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LTE天线部署场景分析

发布时间:2015-11-14 阅读量:774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读】我爱方案网小编为大家介绍TD-LTE天线部署场景分析目前主要的TD-LTE天线有FA/D双频独立电调天线和FAD宽频天线。

2013年以来,全球TD-LTE网络进入蓬勃发展期。最新统计数据表明,截至2013年5月,全球已商用17个TD-LTE网络,另有40余家运营商公布了明确的TD-LTE商用计划,全球TD-LTE用户数突破300万。然而,由于目前TD-LTE网络部署主要集中在F频段(1880~1920MHz)和D频段(2500~2690MHz),或由原来的TD-SCDMA网络升级而来,针对不同的建站场景,如何选择合适的天线,同时保证最优的网络性能,成为运营商面临的一大挑战。本文希望通过对不同的网络场景进行分析,结合天线的不同性能,为运营商解决上述挑战提供一些思路。

目前主要的TD-LTE天线有FA/D双频独立电调天线和FAD宽频天线。其中FA/D双频独立电调天线主要适用于FA频段(F频段:1880~1920MHz,A频段:2010~2025MHz)和D频段(2500~2690MHz)共天馈部署的场景。FAD宽频天线支持整个FAD频段内的任意一个频段,适用于在天面空间充足、FA频段和D频段独立部署天馈的场景。

下表将对两种典型场景的天线部署进行分析:

TD-LTE天线部署场景分析
TD-LTE天线部署场景分析

以下针对两种场景的天线部署方案各做一个详细的描述说明。

场景一:新增FA/D双频独立电调天线 现网TD-SCDMA网络的天线不做改动,针对F频段和未来D频段的部署要求,新增一面FA/D双频独立电调天线。一次天面部署,兼顾未来需求,避免后续天面改造造成的网络二次调整和业务中断,节省部署成本。同时该天线的F频段和D频段电下倾角可以独立进行调整,使两个频段的覆盖分别达到最优,解决F和D频段差异造成的覆盖差别。

由于F频段与D频段覆盖范围不一样,若天线采用原始的机械下倾方式进行调整,容易影响邻区覆盖,产生干扰,不能保证用户体验。FA/D双频独立电调天线可以针对F频段和D频段独立调整天线下倾角,保证不同场景下TD-LTE网络性能最优。下图所示的实际城区场景仿真表明,FA/D双频独立电调天线与单频独立天线的网络性能相当,相比FA/D内置合路非电调天线,在保持小区平均吞吐量的同时,能大幅提升小区边缘吞吐量30%左右,实现无处不在的LTE网络覆盖。当前实际现网测试和上述分析基本吻合。

TD-LTE天线部署场景分析
TD-LTE天线部署场景分析
图1:FA/D双频独立电调天线、FA/D内置合路天线和FAD宽频天线所产生的小区吞吐率仿真数据比较

场景二:新增FAD宽频天线 现网TD-SCDMA网络的天线不做改动,针对F频段的TD-LTE部署新增FAD宽频天线,天线方位角、下倾角可以独立调整,缺点是后续增加D频段的TD-LTE网络部署时,需要新增加天线或者对天线进行二次改造,继而带来后续网络大的调整。

场景三:将现网天线替换为FA/D双频独立电调天线 出于天面空间受限和业主协调困难等原因,部分站点将无法新建独立天线,故使用FA/D双频独立电调天线替换现网TD-SCDMA天线,既不用增加新的天面资源,又可以同时支持TD-SCDMA和TD-LTE两个系统。

场景四:新增FAD宽频天线 天面空间充足的前提下,考虑新增部署FAD宽频天线,可以支持D频段的TD-LTE网络,方位角、下倾角可以独立调整。

基于以上分析,建议场景一使用新增FA/D双频独立电调天线方案,减少后期新增D频段天线部署对现网的影响,降低运营商综合投资。建议场景二在天面空间受限的情况下,使用FA/D独立电调天线替换原有天线的方案,减少天面获取难度。在天面空间充足的情况下,可使用新增一面FAD宽频天线的方案。

随着移动宽带网络的发展,TD-LTE天线也正在向电调化和宽带化方向发展,FA/D双频独立电调天线、FAD宽频天线等多类型天线的推出,正推动着TD-LTE网络加快部署。

相关文章

VoLTE PK VoWiFi--未来语音通信技术

QTI与全志科技共同推动Qualcomm骁龙4G LTE平板电脑增长

讲解如何利用F频段发展TD-LTE?


相关资讯
折叠屏决战2026:苹果入局在即,双雄争霸格局生变

据TrendForce最新报告显示,2025年全球折叠手机出货量预计达1,980万部,市场渗透率维持在1.6%左右。尽管增速较前三年放缓,但技术迭代与价格下探正推动折叠屏成为中高端市场创新标杆。头部品牌加速产品线布局,通过多价位段策略抢占用户心智,为2026年潜在爆发期蓄力。

三星电子宣布混合键合技术路线图:HBM4E首发,HBM5全面应用

随着高带宽存储器(HBM)层数突破16层,三星电子正式宣布其技术路线图变革。在韩国半导体产业协会近期举办的研讨会上,三星DS部门半导体研究所常务董事金大宇指出:"现有热压键合(TC)技术难以支撑16层以上HBM制造,混合键合(Hybrid Bonding)将从HBM4E起逐步导入。"这一技术迭代标志着HBM堆叠工艺进入新阶段。

苹果供应链战略升级!iPhone 17 OLED屏幕三强争霸,京东方强势入局

随着iPhone 17系列研发进入关键阶段,美国关税政策导致的零部件成本上涨压力显著。行业分析师指出,为确保产能稳定并控制成本,苹果首次在高端机型中同步采用三星显示(Samsung Display)、乐金显示(LG Display)和京东方(BOE)三家OLED面板供应商。最新供应链数据显示,2024年三星与LG预计合计供货1.13亿块OLED屏幕,京东方供应量约为4500万块,三家总产能将突破1.6亿片,创下iPhone屏幕采购规模新高。

英伟达联发科Windows on Arm处理器N1X推迟至2026年,三因素致上市延迟

据行业消息,英伟达与联发科联合开发的Windows on Arm PC处理器N1X遭遇重大延期。这款原定于2025年下半年推出的首款合作处理器,现已推迟至2026年第一季度上市。此次延迟主要受操作系统适配、市场接受度及芯片设计优化三重因素影响。

力积电Q2财报透视:结构性亏损持续 3D封装与GaN技术驱动转型

2025年第二季度,力积电(6770.TW)实现合并营收新台币112.78亿元,环比微增1.5%,但营业利润亏损扩大至10.22亿元。关键财务指标显示,公司毛利率降至-9%,归属母公司净损达33.34亿元,每股亏损0.8元。管理层指出,美元汇率波动及衍生金融资产评价损失是利润恶化的主因,其中汇兑损失影响金额高达15.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