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如何延长续航

发布时间:2015-04-15 阅读量:748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读】随着社会的环境污染、能源消耗、原油价格等问题,让电动汽车越发的受到关注。我爱方案网小编认为但当众多购车者审时度势后,发现这块“饼”似乎没那么好吃。最简单的,如果正开在路上突然没电怎么办?充电站可不像加油站密度那么大。再有,既然买了车,当然想要自驾游,近郊还好说,要去个远点的地方呢?那可能真就是一去不回了,到时候“饼”没吃到,先吃个瘪。

能源消耗、环境污染、原油价格等问题,让电动汽车越发的受到关注。比如前段时间十分抢眼的“特斯拉”。这也让大家购车的目光豁然开朗。

智能汽车

虽然电动汽车还不成熟。但是厂商还是蛮拼的,比如特斯拉。新年伊始,他们为用户开启了一种全新服务模式。只不过再周到的服务,也无法弥补电动汽车的根本缺陷,无非是拉拢客户罢了。况且,他们的服务理念似乎并没有贯彻到每一位员工身上。笔者曾去过一次侨福芳草地的特拉斯门店,的确与传统的4S店“不太一样”。好像每位顾客只允许进入展车内参观一次。因为当笔者想“二顾茅谷”的时候,车门竟然锁上了。当笔者在疑惑为何它会自动落锁的时候,店员上下打量的目光让笔者得到了答案,原来是笔者的衣着不够得体和大方。

智能汽车

言归正传,提升服务品质固然是好的,但电动车的问题怎么解决呢?网上的一则新闻,引起了笔者的注意,它叫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大概意思就是不用任何电线,把车停放在特定的位置上,就能给电动汽车充电了。

智能汽车

看着感觉挺“邪乎”,实则就是我们中学物理老师讲的电磁感应原理。在初级线圈(可以理解为充电装置)内通入一定频率的交流电,通过电磁感应的方式,让次级线圈(可以理解为需要充电的汽车)内产生感应电流,充电过程无需借助任何电线或插座,对电动汽车隔空充电。

智能汽车
 
其实无线充电技术已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了,比如对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进行充电。只不过由于技术的局限性,无线充电的有效距离只在几厘米以内。

智能汽车

智能汽车

美国的科学家们总会有一些奇思妙想,他们竟然打算将无线充电的技术应用到高速公路上。在公路的柏油层下方,按一定的距离布置初级线圈,当电动汽车从上面经过时,就能进行充电。试想一下,当你开着一台电动汽车行驶在可以充电公路上,看着电池电量在缓慢增长,驶达目的地的时候,可能会比出发时的电量还要多。对于电动车车主来说,还有比它更值得窃喜的事吗?

我爱方案网编辑点评:无线充电技术是解决电动汽车的途径,但绝不是唯一的。它同样面临许多的问题,比如能量传输中的损耗,以及改造现有设施的高昂成本。这甚至有些违背了电动车节能减排的设计初衷。不过,笔者相信通过技术的改进,无线充电将会有长足的进步,并且像无线网络一样,充分的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相关文章

电池组如何安全保证电动汽车底盘撞击?

基于智能电动汽车在南方电网智能充电站的设计方案

智能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的分析
相关资讯
台积电涨价10%背后:黄仁勋的“价值论”与全球芯片博弈

近期,台积电(TSMC)宣布酝酿调涨晶圆代工报价10%,引发全球半导体产业链高度关注。英伟达(NVIDIA)CEO黄仁勋公开表示,尽管台积电先进制程价格高昂,但其技术价值与产能保障“非常值得”,此举被业界视为对台积电定价策略的强力背书,亦凸显双方在AI芯片领域的深度绑定。

博通第三代200G CPO技术重塑AI算力基础设施格局

在全球人工智能算力需求激增的背景下,光互连技术正经历革命性突破。2025年5月15日,博通(Broadcom)正式发布第三代单通道200G共封装光学(CPO)产品线,标志着光电子集成技术进入全新发展阶段。该技术突破不仅解决了超大规模AI集群的带宽瓶颈,更通过系统性创新重构数据中心架构设计逻辑。

AMD 2025年Q1 x86处理器市场表现深度分析

全球权威调研机构Mercury Research于5月17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AMD在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多项市场突破。在x86处理器领域,该企业凭借技术创新和产品组合优化,在服务器、桌面及移动端市场均取得显著增长,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中国AI产业突破封锁的韧性发展路径及未来展望

在全球科技博弈背景下,美国对华AI芯片出口限制政策持续升级。腾讯总裁刘炽平在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会上明确表示,腾讯已具备应对供应链风险的充足储备与技术创新能力,标志着中国AI产业正加速走向自主化发展道路。本文结合产业动态与政策趋势,剖析中国AI产业的战略转型与突破路径。

重塑全球供应链格局:ASM International战略布局应对贸易壁垒

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加速重构的背景下,荷兰半导体设备巨头ASM International(以下简称“ASM”)近期通过一系列战略调整引发行业关注。2025年5月15日,该公司宣布将通过转嫁关税成本、加速美国本土化生产及优化全球供应链,应对地缘政治风险与贸易壁垒。面对美国近期加征的“对等关税”政策(涵盖钢铁、汽车等商品,未来可能扩展至半导体领域),ASM展现出显著的供应链韧性:其亚利桑那州工厂即将投产,新加坡基地产能同步扩充三倍,形成“多区域制造网络”以分散风险。与此同时,中国市场成为其增长引擎——2025年中国区销售额或突破预期上限,占比达总营收的20%,凸显其在差异化竞争中的技术优势。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反映了半导体设备行业对关税政策的快速响应,更揭示了全球产业链从“效率优先”向“安全韧性”转型的深层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