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2-2 阅读量:1452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魅蓝(左)与红米2
首先魅蓝和红米2都是未经过拆解的新机,送上拆解前两款产品和拆解工具的靓照合影。
魅蓝拆解
魅蓝拆解
魅蓝拆解
红米2拆解
魅蓝和红米2的机身构造并不相同,魅蓝属于背壳一体化机身,红米2背壳可方便拆卸。关闭手机,将红米2的背壳打开,我们就可以看到固定机身的螺丝钉;
魅蓝的SIM卡槽取出,拆解陷入了僵局,魅蓝属于一次性封胶成型,首先需要拆解的是屏幕。第一步的拆解难度相对于红米2大很多,付出了近40分钟才在保证机身等方面安全的情况下拆下屏幕,然后我们看到的依旧不是内部构造而是隔离板。两款手机在这方面来看,魅蓝相对于红米2初装成本更高,难度也更大。
魅蓝与红米2(右上)
红米2 扬声器
魅蓝拆解
然后我们拆开魅蓝和红米2的这层保护壳,红米2的扬声器镶嵌在保护壳上。当然我们仅从视觉上就可以感觉出两款手机拆卸的难易程度,魅蓝相对于小米2的确费了更大的功夫。而与机身衔接的密实程度来看,魅蓝的确更胜一筹。
红米2拆解
魅蓝拆解
红米2排线与主板相连接,在拆解之前一定要断掉所有的排线,防止受到损害。拆掉排线之后我们看到红米2保护硬件的外部屏蔽罩。比起这个,魅蓝的构造就更加血腥了,先是一层石墨散热层,下方才是屏蔽罩。然后依然是螺丝,各种规格的螺丝紧密固定。
699的魅蓝不同规格、数量的螺丝相当之多,相对于红米2而言构造要严谨复杂得多;接下来不要急着看屏蔽罩底下究竟隐藏着什么硬货,先来看看细节部分吧。
震动单元 魅蓝与红米2(下)
耳机接口 魅蓝与红米2(黑色)
魅蓝与红米2(右) 摄像头
魅蓝与红米2(左)
震动马达,小米2与魅蓝的震动单元有所区别,震动方案并不相同,但是用户在使用体验来看差距不大;耳机接口方面,在肉眼可辨识的范围内我们就可以看到魅蓝相对于小米2材料处理更加细腻精致;500万像素的红米2和魅蓝1300万像素的摄像头;另外,魅蓝的固定板相对于小米也更令人有安全感。
魅蓝对比红米2(左)
红米2 拆解
魅蓝拆解
魅蓝拆解
接下来我们来揭晓内部硬件,首先是魅蓝在发布会中提到了跑分但是并未提到的处理器信息,魅蓝搭载一颗联发科旗下64位处理器MT6732,红米2则搭载了高通骁龙410系列中的8916处理器;存储方面魅族依旧选择了三星,红米2则搭载镁光内存。仅看这些专业称谓可能很多朋友并不能理解之间的差距,跑分差距相信大家在魅蓝发布会上已经一睹为快了这里不再拿跑分出来说事。
红米2与魅蓝(右)电池
最后电池方面,与魅蓝发布会所说稍有出入,魅蓝搭载一块2450/2500mAh的电池,不过相对于红米2的2200/2265mAh来说依旧容量更大。
整体来看,魅蓝的封装工艺以及难度相对于红米2的确要出几个级别,在拆解的时候更是颇为费神,相对于红米2而言整体拆装难度更大不利于维修。红米2拆装相对魅蓝简单很多,各个部分分布比较集中,虽然没有魅蓝那般精细缜密但是更利于维修。不过倘若站在严谨性、细节精细度、以及风装难度来看的话,魅蓝的确是秒杀红米2,699元价位给了超乎价值的产品,的确配得上发布会所说的青年良品之名。
在工业自动化、新能源储能及多节电池管理系统中,高精度电流检测是保障系统安全与能效的核心环节。传统检测方案常受限于共模电压范围窄、抗浪涌能力弱、温漂误差大等痛点。国产RSA240系列电流检测芯片的推出,以**-5V~100V超宽共模输入范围和0.1%级增益精度**,为高压场景提供了突破性解决方案。
在工业4.0浪潮推动下,液位测量作为过程控制的核心环节,其精度与可靠性直接影响化工、能源、汽车等关键领域的生产安全。传统霍尔传感器受限于功耗高、温漂大、响应慢等瓶颈,难以满足智能设备对实时性与稳定性的严苛要求。多维科技推出的TMR134x磁开关传感器芯片,通过隧道磁阻(TMR)技术突破传统局限,为高精度液位监测提供新一代解决方案。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近日宣布,其基于300mm(12英寸)晶圆的氮化镓(GaN)功率半导体量产技术已取得实质性突破,相关生产流程全面步入正轨。根据规划,首批工程样品将于2025年第四季度交付核心客户,标志着英飞凌成为全球首家在现有大规模制造体系内实现300mm GaN工艺集成的IDM(垂直整合制造)厂商。
日本半导体制造装置协会(SEAJ)7月3日发布修订报告,预计2025年度(2025年4月-2026年3月)日本半导体设备销售额将达48,634亿日元,同比增长2.0%,连续第二年刷新历史纪录。2024年度销售额同比暴涨29.0%至47,681亿日元,首次突破4万亿日元大关。更关键的是,2026年度销售额预计跃升至53,498亿日元(约合5.3万亿日元),年增10.0%,成为史上首个跨越5万亿日元大关的年度;2027年将进一步增长至55,103亿日元,实现连续第四年创新高。
市场研究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最新报告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同比小幅增长1.5%。这一温和回升主要由华为与苹果两大品牌驱动,其中华为以12%的同比增速领跑市场,时隔四年重回季度出货量第一宝座,而vivo则以9%的跌幅成为前五厂商中唯一下滑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