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安全气囊电子新配套:ST中央碰撞传感器

发布时间:2015-09-23 阅读量:1112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读】汽车安全驾驶一直以来是大众所关心的领域。2015年9月22日——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简称ST)推出两款中央安全气囊碰撞传感器及周边碰撞传感器。新产品与气囊系统芯片和安全微控制器构成气囊电子整体方案,可支持要求最严格的汽车级应用。

 汽车安全气囊电子新配套:ST中央碰撞传感器
Francois Guibert (纪衡华),意法半导体执行副总裁,大中华与南亚区总裁
AIS1120SX单轴和AIS2120SX双轴120g面内MEMS加速度计,用于安装在汽车气囊控制单元(ACU, Airbag Control Unit)内,控制单元用于评估传感器数据,并触发相应的安全约束系统。

每个传感器都有两个独立的感测通道,进行冗余检测,并集成慢速和快速失调取消以及精确的温度补偿,使稳定性达到最佳水平。内置的上电自检功能确保可靠性和运行时诊断,将帮助开发人员设计达到所需的功能性安全水平。两款传感器均提供标准的400Hz信号带宽,用户可将其超频到1600Hz。

意法半导体在全球拥有约1,000项MEMS相关专利和专利申请,先进的技术优势,帮助其在同一封装内集成精确的机械感测单元和3.3V兼容电压接口芯片,并配备14位数字SPI输出。

AIS1120SX和AIS2120SX传感器的工作温度范围扩展到-40°C 到+105°C,定于2016年第一季度开始量产,采用SOIC8整体一次性成形塑料封装。与了解更多详情及样片申请,请联系当地意法半导体分公司。

关于意法半导体的气囊电子整体方案:

新的AIS1120SX或AIS2120SX中央碰撞传感器配合周边碰撞加速度计,例如安装在减震器和门柱上的意法半导体的AIS1200PS,让汽车安全气囊系统厂商能够满足系统功能性安全的全部要求。传感器与气囊系统芯片和安全微控制器交互操作,协调安全气囊的触发过程。

安全气囊系统芯片共有三款产品,分别是L9678、L9679和 L9680,从中低端汽车,到有多个气囊引爆回路的高端汽车,满足所有级别汽车的技术要求。系统芯片集成系统电源管理、传感器接口、开关接口和触发安全逻辑,负责对传感器数据进行解码处理,并将处理结果送到微控制器。

基于32位Power Architecture™架构,意法半导体的SPC5汽车级微控制器家族有一个安全产品线,提供单双核和最高1MB的闪存配置。多个DSPI (Deserial 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通道可帮助优化系统和诊断控制过程。此外,故障采集控制单元(FCCU, Fault Collection and Control Unit)以及内置自检为汽车安全完整性等级(ASIL, Automotive Safety Integrity Level)开发提供安全保证。

关于意法半导体

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 ST)是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公司,提供创新先进的产品及解决方案,为人们带来更智能且具有更高能效的电子产品,提升日常生活的便利性。意法半导体的产品无处不在,致力于与客户共同努力实现智能驾驶、智能工厂、智能城市和智能家居,以及下一代移动和物联网产品。意法半导体主张智能科技引领智慧生活(life.augmented)的理念。

意法半导体2014年净收入74.0亿美元,在全球各地拥有10万客户。详情请浏览意法半导体网站www.st.com


相关资讯
寒武纪,暴增4300%:AI芯片独角兽的爆发式增长

近日,AI芯片企业寒武纪(Cambricon)发布业绩预告,其营收或利润出现惊人增长,同比增幅高达4300%,引发资本市场和科技行业的广泛关注。这一数据不仅标志着寒武纪自身发展的重大突破,也折射出中国AI芯片行业在技术突破、市场拓展和生态构建方面的显著进展。

BLDC电机控制与驱动器全解析:技术优势引爆智能应用新纪元

BLDC电机控制与驱动器技术正朝着智能化、集成化、高效化方向持续演进。

高精密数字源表在霍尔效应测试中的关键应用与技术优势

霍尔效应是指当电流垂直于外磁场方向通过导体时,在导体两侧会产生电势差的现象。在现代材料科学和半导体工业中,霍尔效应测试已成为表征材料电学性能的重要手段,能够精确测量载流子浓度、迁移率、电阻率等关键参数。然而,精确的霍尔测量面临着多重技术挑战:微弱信号的检测(通常为微伏级)、高精度电流源需求、复杂的温度环境影响以及多参数同步测量需求。

揭秘芯片制造“隐形守护者”:Seal Ring 技术究竟有何玄机?

Seal Ring,中文常译为“密封环”或“保护环”,是位于芯片最外层的一圈特殊结构,通常由多层金属和介质材料构成,环绕在芯片有源电路区域(即核心功能模块)的四周。它并非用于信号传输或数据处理,而是作为一种物理和电气的“防护屏障”,主要作用是保护芯片内部精密的电路结构免受外部环境和制造工艺的影响。

14名"内鬼"窃取华为芯片技术获刑,商业间谍案敲响警钟

14名犯罪嫌疑人因非法获取、泄露华为公司商业秘密,被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