子(01070.HK)发布盈喜公告,预计上半年经调整归母净利润达9.5亿至10.8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大幅提升45%-65%。在全球消费电子行业波动背景下,公司凭借技术升级与供应链优化实现逆势突围,经营韧性凸显业绩成长动能。

微软启动销售人员薪酬调整计划,AI工具赋能成新财年重点​

微软公司于近日结束2024财年后,对全球销售团队启动专项薪酬补偿计划。根据内部文件显示,在本财年因"系统性挑战或不可控财务因素"导致业绩未达标的销售人员,将获得基于更高配额完成比例的额外奖金。此举被视为稳定核心团队的重要措施。

OpenAI与甲骨文深化合作 全美新增4.5吉瓦AI算力基础设施

OpenAI与甲骨文(Oracle)近日宣布扩大战略合作,计划在美国新增总容量达4.5吉瓦的数据中心集群,以支撑下一代人工智能系统的训练与部署。此次扩容将使双方联合运营的算力基础设施总量突破5吉瓦,预计部署超过200万颗专用AI芯片,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AI计算平台之一。

德州仪器Q3盈利预警引股价震荡 芯片需求疲软与贸易不确定性成焦点

全球模拟芯片龙头企业德州仪器(TI)于7月22日发布最新季度财报,尽管第二季度营收达44.5亿美元(超出市场预期),但公司对第三季度的保守预测引发投资者担忧。财报显示,德州仪器预计第三季度每股收益区间为1.36-1.60美元(中值1.48美元低于分析师预估的1.52美元),营收指引44.5亿至48亿美元(中间值亦低于市场预期的46.2亿美元)。受此影响,公司股价在盘后交易时段大幅下挫11.4%,创年内最大单日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