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后智能手机时代会延续PC市场模式吗?

发布时间:2015-08-24 阅读量:810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郑凯

【导读】智能手机发展到几乎月月有不同品牌发布旗舰新品的今天,毫无疑问已经进入了“后智能手机时代”,与十年前的PC时代相比,市场模式上也有着很多的相似点。十年一个轮回,智能手机已经获取了曾经PC市场的荣光,但其也会步入PC时代的后尘吗?
 
特别推荐:

我爱方案网特别推出原创拆解平台——为了科学,我们第一期的拆解产品就是来自德赛的智能睡眠手环 Fitband,已成文
帮你入眠还是给你添乱?Fitband手环完全评测拆解,希望能带给我爱方案网的网友们关于智能手环手表制造的一些启发,欢迎审阅。

【趋势】后智能手机时代会延续PC市场模式吗?
 
十年回眸 昨日已然重演

1、产业链集成度非常接近。

十年前的微软和英特尔塑造的wintel联盟形象几乎垄断了整个PC市场,当然在芯片上AMD从来没有忘记对英特尔不断的冲击。

反观今天的安卓系智能手机,虽然谷歌的开放与微软的封闭不可同日而语,但安卓系江山已成。芯片方面,高通的优势比较明显,联发科和英伟达争相曾经的AMD一样,在相对低端的领域对高通保持着冲击。

可见,产业链上游的相似性的相似性已超过80%。只是,三星的存在和华为海思扑朔迷离的未来,是其中不同的变数。

2,更庞大的品牌密集度。

十年前的PC盛况,也引来一批又一批的新玩家。回想当年,既有IBM、惠普和戴尔这样的跨国品牌,也有联想、方正和同方这样的本土玩家。还有很多已经被人遗忘的新玩家,比如家电系的海尔和TCL,比如中关村系的沐泽和八亿时空,还有渠道转型系的金立、神舟和同创等。

回到今天的智能手机市场,这种乱相更有甚之。传统的手机品牌三星仍在市场顶端,MOTO在被联想并购后开始上演强势回归;传统IT品牌华为、中兴都不忘跻身其中;小米和魅族为代表的互联网品牌成为这个市场最大的亮点;甚至做电视的乐视,做APP的美图,做空调的格力,做安全的360,做疯狂英语的李阳,唱歌的歌手,演电影的明星都要挤进来分一杯羹。

从品牌密集度的角度,二者的相似性近乎90%,而智能手机的乱局则更杂更乱,当然剧情也更狗血,还好很快这种乱局就将被打破。

3,具有相似的历史时刻

十年前的PC盛世,是拜当时的互联网时代所赐。90年代末期到2000年初,是第一波互联网经济崛起的时代,顺应这个潮流,PC成为接入互联网的第一入口。其次,全国信息化的风潮也在这个期间进入发展期,PC又成为了企业办公的必备设备。在这两个趋势的带动下,有了PC十年的辉煌。

今天的智能手机,却是拜移动互联网时代崛起所赐。更多的应用和社交行为从PC端搬到了手机上,手机的核心应用变成了移动互联网新的入口。也成就了智能手机今天的大热。有趣的是,政府倡导的互联网+,传统行业与互联网联接很大程度也会依赖智能手机的普及,这也延续了大热的智能手机发展的时长。在可见的未来,智能手机的辉煌期也许也会有十年。

后智能手机时代 后10年要怎么走?

当我们,从十年前的PC市场发展,看到了今天智能手机市场发展的相似性。我们也会随之看到一些相似的未来。那么十年前的PC市场寒冬,是否也已经出现在今天的智能手机市场了呢?

从IDC公布的2015年第一季度《IDC全球手机季度跟踪报告》看,2015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为98.8百万部左右,同比下降4.3%。如果去掉苹果单品牌的正增长,安卓系阵营日子似乎并不好过。

如果,我们从PC市场曾经发生的一些历史,结合今天的市场环境,可以做出一些判断。

第一,品牌林立的市场格局,将会很快改写。因为高度集成的上游产业链,意味着通用化和标准化时代的来临,规模效应将很快冲垮中小品牌的成本劣势。个性化和小众的支撑会延续一段时间,但不会变成改变市场格局的重要筹码。

对于大厂家来讲,未来三年一定会收缩产品线,多品牌的局面会逐渐逆转。产品线也会开始精简,中高端已然会维持高品质,但中低端会步入标准化,产品层面的竞争会转入品牌层面的竞争。

第二,随着产业链规模化的效应,手机厂家全球化竞争的脚步将会加快。为什么呢?产业链并不是中国的产业链,从全球的视角看,印度,俄罗斯,甚至拉美市场都是潜力更大的市场。富士康已经在今年7月宣布要在印度建厂10个,招募员工100万人,可见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重点正在从中国外移。只有拥有了全球的产业链布局,才能不在产业链竞争中掉队。

从这个角度看,缺少专利保驾的品牌,在全球化的路上会逐渐遇到一些问题。而传统手机品牌或者已经有一些全球化基础的科技品牌会开始展现优势。手机毕竟还是一个硬件,它进入到全球各个区域时,依然受到当地法律法规的约束,这是很正常的。互联网品牌相比而言,没有任何优势。

第三,创新并没有枯竭。移动互联网的全球化,手机应用带给人类的改变,想象力还没有完全释放,很多的硬件应用还依赖于智能手机。创新并没有枯竭,即便是在硬件端,还有很多可想象的空间,尤其在中高端。

所以,总结一下,智能手机在未来三到五年。整体市场的方向一定会沿着当年PC时代的路线走下去,产业大集中,成本规模致胜会是核心。中低端产品线,会标准化,完全变成产业链游戏。高端产品线,将会不断创新,直到下一个十年,新的入口诞生为止。

相关阅读:


十余款虚拟现实眼镜代表作(部分含方案)

高能!8大技术引爆机器智能寒武纪时代

一款Bluetooth 4.0 BLE防丢智能运动手表设计
相关资讯
Meta豪掷2亿美元争抢AI顶尖人才,超级智能团队组建引发行业震动​

全球人工智能人才争夺战已进入白热化阶段。Meta公司近期以突破行业纪录的薪酬方案招募前苹果公司AI模型研发负责人庞如明(Ruoming Pang),据悉该方案总价值逾2亿美元,包含现金奖励与长期股权激励。此举标志着科技巨头对顶尖AI人才的投入达到前所未有的量级。

OLED面板市场呈现结构性调整:2025年Q1收入回暖,但全年增长承压

根据Counterpoint Research于7月9日发布的全球OLED面板市场追踪报告,2025年第一季度行业收入同比增长2%,成功扭转了2024年第四季度同比下降3%的颓势。这一复苏主要得益于增强现实(AR)眼镜、车载显示、智能手表、电视及显示器五大品类出货量的加速增长,推动整体出货量同比上升4%。

TCL中环2025H1预亏超40亿元,光伏产能失衡与价格下行成主因

TCL中环近日披露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公司预计报告期内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在40亿至45亿元人民币之间。与上年同期30.64亿元的亏损相比,亏损幅度有所扩大。扣除包括政府补助、投资收益等非经常性因素后,核心业务亏损额预计达41亿至46亿元。基本每股亏损约在1.0017元至1.1269元区间。

折叠屏定价策略生变:三星Fold 7提价5%,Flip 7 FE下探899美元

2025年7月9日,三星电子正式推出全新一代Galaxy Z Fold 7与Galaxy Z Flip 7系列折叠屏设备。此次产品迭代聚焦核心痛点优化,其中Fold 7实现厚度缩减26%与重量减轻10%的突破性进展,通过结构创新显著改善过往折叠屏的厚重体验。

深圳华强:电子元器件价格触底,海思与昇腾AI业务驱动增长新引擎

近期机构调研中,深圳华强管理层深入剖析了电子元器件市场现状与公司战略布局。经历2023至2024年持续下行周期后,大部分电子元器件价格已探明底部区域。残酷的价格竞争加速了上游芯片设计行业洗牌,低效产能逐步出清,为行业格局优化奠定基础。在此背景下,具备技术壁垒与市场话语权的优质原厂存在提价动能,但涨价能否形成持续性、广泛性趋势仍需密切跟踪终端需求复苏强度及库存消化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