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汽车——特斯拉汽车的电驱动系统优缺点的分析详解

发布时间:2015-04-7 阅读量:1320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读】我爱方案网小编为大家介绍智能汽车——特斯拉汽车的电驱动系统优缺点的分析详解,每一个品牌的成功都得益于他们的自主创新和专利开发,特斯拉的出名也有赖于他们对于技术的钻研。他们的成功对于消费者来说,无疑就是对安全的重要保障。 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探讨一下吧。

(1)特斯拉汽车的动力系统

不同于传统的汽油动力车,特斯拉汽车的动力系统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储能系统(Energy Storage System-ESS)、功率电子模块(Power Electronics Module-PEM)、电动机(Electric Motor-EM)、顺序手动变速箱(Sequential Manual Transmission-SMT)。

它的储能系统 ESS 由 6,831 块锂离子电池组成,输出直流电 DC,是电动车的动力之源。储能系统输出的直流电经过功率电子模块 PEM 逆变成交流电 AC,为交流电动机供电。据此,我们就可以看出,特斯拉汽车是属于交流调速系统。

智能汽车——特斯拉汽车的电驱动系统优缺点的分析方案

(2)特斯拉汽车的交流调速系统

由于特斯拉的储能系统 ESS 输出的是直流电,当它想给交流电动机供电的时候,就必须首先将直流电逆变为交流电,这一个功能是由功率电子模块 PEM来完成的。

特斯拉汽车的功率电子模块使用了72 个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除了控制充电和放电速率,功率电子模块还控制电压等级、电机的 RPM(每分钟转数)、转矩和再生制动系统。该制动系统通常通过制动捕获动能,并将它反馈传输回 ESS。电池组、功率电子模块和电机系统的效率和集成能够达到 85 至 95%,从而,使马达输出可达 185 千瓦的功率。

特斯拉汽车之所以采用交流调速系统而不采用直流调速系统,肯定石油它的原因的,这都是因为,交流调速系统具有很多优点:交流电机结构简单,便于日常维护;交流电机坚固耐用、重量轻,需要动态响应高的场合(精密、高速控制)时优势显著;调速的动态性能好,经济可靠;功率因数高、谐波小;电机效率高、节能效果好(相比直流综合节电率在 15-25%)。

然而,虽然交流调速传动有优点,但它的缺点也是不可避免的:线路复杂,控制难度大;交流变频调速装置初期投入成本略高。

不过其实这样的问题也不算什么大问题啦,特斯拉应用起来还是得心应手的。

(3)特斯拉汽车的电动机

特斯拉汽车的核心是它的 3 相,4 极感应电动机,虽然小小的它重量只有 70 磅。根据特斯拉的声明和独立测试,特斯拉汽车可在约四秒加速到 60 英里每小时,最高速度能达到大约 130 英里每小时。特斯拉汽车甚至可以在非常低的转速下,产生较大的扭矩,并使电动机维持在大马力的状态,它竟然可以达到 13000 转,这是大多数内燃机无法做到的。

相关文章

智能汽车——“微米球”照亮电动汽车电池的设计方案

智能汽车三元锂电池对决——特斯拉松下PK宝马三星SDI的设计方案

智能汽车——“烧机油”的检测方案
相关资讯
万亿集群冲刺!成都电子展倒计时,500+优质企业抢占先机,共绘产业新蓝图

作为全国电子信息产业版图的核心支点城市,成都已构建起以“芯屏端软智网安”为引领的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2024年,该产业规模突破1.36万亿元,稳居全国城市第6位,相较于2020年万亿的产业基数,实现了年均7%的复合增长率,充分彰显出强劲的发展动能。

华虹半导体2025年Q1业绩解析:逆势增长背后的挑战与破局之路

2025年第一季度,华虹半导体(港股代码:01347)实现销售收入5.409亿美元,同比增长17.6%,环比微增0.3%,符合市场预期。这一增长得益于消费电子、工业控制及汽车电子领域需求的复苏,以及公司产能利用率的持续满载(102.7%)。然而,盈利能力显著下滑,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仅为380万美元,同比锐减88.05%,环比虽扭亏为盈,但仍处于低位。毛利率为9.2%,同比提升2.8个百分点,但环比下降2.2个百分点,反映出成本压力与市场竞争的加剧。

边缘计算新引擎:瑞芯微RV1126B四大核心技术深度解析

2025年5月8日,瑞芯微电子正式宣布新一代AI视觉芯片RV1126B通过量产测试并开启批量供货。作为瑞芯微在边缘计算领域的重要布局,RV1126B凭借3T算力、定制化AI-ISP架构及硬件级安全体系,重新定义了AI视觉芯片的性能边界,推动智能终端从“感知”向“认知”跃迁。

半导体IP巨头Arm:季度营收破12亿,AI生态布局能否撑起估值泡沫?

2025财年第四季度,Arm营收同比增长34%至12.4亿美元,首次突破单季10亿美元大关,超出分析师预期。调整后净利润达5.84亿美元,同比增长55%,主要得益于Armv9架构芯片在智能手机和数据中心的渗透率提升,以及计算子系统(CSS)的强劲需求。全年营收首次突破40亿美元,其中专利费收入21.68亿美元,授权收入18.39亿美元,均刷新历史纪录。

Arrow Lake的突破:混合架构与先进封装的协同进化

2024年10月,英特尔正式发布Arrow Lake架构的酷睿Ultra 200系列处理器,标志着其在桌面计算领域迈入模块化设计的新阶段。作为首款全面采用Chiplet(芯粒)技术的桌面处理器,Arrow Lake不仅通过多工艺融合实现了性能与能效的优化,更以创新的混合核心布局和缓存架构重新定义了处理器的设计范式。本文将深入解析Arrow Lake的技术突破、性能表现及其对行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