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用ARM和FPGA搭建神经网络处理器通信方案

发布时间:2015-08-27 阅读量:1044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读】我爱方案网小编为大家介绍详解用ARM和FPGA搭建神经网络处理器通信方案 人工神经网络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尤其是具有分布存储、并行处理、自学习、自组织以及非线性映射等特点的网络应用更加广泛。嵌入式便携设备也越来越多地得到应用,多数是基于ARM内核及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嵌入式应用。某人工神经网络的FPGA处理器能够对数据进行运算处理,为了实现集数据通信、操作控制和数据处理于一体的便携式神经网络处理器,需要设计一种基于嵌入式ARM内核及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主从结构处理系统满足要求。

1人工神经网络处理器

1.1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人工神经网络是基于模仿大脑功能而建立的一种信息处理系统。它实际上是由大量的、很简单的处理单元(或称神经元),通过广泛的互相连接而形成的复杂网络系统。最早的神经元模型是MP模型,由输入X、连接权值W和阈值θ、激活函数f和输出O组成,如图1所示。

详解用ARM和FPGA搭建神经网络处理器通信方案

图1人工神经元的MP模型

详解用ARM和FPGA搭建神经网络处理器通信方案

神经元j的输出为:

式中:netj是神经元j的净输入,xi是神经元j的输入,wij是神经元i到神经元j的权值,θj是神经元j的阈值,f()是神经元净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变换函数,称为激活函数。

后来的各种网络模型基本都由这几个因素构成,例如图2的三层BP神经网络模型。

详解用ARM和FPGA搭建神经网络处理器通信方案

图2三层BP神经网络模型

详解用ARM和FPGA搭建神经网络处理器通信方案
三层BP网络的标准学习算法如下,当网络输出与期望输出不等时,存在输出误差E,定义如下:

详解用ARM和FPGA搭建神经网络处理器通信方案


容易看出,各层权值调整公式均由3个因素决定,即学习率η、本层输出的误差信号δ以及本层出入信号Y(或X)。其中,输出层误差信号与网络的期望输出与实际输出之差有关,直接反映了输出误差,而各隐层的误差信号与前面各层的误差信号都有关,是从输出层开始逐层反传过来的。

神经网络的训练学习的过程就是通过不断地调整各个节点的权值,使输出误差达到最小,最终获得稳定可靠的权值,实现网络的预定功能。

1.2人工神经网络的FPGA实现

算法公式实际隐含着各种运算过程,乘累加计算、激活函数及其导数的计算和逻辑运算是3种必不可少的运算,因此FPGA的实现主要是各种运算器的设计和连接。处理器要处理各种类型的数据,样本数据X(训练样本、实际样本),网络参数(学习速率η、每层神经元个数n等)和权值W是必不可少的。网络参数和初始权值用来对网络初始化,训练样本用来训练网络学习,最后在网络应用阶段对实际样本进行处理。

详解用ARM和FPGA搭建神经网络处理器通信方案
图3神经网络的运算模块和数据存储结构图

详解用ARM和FPGA搭建神经网络处理器通信方案

图3展示的是FPGA神经网络处理器的主体部分:存储模块和运算模块。根据网络的结构特点,连接权值处于各个神经元节点的连接处,与各自的权值运算结构一一对应,为分布式,所以分布式存储器WM中存储权值数据;样本数据统一从网络的输入层进入网络,故DM中存储样本数据;MAE是处理器的运算部分。

 

2通信硬件设计

2.1系统整体架构

系统整体结构框图如图4所示,分为ARM端和FPGA端两个部分。ARM端有两个功能:一是从内存中读取已有数据,通过DMA方式下载到FPGA端,按照数据类型将数据下载到不同的存储设备和存储空间;二是对FPGA进行控制,主要是各种中断操作。FPGA端的功能是接收ARM传送的数据,存储数据,并在微程序控制器的控制下进行运算处理,最后把结果上传给ARM.

详解用ARM和FPGA搭建神经网络处理器通信方案

图4系统整体结构框图

详解用ARM和FPGA搭建神经网络处理器通信方案

ARM端以S3C44B0X芯片为核心,外部扩展各类设备构成。S3C44B0X是三星公司的16/32位微处理器,片内集成了ARM7TDMI核,并在此基础上集成了丰富的外围功能模块,为嵌入式设备提供一个低成本高性能的方案。

S3C44B0X拥有4通道的DMA控制器,两个ZDMA,连接于SSB(三星系统总线);另外两个BDMA,连接在SSB和SPB(三星外围总线)之间的接口层。其中ZDMA可从存储器到存储器、存储器到I/O设备和I/O设备到存储器传送数据。DMA操作由S/W或来自外部请求引脚(nXDREQ0/1)的请求来启动。[3]

在DMA操作中,通过配置DMA特殊功能寄存器来实现对DMA的控制,如图5所示。

详解用ARM和FPGA搭建神经网络处理器通信方案

图5 ZDMA控制器框图

FPGA端的组成为FPGA芯片和扩展存储器。按处理数据类型的不同设计不同的存储结构,具体如下所列。神经网络的结构参数存放于控制寄存器组,初始权值、稳定权值存放于分布式存储器,其他参数(学习速率、学习速率调整因子等)存放于专用寄存器组A中,处理结果存放于专用寄存器组B中,样本数据存放于扩展存储器SD卡中。

以上所述的存储体,除扩展存储器外其他结构都在FPGA芯片内部设计完成。采用这种设计是基于FPGA片上存储资源的使用情况:①FPGA的配置文件占用;②分布式存储器占用;③各类寄存器组占用。当样本数据数量较大时会占用比较大的空间,FPGA芯片将不能满足,因此不能把样本数据存储在片上,而是存储于扩展存储器。

2.2硬件连接

从上面的介绍容易发现,ARM芯片的通信对象是基于SRAM工艺的FPGA芯片上的存储体。因此,FPGA芯片作为存储设备时,ARM芯片可直接与其相连。ARM与FPGA硬件连接示意图如图6所示。

ARM与FPGA的片上存储体的地址总线连接设置为12位,足够存储和寻址需求。

数据总线的宽度为28位。神经网络处理器的数据精度为16位[4],FPGA样本数据寄存器还有12位外部扩展存储器的地址数据,因此整个数据总线的宽度为二者之和。除样本数据寄存器之外的片上存储体,数据线占用28位数据总线中的低16位。

控制总线包括ARM端的片选线nGCS6和读/写控制线。对ARM相应的寄存器进行配置可激活BANK6(FPGA片上存储体)和读/写数据。

根据数据存储位置的不同,硬件连接可分成两方面。如图7所示。

第一,存储位置为FPGA端的外部扩展存储器。①ARM与FPGA通过12位地址总线、28位数据总线及控制总线直接相连,数据写入样本数据寄存器。②样本数据寄存器的28位数据按照12位地址数据、16位样本数据,通过FPGA与外部扩展存储器之间的12位地址总线、16位数据总线,在存储控制模块的控制下,把样本数据写入扩展存储器。因此,把样本数据寄存器分为两部分,低16位为样本数据,高12位为该样本数据在外部扩展存储器的存储地址,如下所示。

第二,存储位置为FPGA的片上存储体。ARM与FPGA通过12位地址总线、28位数据总线中的低16位、控制总线直接相连,控制寄存器组、专用寄存器组、分布式存储器连接在这些总线上面。

片上集成存储系统采用统一编址的方式,其优势在于可以通过ARM芯片的DMA方式进行数据传输,既可以提高传输速率又能够释放CPU.外部扩展存储器因为只受FPGA控制而采用独立编址,但地址域的设计接续片上集成存储系统的地址,如此方便操作。

3 ZDMA控制设计

ARM端与FPGA端的数据通信如图8所示,分为3个阶段:

①网络初始化阶段的数据通信:配置网络初始化数据。a)需对网络训练执行阶段②,b)否则执行阶段③。

②网络训练阶段的通信:下载训练样本数据,训练完成上传稳定的权值。

③实际应用阶段的通信:下载实际样本数据,上传处理结果。

每一个阶段都是在ZDMA的方式下进行。每一个阶段完成后都会进入中断,提示本阶段完成并进行下一步操作。

详解用ARM和FPGA搭建神经网络处理器通信方案

图8 数据通信阶段流程图

3.1下载数据时ZDMA的配置

按照是否为样本数据,通信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面向FPGA片上集成存储系统的非样本数据通信,二是面向FPGA片外扩展存储器的样本数据通信。

本设计使用ZDMA0、ZDMA1两个通道中的一个。与ZDMA有关的特殊功能寄存器有:

ZDMA控制寄存器(①ZDCONn):主要用于对DMA通道进行控制,允许外部DMA请求(nXDREQ)。

ZDMA0/1初始源/目的地址和计数寄存器、ZDMA0/1当前源/目的地址和计数寄存器。

ZDMAn初始/当前源地址寄存器(②ZDISRC、③ZDCSRC):初始源地址为数据在ARM芯片内存的存放地址;当前源地址为即将传输的数据的内存地址,值为初始源地址+计数值。

ZDMAn初始/当前目的地址寄存器(④ZDIDES、⑤ZDCDES):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传输非样本数据时初始目的地址为BANK6的起始地址;当前目的地址是变化的,为初始目的地址+计数值。第二阶段传输样本数据时初始目的地址也是当前目的地址,为样本数据寄存器的地址。

ZDMAn初始/当前目的计数寄存器(⑥ZDICNT、⑦ZDCCNT):初始值为0,当前值随着传输数据的个数逐一递增,直至达到所有数据的数量。样本数据和非样本数据的传输分两个阶段进行,各自独立。

从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出,配置ZDMA时需考虑FPGA端存储结构体多样性的问题。

3.2上传数据时ZDMA的配置


神经网络处理器的稳定权值和处理结果存储在FPGA上统一编址的专用寄存器组B中,不存在存储结构体多样性的问题,所以上传数据时ZDMA的配置相对简单:

初始源地址即专用寄存器组B的起始地址,每传送一次数据专用寄存器组的地址指针+1并作为当前源地址。

初始目的地址为要存放数据的内存块的起始地址,每传送一次数据内存块地址指针+1并作为当前目的地址。

计数寄存器的初始值为0,每传送一次数据其值+1,达到设定的目标值时数据上传即完成。

本文首先介绍了人工神经网络的模型和算法以及FPGA的实现,并通过对网络结构的分析设计了FPGA端的数据存储系统。然后分析了ARM端和FPGA端各自的功能,在此基础上把两者结合在一起,设计了一种利用ARM的ZDMA方式相互通信的方案。

相关文章

基于嵌入式设计经验之谈 ARM-WinCE平台时钟同步设计

应用于液晶驱动终端的ARM9和Linux设计

一种基于GPRS与ARM的智能抄表系统设计

相关资讯
西部电子信息博览会启幕,聚力成渝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7月9日,成都迎来第十三届中国(西部)电子信息博览会的盛大启幕。本届博览会紧扣“新动能、新生态、新西部”主题,在国家战略引领下,聚焦培育新质生产力,深化成渝双城产业协同,通过展示前沿成果、分享发展理念、促进生态合作,加速推动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向世界级跃升,倾力打造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

解密伍尔特电子高温LED:PLCC封装实现100℃全彩照明方案

在工业4.0和智能制造的浪潮下,高温环境中的电子照明技术面临严峻挑战。传统LED在温度超过85°C时容易出现性能衰减、颜色漂移及寿命缩短等问题,限制了其在自动化设备、医疗仪器等关键领域的大规模应用。针对这一痛点,伍尔特电子(Würth Elektronik)通过创新研发,升级了其WL-SFTW SMT全彩高透明LED系列,引入全新RGB LED产品。这些器件将工作温度范围扩展至前所未有的-40°C至+100°C,显著提升了高温工况下的可靠性和色彩稳定性,不仅克服了行业瓶颈,还为工业、户外及特种场景开辟了创新空间。本系列产品的推出,标志着高温LED技术向高端应用迈进的里程碑,满足了对耐热、节能且可变色照明的迫切需求。

华硕高管谈关税不确定性对PC市场的冲击策略

华硕联席CEO许先越近期发表了关于美国对中国台湾地区关税政策影响的评论。他强调,当前美国对台湾关税的税率尚未正式公布,华硕已探讨了多种应对预案,但最终策略调整将取决于税率的具体确定。因此,公司目前采取“观望”态度,暂不进行重大行动。许先越指出,这一不确定性结合汇率波动,使得2023年下半年全球PC市场的走势难以准确预测,公司将密切监控外部环境变化。

重塑格局受阻?中芯收购Imagination GPU部门传闻遭多方否认

近日,一则关于“中芯国际以5.6亿美元收购英国Imagination Technologies GPU IP部门”的消息在部分自媒体平台流传。传闻称交易已于7月6日公告并获中欧监管部门批准,引发广泛关注。然而,经多方核实与权威信息查证,该传闻纯属虚假。

六九冗余架构问世!IBM Power11重新定义企业服务器可靠性标准

2025年7月,IBM正式发布Power11服务器系列,这是该产品线五年来首次架构级革新。据IDC研究显示,全球企业面临AI转型与混合云部署的双重压力,到2028年将新增10亿个逻辑应用。在此背景下,Power11通过颠覆性设计解决了高可用性、AI集成和网络安全的协同难题,为金融、医疗等关键领域提供新一代数字基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