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如何延长续航

发布时间:2015-04-15 阅读量:793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读】随着社会的环境污染、能源消耗、原油价格等问题,让电动汽车越发的受到关注。我爱方案网小编认为但当众多购车者审时度势后,发现这块“饼”似乎没那么好吃。最简单的,如果正开在路上突然没电怎么办?充电站可不像加油站密度那么大。再有,既然买了车,当然想要自驾游,近郊还好说,要去个远点的地方呢?那可能真就是一去不回了,到时候“饼”没吃到,先吃个瘪。

能源消耗、环境污染、原油价格等问题,让电动汽车越发的受到关注。比如前段时间十分抢眼的“特斯拉”。这也让大家购车的目光豁然开朗。

智能汽车

虽然电动汽车还不成熟。但是厂商还是蛮拼的,比如特斯拉。新年伊始,他们为用户开启了一种全新服务模式。只不过再周到的服务,也无法弥补电动汽车的根本缺陷,无非是拉拢客户罢了。况且,他们的服务理念似乎并没有贯彻到每一位员工身上。笔者曾去过一次侨福芳草地的特拉斯门店,的确与传统的4S店“不太一样”。好像每位顾客只允许进入展车内参观一次。因为当笔者想“二顾茅谷”的时候,车门竟然锁上了。当笔者在疑惑为何它会自动落锁的时候,店员上下打量的目光让笔者得到了答案,原来是笔者的衣着不够得体和大方。

智能汽车

言归正传,提升服务品质固然是好的,但电动车的问题怎么解决呢?网上的一则新闻,引起了笔者的注意,它叫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大概意思就是不用任何电线,把车停放在特定的位置上,就能给电动汽车充电了。

智能汽车

看着感觉挺“邪乎”,实则就是我们中学物理老师讲的电磁感应原理。在初级线圈(可以理解为充电装置)内通入一定频率的交流电,通过电磁感应的方式,让次级线圈(可以理解为需要充电的汽车)内产生感应电流,充电过程无需借助任何电线或插座,对电动汽车隔空充电。

智能汽车
 
其实无线充电技术已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了,比如对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进行充电。只不过由于技术的局限性,无线充电的有效距离只在几厘米以内。

智能汽车

智能汽车

美国的科学家们总会有一些奇思妙想,他们竟然打算将无线充电的技术应用到高速公路上。在公路的柏油层下方,按一定的距离布置初级线圈,当电动汽车从上面经过时,就能进行充电。试想一下,当你开着一台电动汽车行驶在可以充电公路上,看着电池电量在缓慢增长,驶达目的地的时候,可能会比出发时的电量还要多。对于电动车车主来说,还有比它更值得窃喜的事吗?

我爱方案网编辑点评:无线充电技术是解决电动汽车的途径,但绝不是唯一的。它同样面临许多的问题,比如能量传输中的损耗,以及改造现有设施的高昂成本。这甚至有些违背了电动车节能减排的设计初衷。不过,笔者相信通过技术的改进,无线充电将会有长足的进步,并且像无线网络一样,充分的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相关文章

电池组如何安全保证电动汽车底盘撞击?

基于智能电动汽车在南方电网智能充电站的设计方案

智能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的分析
相关资讯
台积电Q2业绩创新高:AI营收首破百亿,占比超三分之一

全球半导体制造龙头台积电(TSMC)近日公布2024年第二季度财报,美元营收达300.7亿美元,创下单季历史新高。其中,AI相关芯片业务表现尤为亮眼,单季营收首次突破百亿美元大关,占总营收比重超过三分之一,成为推动业绩增长的核心动力。

苹果新一代iPad Pro前瞻:M5芯片+双镜头,AI性能大升级

据供应链最新消息,苹果计划于今年9月推出全新一代iPad Pro,该产品将迎来重大硬件升级,包括搭载性能更强的自研M5芯片,并首次采用双前置镜头设计,以提升AI计算能力和摄像体验。业内人士分析,此次革新有望刺激新一轮市场需求,带动台积电、大立光、鸿海等供应链厂商业绩增长。

国产GPU三强争锋!瀚博半导体启动上市辅导,估值超百亿

近日,中国证监会官网披露,国产高端GPU芯片厂商瀚博半导体(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瀚博半导体”)已正式启动上市辅导,由中信证券担任辅导机构。若顺利上市,瀚博半导体将成为继摩尔线程、沐曦股份之后,又一家冲击科创板的国产GPU企业。

英伟达调整对华AI芯片战略:B30或将取代H20成为主力产品

据供应链消息,英伟达计划在今年第四季度推出专为中国市场设计的新一代AI芯片B30,以应对美国出口管制政策的影响。该芯片将采用GDDR7显存替代HBM(高带宽内存),预计AI性能较H20下降10%-20%,但价格将降低30%-40%。此举旨在填补H20受限后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供应缺口,并维持其竞争优势。

恩智浦半导体Q2营收29.3亿美元,汽车业务成主要驱动力

当地时间7月21日,欧洲汽车芯片巨头恩智浦半导体(NXP Semiconductors)公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截至6月29日)财报。数据显示,公司营收同比下滑6%至29.26亿美元,但环比增长3%,略高于市场预期的29亿美元。Non-GAAP每股收益为2.72美元,同比下降15%,但仍超出分析师预期的2.66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