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富士康做得出全球热卖的苹果却量产不了锤子

发布时间:2015-07-28 阅读量:980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读】锤子一代“无法量产”宛若一道晴天霹雳,将罗永浩的“情怀”劈得七零八落。为什么富士康做出了6代苹果却做不出1代锤子?这是大众所疑问的。答案显然不是锤子的工艺要求远远高于iphone6,这样的结果是因为锤子忽略一个重要的设计环节...

iPhone6都发布了,锤子还挣扎在生产线上。罗永浩的“情怀”没能战胜一个现实:虽然手机是成熟产品,却并不是只要采购了全球最好的设计和元器件就可以顺利量产。从商 业的角度说,老罗忘记了锤子其实是一次创业。既然是创业就还是得遵守“精益”的原则,因为你可能压根儿不知道你自己不知道什么。

为什么富士康做得出全球热卖的苹果却量产不了锤子
 
说来说去都绕不开那个问题:为什么富士康做出了六代苹果,却做不出一代锤子?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延伸讨论的绝不仅仅是供应链管理,而是中国产品创新能力中缺失的重要一环。那一环的名字叫做DFM(design for manufacturing)——量产可行性设计

如果说创意设计好像风筝,扶摇直上,自由自在,那么DFM就像风筝线。组成这根线的是材料、功能、装配工艺、机械/电气零部件的配合、零部件工艺、质量控制以及成 本控制。设计的风筝可以高飞不坠,恰是靠这根线的收放。所以从设计到产品之间的距离,正好就是一个DFM的距离。

一个 DFM的距离可以有多远呢?结构工程师说产品外形限制,密封没法实现,散热肯定做不了;电子工程师说外壳上音频输出孔的位置要改,否则找不到合适的元器 件;塑料零件制造商的工程师说外壳设计成这样,模具结构和动作太复杂,没法生产;机加工零件的工程师说这个特征是倾斜的,刀具进不去,怎么加工;质量工程 师说这个零件无法确定基准面,不能测量尺寸;成本工程师说设计当初估计不足,额外增加了30%成本……所以这个距离可能远到遥不可及。

为了消弭 这段距离,苹果在其著名的工业设计(ID)团队之外,还有一支产品设计(PD)团队。他们为了一根手机天线就会做多套机械结构设计进行论证,分别对应不同 的材料、工艺、成本、性能以及对工业设计的冲击。所有工程结构细节交付给富士康之后,后者只负责整合供应商、安排生产线、制作夹具和工业机器人等,并且甘 愿只赚取较少利润而规避工程开发的风险。仍有大量的工程设计细节问题由苹果常驻富士康的SQE(品控工程师)们现场解决。一台iPhone的驻站SQE可 达百人。这种做法投入巨大,国内厂商一般不会用这种方式。现在你可以大致明白为什么锤子用的是前苹果的ID设计师,也一样找了富士康,却无法顺利量产了。

文行至此目的并不是说要像苹果那样高投入地解决DFM问题,而是引起对DFM的重视和再认识。我的同事 沈靖先生(现任中国工业设计研究院创新技术总监)曾经是苹果大中华区的资深产品设计师(PD),也曾经和我一样在IDEO工作过。在近20年的跨行业经验 中,他见证了中国制造的三个阶梯。第一层就是廉价“中国制造”阶段的来样加工;第二层是一味崇尚设计;第三层则是开始重视设计与制造的互相促进。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厂家总算从来样加工走到了开始自主设计的阶段。突然所有人都开始谈设计,也重视设计了。但领略了设计之美的那些厂家,大概也都多少领教过类似于锤子的量产之痛,最后要么作死,要么被迫接受折中。

需要正名 的是,DFM并不是设计的敌人。虽然它可能对设计提出类似于“现实照进理想”的约束,但好的DFM是可以为设计做加法的。例如3D打印技术就是用新技术丰 富了设计手段。又例如DFM对材料、特性、形态、色彩、装配方式的跨界运用可以帮助常年从事特定门类的设计师突破雷同化和平庸化的宿命。

但是好的 DFM人才奇缺,国内如此,国外也有断层。在来样加工年代中国本土工程师对外商的设计图纸养成了依赖性,甘心自我沦落成为技术翻译。外资公司的工程师又被 定位为协调员,录用时看重英语能力更甚于技术能力,长此以往工作下来大多现场经验不足。所以好的DFM人才基本上是靠个人自我驱动和个人积累,颇有点可遇 不可求的意思。至于国外,则是因为过去20年生产大举转移到发展中国家,30到40岁的工程师出现了断层。

所以 DFM是一个需要被提上议程的创新课题。高效的产品开发团队通常采用的是ID-PD(工业设计-产品设计)并行方式。在前期就引入可行性设计,把成本和工 艺的限制作为早期决定设计方向的重要依据,而不是放在最后。能够实施并行方式设计的基础是:一是产品设计团队本身具有足够的技术广度和深度,能够自主的做 出技术决定;二是产品设计团队本身深入地参与创意阶段,具有开阔的思路和技术上的创新意识;三是产品设计团队有成熟的供应商体系提供精确的成本信息。

对于像罗永浩一样怀揣着新生代中国制造梦想的企业来说,是时候开始重新认识DFM,并合理规划资源了。产品创新仅仅依靠审美、情怀和营销还是拉不动的。

相关阅读:

无人机这个熊孩子,该管管啦

国产手机市场解读:群雄逐鹿,难成霸主

智能睡眠要火?Sleepace舒派获4400万投资的背后故事

相关资讯
贸泽电子发布智能家居开发平台,集成Arduino/NXP/Qorvo创新方案

为加速智能家居的普及与创新,全球知名电子元器件分销商贸泽电子重磅推出全新的 “智能家居资源中心”。该中心汇聚海量精选技术资料,为工程师打造下一代自动化与互联解决方案提供强力支持。随着智能恒温器、冰箱等物联网设备深入家庭生活,用户对个性化体验、能源效率与安心安全的需求激增。工程师们正面临着融合如三频通讯、Matter协议等前沿技术以构建无缝智能生态系统的挑战。贸泽的资源中心正是为此而生,致力于简化设计流程,将未来互联家庭的愿景变为现实。

思特威突破车载视觉"卡脖子"难题:首颗全流程国产3MP CIS量产

在全球汽车产业加速迈向智能化、网联化的浪潮中,高可靠、高性能的车载图像感知系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环视摄像头作为感知车辆周边环境的“眼睛”,其性能直接关系到驾驶安全与辅助驾驶功能的体验。2025年7月,思特威(上海)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88213)正式发布Automotive Sensor (AT) Series系列的重要成员——SC326AT。这不仅是一款3MP(300万像素)高性能车规级CMOS图像传感器新品,更是思特威车载系列中首款实现设计、制造到量产全流程国产化的里程碑式产品。它基于思特威自研的CarSens®-XR工艺平台打造,在核心成像性能、环境适应性及系统集成度上均实现显著突破,直指高端环视应用的痛点,为提升智能汽车感知系统的韧性与竞争力提供了强有力的国产化支撑。

苹果芯片版图再扩张!7款自研芯片曝光,深化垂直整合战略

根据近期知名开发者社区曝光的最新信息显示,苹果正在加速其芯片自研进程,计划推出至少7款尚未对外公开的全新芯片设计。这一雄心勃勃的计划涵盖了其核心终端产品线,包括应用于未来iPhone的A19系列、下一代Mac的M5系列、新款Apple Watch处理器、第二代5G调制解调器C2,以及一款具备突破性集成设计的通信芯片Proxima。多项证据表明,苹果正加速推进全产品线核心处理器代际更新,深化垂直整合优势。

轴向电阻SMD化!Vishay AC03-CS WSZ系列降本增效解决方案详解

在现代电子制造业,提升自动化装配效率与降低生产成本是企业持续追求的目标。通孔元件(THT)在贴装环节往往需要额外的插件工序,相较表面贴装元件(SMD)效率较低。针对这一行业痛点,全球领先的电子元件制造商威世科技(Vishay Intertechnology, Inc., NYSE: VSH)宣布其广受欢迎的AC03-CS系列轴向绕线安全电阻推出创新的WSZ引线版本选件。这一设计革新使得原本需要插件工艺的轴向电阻能够无缝融入标准的SMT(表面贴装技术)生产线,显著缩短装配周期并有效控制整体制造成本。本次升级为汽车电子、工业驱动及智能能源等领域的关键安全电路设计提供了兼具性能与成本效益的全新解决方案。

Meta豪掷2亿美元争抢AI顶尖人才,超级智能团队组建引发行业震动​

全球人工智能人才争夺战已进入白热化阶段。Meta公司近期以突破行业纪录的薪酬方案招募前苹果公司AI模型研发负责人庞如明(Ruoming Pang),据悉该方案总价值逾2亿美元,包含现金奖励与长期股权激励。此举标志着科技巨头对顶尖AI人才的投入达到前所未有的量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