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国际“汽车•车联网•芯片传感器”西部论坛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15-05-15 阅读量:2223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读】近日,2015国际“汽车•车联网•芯片传感器”西部论坛在绵阳市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办。国内车联网产业链和科研院所等200余家单位的300多名行业内人员汇聚一堂,激情碰撞,充分互动,共话“汽车、车联网、芯片传感器”产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论坛的成功举办对进一步提升我国汽车行业的产学研合作具有深远的作用和意义。

近日,2015国际“汽车•车联网•芯片传感器”西部论坛在绵阳市国际会展中心成功召开,本届论坛由四川省绵阳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德国弗戈媒体——AI《汽车制造业》杂志、浙江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等联合主办,绵阳市投资促进局、绵阳科技城中科创新育成中心、绵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推进小组办公室承办,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绵阳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绵阳市科学技术局、绵阳市教育和体育局、四川汽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英飞凌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北京佐思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水清木华科技有限公司、武汉柒零服务外包股份有限公司、车联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车载信息服务产业应用联盟、智能电动自行车联盟、开元基金、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MEMS分会、中南资本、坚持企业家俱乐部协办。
随着汽车工业和车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相关传感器及其芯片的市场需求量逐步增大。据统计,中国国内汽车传感器芯片的产值在2014年已达41亿美元,且该数值正以每年9-12%的速度快速增长。在如此庞大的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如何联合产业链各环节,构建产业生态系统,并推动整个生态系统的繁荣,是车联网和汽车领域共同关心的话题。
本届论坛汇聚了国内车联网产业链上下游的整车厂商,智能终端、解决方案、服务提供商,芯片、传感器生产商和科研院所等200余家单位的300多名行业内人员,针对技术创新、政策驱动、商业模式等对汽车产业的发展进行深入探讨,共话“汽车、车联网、芯片传感器”产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汽车•车联网•芯片传感器
绵阳2015国际“汽车•车联网•芯片传感器”西部论坛现场
 
汽车•车联网•芯片传感器
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所长、国家02科技重大专项总体专家组组长、
中科院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主任叶甜春先生发表讲话
 
在论坛期间,绵阳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刘超会见了专程来绵参加论坛的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所长、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主任、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叶甜春,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主任、“车联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李克强等嘉宾。刘超在会见时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大家长期以来给予绵阳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并介绍了我市有关情况。刘超说,绵阳是中国唯一的国家科技城,肩负着党中央、国务院赋予的为我国实施军民融合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探索经验的国家使命,在全国发展大局中拥有独特地位。绵阳是四川省第二大城市,省委、省政府对绵阳寄予厚望,把科技城作为全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要求绵阳在多点多极支撑战略中率先次级突破,我们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汽车•车联网•芯片传感器
绵阳市委常委、科技城党工委副书记、
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颜超先生在主会场发表讲话
 
刘超说,经济新常态下,随着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创新驱动发展、军民融合等重大战略实施,绵阳在区位条件、产业基础、资源禀赋等方面的比较优势进一步凸显,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巨大、大有可为。我们将坚持把推动产业发展摆在首要位置,在盘活本地资源的同时,大力实施开放合作,以宽广的视野、宽阔的胸怀,把外部的科技、项目、人才、技术、资金等一切有利于绵阳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资源集聚起来,推动创新链、产业链和金融链有机融合,构建更加完善的产业生态体系,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刘超说,中科院、清华大学是我国顶尖的科研院校,拥有富集的科技资源、强大的创新能力和大量的科技成果,希望与会嘉宾紧密结合绵阳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对绵阳经济发展特别是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发展多提宝贵意见,推动双方在现有基础上实现更宽领域、更高层次的合作。绵阳市委、市政府将全力以赴做好服务工作,支持中科院、清华大学及广大投资者在绵阳投资兴业。
本届车联网论坛分主论坛和三个分论坛。在主论坛上,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所长、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主任、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叶甜春首先致辞。随后,清华大学李克强教授针对智能安全领域应用的车载传感器技术、基于车联网的汽车智能安全系统提出对汽车传感器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同时指出企业应首先瞄准车联网的完整价值链,研发、掌握有效技术,继而形成可盈利的产业链发展模式。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杨景认为,车联网目前已从产业化走向协同创新和发展结算,依托网络传感和控制技术将是未来推动汽车和交通产业实现全面智能化的引擎。工信部电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副总工程师何霞指出,新一代车联网从车载信息服务到提高交通安全与能效应用,将推动汽车相关产业实现从技术、产品到服务的全产业生态环境创新,将实现从设计、开发、制造到使用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创新发展。此外,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施绍有、英飞凌科技(中国)有限公司高工陈汉顺、江苏多维科技有限公司副总魏继烈分别就新能源汽车电动驱动系统、车联网数据安全、磁传感器在汽车领域的应用展开了细致解读。
参加分论坛之“智能交通与车联网产业发展”的主讲嘉宾包括车载信息服务产业应用联盟秘书长庞春霖,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陈大鹏,深圳市中兴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古永承先生等。庞秘书长表示在智能汽车领域隐藏着巨大的商机,随着智能终端和手持终端交互的互联化,主动安全措施的标配化等,隐藏的商机将被不断发现并挖掘。陈大鹏主任从行业的融合、竞争的转变、企业的转型、汽车与车联网四大方面就车联网与新能源汽车做了详细介绍。他表示,信息技术与传统行业的融合可以为传统行业开辟新的局面,未来的汽车必然是电子信息和软件主导的新能源智慧车辆。
 
汽车•车联网•芯片传感器
车载信息服务产业应用联盟秘书长庞春霖在论坛发表
《智能汽车的六个商业化领域》主题演讲
 
 汽车•车联网•芯片传感器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
陈大鹏在论坛现场发表《车联网与新能源汽车》主题演讲
 
成都嵌入式行业协会秘书长、成都天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孙丕宏先生主持的“智能汽车及汽车半导体应用产业发展论坛”分论坛共邀请了8位国际国内知名企业专家为演讲嘉宾。该论坛针对汽车智能化、汽车芯片的发展以及芯片在汽车产业中的智能化应用、汽车物联网的解决方案等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汽车•车联网•芯片传感器
谢平生,比亚迪汽车电子技术总监在演讲
 
分论坛三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论坛,由金星资本合伙人龚鹏主持,分别来自中科院体系内的廖承林主任、毕欣研究员、赵野副研究员、李庆副研究员,浙江大学杨国青主任,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刘玉超副秘书长,观致汽车贺思聪经理,电桩张碧云副总裁8位行业内专家做了精彩演讲。本论坛聚集了50多名相关人士到现场聆听学习,共同关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及其商业模式,共同探讨了新能源汽车在各行业领域的应用和新能源汽车的现状与未来。
 
汽车•车联网•芯片传感器
分论坛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论坛现场
 
汽车•车联网•芯片传感器
论坛同期展览
 
本次“汽车•车联网•芯片传感器”西部论坛”是一次深化汽车和车联网相关机构、企业、院校之间的合作互动,对接人才与项目合作及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的行业盛会,为国内汽车行业提供了一次难得的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的机会,对加速推动国内汽车、车联网、芯片、传感器企业之间的有效技术对接、产业化进程和进一步提升我国汽车行业的产学研合作具有深远的作用和意义。

相关阅读:

EST527车联网模块方案的原理分析与电路设计

基于加速车联网落地的五项前沿技术

车联网:呼唤一场移动互联网式的变革
相关资讯
突破性进展!TDK全新电感器实现电流提升16%+电阻降低31%

随着电动汽车(xEV)和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的快速发展,车载电源电路对核心元器件的性能要求持续攀升。高效能、小型化、耐高温的电感器成为提升系统效率的关键突破点。TDK株式会社凭借其薄膜电感技术的最新突破,推出TFM201612BLEA系列升级产品,为下一代汽车电子系统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OpenAI澄清谷歌AI芯片使用传闻,强调自研芯片进展

7月伊始,关于人工智能领导者OpenAI将大规模采用谷歌自研AI芯片(TPU)的传闻被官方正式澄清。此前《路透社》曾援引消息称,OpenAI已与Google Cloud签约,将租赁谷歌TPU以满足其ChatGPT等产品日益增长的计算需求。然而,OpenAI发言人近日向媒体明确表示,公司目前没有计划使用谷歌的TPU芯片来驱动其产品。

存储芯片市场变局:DDR4价格Q4或迎拐点,DDR5成长期主线

TrendForce最新研究显示,持续飙升的DDR4内存价格可能在第四季度触顶回落。此轮暴涨源于供应商主动减产与下游集中备货的双重驱动,但高价已抑制采购动能,随着厂商库存逐步释放,市场供需结构有望改善。

威世科技推出CHA0402高频薄膜电阻:突破50GHz性能极限的汽车级解决方案

在5G通信、毫米波雷达及太空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高频电子元件的性能成为系统设计的关键瓶颈。威世科技(Vishay)近日宣布扩充其通过AEC-Q200认证的CHA薄膜电阻系列,新增0402封装尺寸产品(CHA0402),将高频工作范围扩展至50GHz,为汽车电子、航天通信及医疗设备提供突破性的高性能解决方案。

iPhone 17系列前瞻:屏幕尺寸战略调整与关键升级解析

据多方供应链消息及知名行业分析师(如DSCC分析师Ross Young、爆料人“数码闲聊站”)最新披露,苹果计划对2025年发布的iPhone 17系列产品线进行显著调整,其中屏幕尺寸策略的改变将成为基础款机型的核心亮点,并预示着苹果对产品定位的重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