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造车 能造出一个新苹果吗?

发布时间:2015-06-26 阅读量:890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基于OSRAM SFH4715S 的安防监控应用方案
【导读】小米造空调,格力造手机,苹果造汽车...互联网时代,科技产业这是互通的节奏吗?相比前两者,苹果造车还是比较令人期待的,甚至已经有国外网站专门举办了苹果电动汽车的概念设计大赛,从种种迹象我们都可以看出,苹果生产电动汽车具有非常大的可行性。

苹果造车 能造出一个新苹果吗?

谷歌的无人驾驶汽车已经测试了有一段时间,而在今年年初,一辆受雇于苹果的神秘休旅车现身街头让更多的人将科技厂商造车的目光从谷歌一下转移到了苹果的身上。虽然在几个月之后,有媒体证实年初陆续现身街头的苹果休旅车其实只是为了地图服务搜集数据,但是苹果涉足汽车领域的证据也不仅仅是一辆用来采集地图数据的休旅车而已。

从年初到现在,我们已经看到了不少关于苹果研发电动汽车的消息,如果你对这辆传说中的iCar感到很有兴趣,那么不妨来看看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看到了哪些关于苹果造车的传闻。而苹果造汽车究竟会是一个什么样子,也可以在这些传闻中看到一些端倪。

开发代号Titan
苹果造车 能造出一个新苹果吗?

今年年初,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报道称,,苹果已经组建了一个全新的研发实验室,并且招聘了数百名汽车行业的专家和工程师进行相关领域研究。苹果的汽车项目研发代号Titan,从最初的设计来看,应该属于小型厢式汽车。

据悉,苹果首席执行官Tim Cook在大约1年前就已经批准了这一项目,同时曾经在福特担任高管的苹果iPod 和iPhone设计师、苹果产品设计副总裁Steve Zadesky成为了这一团队的负责人。另外,与谷歌的无人驾驶汽车不同,苹果的汽车产品将直接与特斯拉成为竞争对手,同样是主打充满科技元素的高品质电动汽车。

不断招人挖墙角 组建神秘实验室

苹果造车 能造出一个新苹果吗?

作为汽车领域的后来者,苹果在初期并不具备完整的研发能力。因此直接招聘其他公司高管或者挖人才就成为了最有效的办法。在苹果组建的秘密实验室中,包括了前奔驰研发部门主管Johann Jungwirth、A123 Systems电池厂商首席运营官Mujeeb Ijaz、特斯拉动力测试副工程师John Ireland、福特汽车混合电动系统的产品工程师David Perner以及多名来自特斯拉工程师。苹果不仅提供了每人额外25万美元的奖金,同时还提高了60%的加薪。

基本确定是电动车,是否无人驾驶还有待商榷

苹果造车 能造出一个新苹果吗?

从苹果在电池公司挖人的举动就能够看出,如果苹果未来将推出汽车产品,那么电动汽车无疑是最佳选择。来自于摩根斯坦利研究所的汽车行业分析师Adam Jonas表示,任何苹果设计的汽车都是电动的。这是因为该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为自动汽车席卷道路,同时将会加速从个人拥有汽车到共享交通运输的转变。“全自动汽车是共享的而不是个人拥有的。”Adam Jonas说,“一辆全自动汽车在没有方向盘和踏板的情况可以一天工作24小时。”

业内外高管纷纷表态

上半年,菲亚特总裁Sergio Marchionne确认Tim Cook曾私下表示苹果将“涉足汽车领域”,而Cook对汽车领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而除了汽车大佬之外,苹果内部的高管们对汽车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苹果已故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Steve Jobs总是想要建造汽车,他在去世前曾表示“如果我还有更多力气,我很想为底特律增加苹果汽车。”而另一位苹果高管、首席设计师Jony Ive也曾对美国汽车抱怨多年,非常有可能亲自操刀设计一款漂亮的汽车产品。

而就在上个月的Code Conference大会上,苹果运营高级副总裁Jeff Williams的一句话,却首度承认了苹果在向汽车圈进发的事实。在大会上,当被问及“苹果将寻找哪些新市场”时,Jeff Williams的回答意味深长:“汽车可以说是终极移动设备。我们探讨了各类市场,当然我们将继续寻觅,并判断苹果在哪类市场中可以产生巨大影响。”

在库比蒂诺和爱尔兰研发汽车

有媒体曾经报道,苹果正在其库比蒂诺总部的秘密设施中研发电动汽车。苹果内部人士也宣称,他们在苹果园区中发现秘密开发设施,包括“汽车工作区”以及“修车库”。

此外,苹果还计划将汽车的至少一个部件在爱尔兰生产。苹果正向爱尔兰科克“大举进军”,计划在那里建造新的大工厂。苹果科克办公室正招募管理人员,要求具备“汽车行业”工作经验。

外界和用户普遍看好

苹果造车 能造出一个新苹果吗?

对于苹果来说,无论是从经济实力、销售网络、研发能力还是品牌号召力上,苹果都具有相当的实力开发属于自己的电动汽车。苹果品牌是福布斯评选的世界上价值最高的品牌,因此在对阵其它现有汽车品牌的时候,拥有强大的优势。而对于广大用户来说,如果真的有机会购买一部苹果设计生产的电动汽车,无疑会比特斯拉具有更加强大的号召力。

CarPlay系统提前渗透
苹果造车 能造出一个新苹果吗?

虽说苹果的汽车还相当神秘,但是CarPlay操作系统却已经开始与普通用户见面。目前,包括雪佛兰、凯迪拉克、别克、GMC、奔驰、福特、三菱等多家厂商都已经或者计划推出支持CarPlay系统的新车。而在年初的发布会上,苹果首席执行官Tim Cook表示到2015年年底,市场上将有超过40款新车搭载自己的操作系统。

同时,苹果还表示,目前自己已经获得了“所有主要”汽车制造商承诺,将在以后的车型上安装CarPlay 车载系统。苹果的官方网站上列出了一长串汽车制造商合作伙伴的名单,包括来自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的顶级国际品牌。

苹果究竟为啥造汽车

苹果造车 能造出一个新苹果吗?

消费电子类产品的更新换代周期不长,通常为1年或2年的时间,而汽车则与消费电子产品完全不同,通常的换代周期非常长,有些甚至长达10年之久。同时整个行业监管严格、产品线复杂、质量要求高,而且这一产品所需要的研发投资成本非常巨大。更为重要的是,研发一款汽车所需要用到的技术背景同生产一部平板电脑或者智能手机是完全不同的。那么苹果究竟是出于怎样的考虑而决定自己生产一辆苹果汽车呢?

经常关注科技新闻的朋友都知道,目前除了智能手机和可穿戴设备,汽车科技也是非常受到追捧的新技术。包括谷歌、特斯拉这样的科技巨头都已经开始涉足汽车领域。而除了电动汽车之外,无人驾驶汽车也同样是汽车行业未来发展的大趋势。毕竟如果拥有一辆能够自动停车、自动接送我们上下班的无人驾驶汽车,不仅能够解放双手,同时还能避免大部分由人类驾驶失误所导致的事故。

虽然在苹果是否会造车的问题上,有许多不同的声音,比如华尔街日报指出,苹果目前尚没有开发自动驾驶汽车的计划,而路透社则声称苹果的电动车项目包含了可以自动驾驶的电动车技术。

另外,由于苹果在品牌、用户忠诚度、研发资金等方面拥有雄厚的实力,同时如果能够充分的利用好自己的代工传统,苹果甚至不需要耗时耗力组建汽车工厂和物流流转链,而支持负责好汽车的零件和图纸,将其生产转包给制造商,一切都可以轻松完成。毕竟,凭借苹果雄厚的自己实力,就算投入200亿美元开发一款新车,也只是所有现金流的10%,就算失败了,也是苹果能够承受得起的损失。

其实,虽然苹果的造车计划昭然若揭,但是目前来看还并没有任何官方的消息。不过广大用户都已经显得非常迫不及待,甚至已经有国外网站专门举办了苹果电动汽车的概念设计大赛,从种种迹象我们都可以看出,苹果生产电动汽车,无论是从苹果本身、整个汽车行业或消费者的角度出发,都具有非常大的可行性。

推荐阅读:

39元智能插线板COCO,淘宝众筹首发价破行业纪录

除了判死刑,还可以用科技手段防止孩子走失

基于OSRAM SFH4715S 的安防监控应用方案

相关资讯
HBM4制程技术竞赛白热化 三星重注1c工艺布局高端存储市场

在全球高端存储芯片产业格局加速重构的背景下,HBM4技术研发已成为DRAM三巨头战略博弈的核心战场。三星电子近期公布的产能扩张计划显示,该公司正通过大规模技术投资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力图在下一代高带宽存储器领域实现弯道超车。

国产高精度运放崛起:解析RS8531/2如何攻克微弱信号处理难题

随着工业4.0和智能传感技术的快速发展,高精度运算放大器(运放)作为信号链的核心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精密测量系统的可靠性。2025年,润石科技推出的RS8531/2系列超低噪声、零漂移运放,以0.15μVpp的1/f噪声和1.2μV失调电压的突破性参数,展现了国产半导体企业在高端模拟芯片领域的技术实力。该产品不仅对标国际大厂同类器件,更在多个关键技术指标上实现超越,成为精密仪器、医疗设备等领域的优选方案。

苹果折叠屏手机+AR眼镜双线出击:2026产品矩阵首曝光

全球消费电子产业迎来重大技术革新,苹果公司近日被曝出正在加速推进其首款人工智能穿戴设备的研发进程。据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苹果工程师团队正致力于在2026年底推出代号N401的智能眼镜产品,该设备将集成摄像头阵列、定向麦克风及骨传导扬声器系统,通过深度融合环境感知与AI运算能力重新定义人机交互方式。

汽车智能化催生高可靠性供电需求,豪威推出四通道高边开关芯片

2024年5月23日,豪威集团(OmniVision)宣布推出车规级智能高边开关芯片ONXQ000系列,计划于2025年6月投入量产。该产品针对车载摄像头、超声波雷达等传感器在智能驾驶与数字座舱中的供电痛点,通过四通道集成设计、ASIL-B功能安全认证及创新负压保护技术,为域控制器供电方案提供更高安全性与灵活性。

半导体巨头组织重构引发产业格局猜想:三星代工业务分拆可行性分析

据韩国半导体行业媒体5月22日报道,三星电子半导体部门(DS Division)正面临战略性抉择。继三星生物制剂拆分CDMO业务后,市场对三星晶圆代工业务独立运营的预期显著升温。当前决策的核心矛盾源于客户企业对"设计与制造一体化"模式的信任危机,以及该部门持续亏损的经营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