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设计必读:电路设计之三极管基础电路设计宝典

发布时间:2015-09-10 阅读量:2507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读】在嵌入式电路中经常使用IO口来控制某些电路的开关功能,此时可把三极管用作开关器件。在使用时需要利用开关三极管如9014和9015等小功率器件,此时的三极管处于饱和状态。本文用实例来说明该类电路的特点。


该仿真电路图不是很完整,该电路为晶振关闭功能电路,其中VO接MCU晶振输入端如(XIN)。
 
若Q1和Q3基极同时为低时,Q2导通而使得VO为0造成晶振停振关闭处理器。我们分析R3和R4(实际电路470K)使得Q2和Q3处于饱和 态;Q3为Q1集电极负载,调整R5阻值时可控制Q1处于饱和态或放大态。要使Q2基极导通必须使Q1提供足够大电流才满足条件,只有Q1处于放大态才满 足条件;
 
R5=100K时,仿真图如下:
 
 
R5=470K时,仿真图如下: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只有当电流足够大时才能使Q2导通而关闭晶振,以上是一个较复杂的组合开关电路。
 
功率器件
 
在嵌入式电路设计中,很少使用到功率放大电路,昨天将大学模电教材晶体管内容通读后有所感悟,虽然当时模电自认为学的不错但重读之后才发现当时只是死记硬背而没有真正领悟。
 
静态工作点不但决定是否会失真,而且还影响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等动态参数。然而在实际电路中由于环境温度的变化而使得静态工作点补稳定,从而使得动态参数不稳定,更严重可能造成电路不能正常工作;在所有环境因素中,温度对动态参数的影响是最大的。
 
当温度升高时,晶体管放大倍数变大且ICE明显变大。以共射极电路为例,当温度升高时将使Q点向饱和区域移动;当温度降低时将使Q点向截止区域移动。
 
下图是典型的静态工作点电路
 
 
图AB均有相同的等效直流电路。为了稳定Q工作点,通常要满足I1>>IBQ而使得
VBQ =Rb1*VCC/ Rb2+ Rb1
 
通过这样设计使得无论环境温度怎么变化,VBQ将基本保持不变。
 
当温度升高时ICE变大,而使得VEQ变大,因VBE=VBQ– VEQ所以VBE将变小;由于VBE变小故IBE也将变小,从而ICE将变小。
 
RE的使用将直流负反馈引入使得Q工作点越稳定,一般而言是反馈越强,Q点越稳定。
 
其他稳定Q工作点电路
 
 
以上为利用二极管方向特性和正向特性进行温度补偿的电路。
 
对图A而言,因为IRB=ID+IBE,当温度上升时ICE和ID变大(方向电流随温度升高变大),这样将使得IBE减小而造成ICE减小。
相关资讯
行业观察:三星押注HBM3E量产抢占AI芯片供应链先机

随着人工智能算力需求爆发式增长,高带宽内存(HBM)技术成为全球半导体巨头的必争之地。据韩国权威科技媒体ZDNet Korea披露,三星电子于2025年2月启动12层堆叠HBM3E内存的量产计划,试图通过超前布局争夺英伟达的AI芯片订单。然而,由于该产品尚未通过英伟达的质量认证,三星当前面临库存积压与市场窗口期缩短的双重挑战。

中国智能手机市场2025年Q1深度分析:复苏动能释放,双线竞争格局显现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延续了自2024年以来的复苏态势,出货量同比增长9%至6870万部,连续五个季度实现正增长。这一增长得益于多重因素:

工业4.0核心引擎:HPM5E00如何破解高实时性与成本控制双重难题?

随着工业控制系统向智能化、高集成化方向演进,国产MCU在实时通信、算力效率及成本控制等领域面临严峻挑战。先楫半导体推出的HPM5E00系列,凭借480MHz主频、EtherCAT协议深度集成及运动控制优化设计,成为工业自动化领域国产替代的标杆产品.该系列不仅延续了HPM6E00的高算力基因,更通过低功耗架构与紧凑封装实现三大技术升级,为工控、机器人等场景提供全新解决方案。

技术赋能农业数字化转型:贸泽电子发布智慧农业全景解决方案

在全球人口突破85亿的背景下,粮食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各国战略重点。作为全球领先的半导体与电子元器件供应商,贸泽电子近日推出农业资源中心,系统性整合物联网(IoT)、人工智能与卫星遥感技术,为现代农业提供从数据采集到决策优化的全链条技术支持。

国产替代加速下的竞争格局:VEML4031X00与TI/Intersil的全面技术对标

2025年5月7日,威世科技(Vishay Intertechnology)宣布推出全球首款符合AEC-Q100标准的矩形环境光传感器VEML4031X00,其采用4.38 mm×1.45 mm超薄表贴封装,厚度仅0.6 mm,专为汽车无边框中控显示器等空间受限场景设计。该产品集成环境光(ALS)与高灵敏度红外光电二极管,光谱响应范围0 lx至172,000 lx,解决了传统传感器在深色盖玻片后灵敏度不足的行业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