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联发科智能穿戴方案MT2601、高阶无线芯片MT7615

发布时间:2015-01-14 阅读量:3700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读】早在11月20日,《我爱方案网》小编就报道过联发科新一代智能可穿戴设备单芯片解决方案(SoC)MT2601。今天,小编把此款芯片的完整资料奉献给大家,并带来联发科最新的高阶无线网络芯片MT7615的详细参数。

联发科发布支持Google Android Wear的系统单芯片解决方案(SoC)MT2601。此颗芯片的推出让联发科技为产品设计及制造厂商提供更加完整的穿戴式设备解决方案。产品开发者可将多种软、硬件整合于穿戴设备上,实现基于Android Wear系统的各式各样穿戴式设备的可能性,同时加快开发速度,为全球持续扩大的穿戴设备消费族群提供终端产品。
联发科智能穿戴方案MT2601

更多资料:可3G通话,联发科最新可穿戴SOC方案MT2601

MT2601体积小巧,搭载各种高性能组件,与其他同型芯片相较,组件数量减少41.5%,功耗也更低。MT2601所需物料成本相对较低、尺寸也较小、但续航力更长,进而打造出可以长时间使用,价格又实惠的时尚穿戴设备。

MT2601内建1.2GHz 双核心ARM Cortex-A7 处理器与ARM Mali-400 MP GPU,可支持QHD 等级的屏幕分辨率,同时整合一系列丰富多元的外接传感器(external sensors)及内建蓝牙的五合一无线连接解决方案MT6630。MT2601 体积极小,芯片组装尺寸仅为480 mm2,符合运动及定位等穿戴设备类型的设计需求。联发科技大力支持Android Wear 生态系统,MT2601 也将会升级提供Android Wear 地图导航功能。

联发科技新事业发展本部徐敬全总经理表示:“MT2601 的体积小巧,又拥有高性能、低成本的特色, 完整支持Android Wear 系统,在同型芯片竞争中脱颖而出,此解决方案将激励全球开发者社群设计出更多创新的穿戴式设备与应用。”

MT2601已进入量产阶段,预计将为新一代Android Wear 穿戴式设备所使用。

此外,联发科还宣布推出了802.11ac高阶无线网络单芯片MT7615。这一芯片支持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MIMO, Multi-User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与传输波束成形技术(Transmit and Receive Beamforming)。

高阶无线网络单芯片MT7615

MT7615的无线网络可覆盖家庭的每个角落,提供企业级的安全性以及优质的无线传输服务质量。MT7615运行于2.4GHz 与5GHz 双频段,无论长短距离的通讯、同时是一名或多名用户,用户都能以低耗电量享受超高数据吞吐量的无线网络体验。

联发科技无线联通事业部总经理蔡守仁表示:“MT7615规格领先业界,是针对家用路由器与企业基地台的同级产品中,性能表现最优异、耗电量最低的解决方案,也是联发科技在高阶技术上不断突破,致力让所有人都能享受科技带来好处的最佳证明。”

MT7615可在全住家或办公室范围内传输4K的超高画质影片,结合Beamforming与MU-MIMO 技术,可同时服务四个客户端。

联发科技预计于今年第二季开始送样,且于第三季进入量产阶段。

相关阅读:
64位全网通!联发科发布MT6735移动解决方案

从魅族MX4理性看被“妖魔化”的联发科MT6595

联发科MT7628路由芯片 打造低功耗智能家庭
相关资讯
寒武纪,暴增4300%:AI芯片独角兽的爆发式增长

近日,AI芯片企业寒武纪(Cambricon)发布业绩预告,其营收或利润出现惊人增长,同比增幅高达4300%,引发资本市场和科技行业的广泛关注。这一数据不仅标志着寒武纪自身发展的重大突破,也折射出中国AI芯片行业在技术突破、市场拓展和生态构建方面的显著进展。

BLDC电机控制与驱动器全解析:技术优势引爆智能应用新纪元

BLDC电机控制与驱动器技术正朝着智能化、集成化、高效化方向持续演进。

高精密数字源表在霍尔效应测试中的关键应用与技术优势

霍尔效应是指当电流垂直于外磁场方向通过导体时,在导体两侧会产生电势差的现象。在现代材料科学和半导体工业中,霍尔效应测试已成为表征材料电学性能的重要手段,能够精确测量载流子浓度、迁移率、电阻率等关键参数。然而,精确的霍尔测量面临着多重技术挑战:微弱信号的检测(通常为微伏级)、高精度电流源需求、复杂的温度环境影响以及多参数同步测量需求。

揭秘芯片制造“隐形守护者”:Seal Ring 技术究竟有何玄机?

Seal Ring,中文常译为“密封环”或“保护环”,是位于芯片最外层的一圈特殊结构,通常由多层金属和介质材料构成,环绕在芯片有源电路区域(即核心功能模块)的四周。它并非用于信号传输或数据处理,而是作为一种物理和电气的“防护屏障”,主要作用是保护芯片内部精密的电路结构免受外部环境和制造工艺的影响。

14名"内鬼"窃取华为芯片技术获刑,商业间谍案敲响警钟

14名犯罪嫌疑人因非法获取、泄露华为公司商业秘密,被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