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物联网安防的智能人脸识别捕捉系统设计方案

发布时间:2015-01-19 阅读量:864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读】人脸捕捉技术,是指通过智能视频分析技术,从视频源内检测、定位合适的人脸,再将其捕捉成人脸照片的技术。该技术无需被监控人的配合,方便快捷的获得人脸照片,可以大量的部署应用。

“好消息!2015年新年来临之际,我爱方案网准备了ST开发板、庆科WIFI模块开发套件以及智能硬件研发必备的精密样片,只需填写个人信息与开发计划即有机会获得。更多详情>>>>”

本文将围绕人脸捕捉技术及其应用来分析其物联网安防应用。利用具有智能处理能力的手持式视频采集设备,现场采集人脸照片,并将捕捉到的人脸传送到后端人脸资料库完成相关实时应用。

物联网安防,顾名思义,物联网安防就是把物联网的产品和安防产品的功能特点结合起来,以达到安全防护的作用。也即是应用物联网技术来实现安防的应用。

另外一方面,基于物联网发展的需求,安防产品以及技术在物联网实现过程中的应用,是安防应用领域的延伸,其本质和最重要的就是安防产品智能化。

安防行业中,视频监控的应用占据了市场的绝大部分比例,所以安防产品的智能化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视频监控技术的智能化。通过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可以从视频内分离出一些值得关注的关键信息,这样具备智能视频分析技术的视频采集设备就成为了一种采集关键信息的智能感知器,成为物联网应用的前端核心。由此一来,带来的应用就不再仅仅是视频监控应用,而是产生了以视频监控应用为核心、围绕在视频监控应用周围的一系列新的应用。

人脸捕捉技术

人脸捕捉技术,是指通过智能视频分析技术,从视频源内检测、定位合适的人脸,再将其捕捉成人脸照片的技术。该技术无需被监控人的配合,方便快捷的获得人脸照片,可以大量的部署应用。

毋庸置疑,人的信息,在安防领域是最需要关注的关键信息之一。人脸照片具有存储空间小、信息容量大的特点,可以与个人身份建立关系,所以捕捉和存储人脸照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大量的照片捕捉,即可带来人体行为活动痕迹的留存,引申出至少四类优秀应用:人脸检索、黑名单布防、vip识别、陌生人识别。
应用于物联网安防的智能人脸识别捕捉系统设计方案

人脸捕捉的方式


要捕捉人脸,可以实现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前端人脸捕捉仪分析和捕捉视频源内的人脸;

通过将视频,在前端接入人脸捕捉仪,在前端嵌入式设备上实现人脸捕捉功能,并将捕捉出来的人脸照片,通过网络等接口传送到人脸资料库。对于新建项目、小型项目、分散型项目一般采用此方式。

智能视频分析平台,从后端集中视频源内分离和捕捉人脸;

通过在集中视频监控平台后端,引入视频源的方式,在后端智能视频分析平台上实现人脸捕捉。这种方式最适合于对平安城市、平安校园等大型集中视频监控平台进行智能化改造。

利用手持机,移动捕捉人脸


利用具有智能处理能力的手持式视频采集设备,现场采集人脸照片,并将捕捉到的人脸传送到后端人脸资料库完成相关实时应用。对于需要移动采集、移动执法的场合,这是最简单有效的人脸采集方式。

人脸捕捉的应用

前端完成人脸捕捉和采集之后,一般需要配合前端或者后端的人脸照片识别对比技术,来完成综合应用。最主要的应用有四类。

人脸检索


人脸检索是指通过输入照片或其他人脸信息,在大量的人脸照片、视频源内进行人脸特征检索,搜索该人脸出现过的记录。

一般该应用配合平安城市智能化改造来应用。当前端采集了大量的人脸照片时,通过人脸检索,可以快速定位该照片曾经在系统内留存的行为活动痕迹,能很方便去定位被关注的人曾经的活动轨迹、出现过的地点等,能非常有效的配合各种技术侦查手段的应用。

黑名单布防


在一些关键场合需要快速对黑名单人员进行布防报警,如各类口岸、机场、信访办等,当黑名单内的人脸出现在视频场景中时,可以快速识别并报警,提示人工干预。

通过前端捕捉到的人脸,与黑名单库实现实时自动比对,当相似度达到一定阈值,即自动进行报警联动,这样就实现了黑名单布防的过程。对于通缉犯、走私客等,具有极大的威慑力和应用效果。

vip客户识别


设想一种场景:当一名vip客户进入到营业场所时,无需客户主动示证,系统即可自动识别出其身份,提供个人资料和消费历史、消费偏好等信息给服务人员,服务人员随即上前提供对应的个性化服务。这就是vip客户识别。

主要应用场合包括奢侈品商店、高级汽车服务点、高级会所、银行大客户管理中心、售楼处等。

陌生人识别


陌生人识别是指对一定范围以外的陌生人进行识别和提示的一种方式。主要应用有私家花园、私人会所等。通过捕捉来的人脸与所有业主/会员人脸进行自动比对,自动提示出陌生人供工作人员进行人工干预。

人脸捕捉应用分析


通过对人脸捕捉及其行业应用的分析,不难发现,其应用场合非常广泛,涉及到平安城市、平安校园、城市管理等大型政府应用,也涉及到商业、银行等企业应用,也可以用于物业管理等普通应用领域,具有非常明显的应用前景。

总结


通过智能视频分析技术,普通视频采集设备将变身为智能物联网感知器,可以感知很多关键信息。通过对关键信息的再利用,即可完成很多以前视频监控领域无法想象的高级应用。这样,视频采集,就突破了视频监控这样的普通应用的框架,而获得了一个广度、高度兼具的更大的市场空间。

相关文章

智能安防物联网在细分领域的应用分析方案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安防的设计方案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电网中应用分析
相关资讯
第106届中国电子展:构建产业新生态,打造全球创新枢纽

​在全球科技竞争格局深刻重构的背景下,中国电子产业正迎来国产替代与自主创新的历史性机遇。第106届中国电子展紧扣《"十四五"规划》制造强国战略,聚焦基础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等"卡脖子"领域,集中展示从材料、设备到应用的国产化突破成果。

高频晶振的接地策略:数字地还是模拟地

在现代电子系统设计中,混合信号PCB的接地策略直接影响电路性能与信号完整性。晶振作为时序控制的核心元件,其接地方式需严格遵循噪声抑制与电流回流路径优化的基本原则。

压控温补晶振替代传统温补晶振的应用研究

在精密电子系统中,时钟源的稳定性与精度直接影响整体性能。温补晶振(TCXO)凭借其优异的温度补偿特性,长期以来广泛应用于通信、导航等领域。然而,随着现代电子设备对频率控制要求的日益提高,压控温补晶振(VC-TCXO)因其兼具温度补偿与电压调谐能力,逐渐成为高精度场景下的潜在替代方案。

苹果2027年推出虚拟伴侣机器人:科技与情感的完美融合

​据最新消息,苹果公司计划于2027年推出其首款机器人产品,这款代号为"Eve"的虚拟伴侣机器人,将结合苹果在硬件设计、人工智能和用户体验方面的优势,开创消费级机器人新品类。不同于传统功能性机器人,苹果的这款产品更注重情感连接和个性化陪伴,有望重新定义人机交互的未来。

技术赋能 生态共赢——电子制造装备智能化建设的创新路径

在当前全球电子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加速转型的背景下,产业链协同创新已成为突破技术壁垒的关键路径。本次走访聚焦微焦点X-RAY检测、自动化测试烧录一体化、半导体封装工艺等核心技术领域,通过构建"技术攻关-场景验证-生态协同"的三维合作模型,旨在打通从实验创新到规模化应用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