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1-8 阅读量:1682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热门推荐:
【第43期】蓝牙4.0 智能 LED灯带解决方案
相关拆解:任性拆解!土豪解密yoobao羽博E1体感独轮车内部构造
前段时间,笔者对电动独轮车这个行业进行了一下初步调查,走访了几家深圳本土的独轮车厂商,简单整理了一些行业现状供分享。因为时间有限,调查肯定有疏漏之处,欢迎指正。
一、电动独轮车主流/知名厂商介绍
美国赛格威(双轮车创始者)、SOLOWHEEL(索洛威尔)(独轮车创始者)、爱尔威Airwheel、上海新世纪、IPS、新奥玛、乐行、深圳德诺思电气(PBC)、深圳天际(Pinwheel大风车)……
以上提到的是目前这个行业内品牌比较知名的一些厂商,当然目前这个行业还没有真正起来,还未出现消费者耳熟能详的品牌。深圳泰斗、法拉第主要做公板,不做自己品牌。从出货量来看,深圳地区目前加起来整体月出货在5000台左右,其中做得比较好的品牌月出货量在1000~2000台左右。在2013年的时候,独轮车的利润可以达到每台1000元以上。但是当许多人涌入这个行业以后,利润急剧下降。
其中美国赛格威于2003年推出最早的体感车概念产品,产品形态为双轮。当时赛格威推出产品的时候在美国也面临很多法律上的限制,这跟现在国内的环境有点类似。后来赛格威花了很多钱去游说当地政府取消限制政策。
2012年下旬,美国SOLOWHEEL(索洛威尔)在赛格威的基础上研究出独轮车的产品形态。但是这种独轮车的平衡性和体验性很差,同时价格非常昂贵。
从2012年年底到2013年的上旬开始,国内开始很多厂商买SOLOWHEEL(索洛威尔)的产品回来做高仿。和国内一些做无刷电机的控制厂合作出产品。这个时候一批国内品牌开始较早涌现,如爱尔威Airwheel、IPS等。等到电动独轮车这种产品开始真正大规模上量是在2014年6月。截止至2014年12月,国内从事独轮车相关业务的公司达到100多家,甚至还有很多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的“三无”公司。
据介绍,独轮车主要有四大部件:外壳、控制板、电机、电池。其中比较核心的部件除了控制板,就是电池。总的来说,目前在独轮车领域具有核心技术的厂商不多,在控制方式上,美国赛格威、上海新世纪具有一定优势。深圳德诺思电气的核心技术在于多年从事电源控制器制造,是目前业内唯一一家推出内置电源充电器的厂商,而深圳天际科技有限公司的核心技术则在电池。
在电机控制方面,目前主要有有刷和无刷电机两种方式,而无刷电机的操控又分为两种:正弦波和方波。据马智德介绍,有刷电机由于其实现原理,在安全性上更高;无刷电机速度更快,采用正弦波的无刷电机方式从技术上效率会更高,在控制部分会做得更精确。
二、相关供应链介绍
目前电动独轮车的主控一般采用意法半导体芯片STM32,这个颗粒好处是稳定性高,对于外围设备的支援是足够的稳定。
电池则通常采用18650电池,区别主要在于封装。在电芯方面,则主要是三星、索尼、松下、LG,这些大型的日韩企业。
电机比较复杂,浙江企业倾向于协同合作来做电机,比如“你家做磁圈,我家做磁芯,然后你们家做轴承。所以他们那边产品相当低廉,你想找到一个高规格的电机厂,基本上没有。”目前国内电机厂商比较知名的有奥玛电机、夸克电机、大洋电机,除此之外,规模较大的电动车厂一般都有自己的电机加工厂。
电动独轮车真正的核心技术在电池
三、行业混乱,面临政策、安全等多重挑战
由于独轮车的行业门槛不高,许多过去从事移动电源、蓝牙音箱、电源适配器的厂商加入进来。鱼龙混杂下、许多公司开始做高仿产品,或者公板公模包装一下贴牌卖。稍微规模大一点就租一个比较漂亮的营销中心,比如内地电视台的午夜时段骗取代理商加盟。甚至出现一些购买部件进行组装的夫妻店。这带来最大的问题就是行业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很多淘宝上卖的很便宜的独轮车产品出现了电池虚标、产品质量、缺乏售后等多种问题。
除了质量问题外,独轮车这种产品形态遭遇的最大质疑,一个是安全性问题,一个是政策问题。
安全性方面,目前独轮车一般最高时速可以达到20公里甚至以上,这个速度具有一定的潜在风险。根据目前国家的法规:40公斤以上,时速20公里以上的产品属于机动车,必须要在国家部门去报备,申请牌照才允许行驶。40公斤以下,20公里下的产品,可以在城市绿地、非机动车道行驶。目前其实针对独轮车这种产品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法律法规来进行限制。
基于此,日前北京和上海都出台禁令,禁止类似于电动独轮车、电动滑板车的代步工具上路行驶。不过这种禁令其实面临一个执法难的问题。不过根据笔者的了解,有业内人士透露,明年6月份政府将针对这种“异型电动车”的产品形态(包含电动滑板、有座和无座,包括双轮体感车和独轮车)出台有关政策,比如车速最高不允许超过15公里/小时,尺寸低于一定范围会限制在8公里/小时以内,也就是人正常的奔跑速度。北京、上海等地的相关政策也会随之改变。笔者认为,这个政策出来后,将真正确定电动独轮车行业的未来走向。
左为天际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经理汪元
除了速度对安全的影响外,深圳天际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经理汪元表示,通过产品测试,电池对于产品安全的影响可能会更大。为了解决安全的问题,在控制部分,目前各厂商主要采用各种过压、过流、温度保护。在正常的使用范围下:120公斤以内的人在环境温度30以内,在20公里/小时的速度以内,可以保证产品的安全与稳定。当然,如果出现比较极端的失控问题,造成人身伤害,目前在深圳包括车小秘、德诺思电气都采用投保的方式,将有可能发生在消费者身上的意外事故有保险公司来进行赔偿。不过目前这种方式在行业采用的还不太多。
安全性阻碍行业继续发展
四、产品发展空间,更快还是更智能?
在独轮车产品形态的未来趋势中,目前行业内呈现出几种截然不同的意见。
第一种,电动独轮车将继续发展代步功能。不过产品形态有所区别,其中一种认为产品应该变得更轻,未来应低于10公斤,变得更加便携,速度更快,同时可操控性更强。不过汪元对此呈否定态度,他认为轻和速度、可操控性是矛盾的。
他认为独轮车未来应该做得更重,这样可操作性和安全性就大大提升,以后独轮车有可能自己立在那里,用户不需要学习,直接踩上去或坐上去就可以操控。未来还可以从目前这种独轮车的产品升级到电动独轮摩托车,甚至电动汽车、履带车。联想到小米最近要进军汽车领域,打造“米Car”,这一块想象空间还是很大。他同时认为,未来会有更轻便的工具在代步方面取代独轮车,比如类似于阿克顿风火轮这样的智能滑板鞋。
第二种,认为电动独轮车将越来越智能。目前业内普遍的“智能”做法就是给独轮车加一个APP,可以通过APP了解车速、电量,控制灯光、音箱、开锁解锁等。稍微高级一点的做法是可以通过手机APP规划行驶路线,自动形势,不过目前只适应于双轮车慢速行驶。
汪元认为,这种功能还算不上智能,他们目前主推社区概念,希望通过APP将所有玩独轮车的人群聚集在一起,进行互动,增加黏性。除此之外,汪元表示,他们还在研究独轮车的自动归置充电功能,这个研究思路是从扫地机器人借鉴过来。他认为,未来电动车越来越智能,有可能在代步的基础上,逐渐演进成一个伴侣机器人,可以自行移动。“这个有点跨界,机器人行业跟我们这个行业其实差距还是很大的。”汪元表示,相同之处在于两者都希望做一个尽可能智能的产品。据介绍,目前宏达?已经开发一款车可以通过手机GPS规划路线。
五、除了酷玩和代步,还有哪些行业应用?
在行业应用领域,目前主要是一些安保巡逻。比如一些大的社区的安保巡逻,现在的巡逻方式都是步行、自行车。在一些高端的地方,比如机场会用双轮的体感车。但是独轮车比双轮车在通过性和速度上都有优势,遇到台阶和坡都会有问题。
还有一个市场,比如代驾。代驾送完人回去的话,踩单车不现实,使用电动滑板车,但是这个产品贵,也不够便携。“我们跟一些酒后代驾的公司合作,这个东西10公斤,很便携。续航大概可以18~20多公里。我们还送一个逆变器,他上车可以直接用车给独轮车充电。这样就解决了酒后代驾这部分人返航的问题。”德诺斯电气副总马智德表示,这个市场是相对比较小众,但是针对北上广深等大城市还是比较需要的,因为代驾是一个刚需。
右一为德诺斯电气副总马智德
巨头会不会进来?
从走访来看,笔者问到一个问题大家都很关心。那就是巨头会不会进来?比如小米。事实上,目前车厂方面本田已经再做一个类似于的概念车,操控方式也是通过重力感应。
总体来说,业界还是认为类似于小米这样的厂商进来对行业发展利大于弊。比如小米做电源,将整个移动电源的普及率提升了,市场做大了,整个市场的物料成本降下来了。不过业界对跨界巨头更大的期望是能够带来资本的支持,进行产业升级。除此之外,行业也希望巨头在做行业标准和产品定义。由于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电动独轮车行业未来要进一步发展,将面临多重问题。
来源:国际电子商情
相关阅读:
差点做了手机的京东,是如何拥抱智能硬件生态链的?
【图文报告】2014年智能硬件行业深度解读
回顾硬件这一年,智能化大潮中方案公司的生存与蓝海
随着AI算力需求呈指数级增长,全球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对供电系统的能效与功率密度提出更高要求。英飞凌科技(FSE: IFX)最新发布的OptiMOS™ 6 80V功率MOSFET,通过5x6 mm²双面散热(DSC)封装技术,在中间总线转换器(IBC)应用中实现0.4%效率提升,单kW负载节省4.3 W功耗。据测算,部署该方案的2000机架数据中心每小时可节能1.2 MWh,相当于25辆小型电动车充电所需能量。
在2024年台北国际电脑展(Computex 2024)主题演讲中,英伟达CEO黄仁勋宣布将向全球芯片设计企业开放其核心互连技术——第四代NVLink Fusion。该技术旨在突破传统芯片间通信瓶颈,为构建下一代AI算力集群提供标准化解决方案
全球连接与电源解决方案领导厂商Qorvo®(纳斯达克代码:QRVO)近日宣布,其QPG6200产品组合新增三款支持Matter标准的系统级芯片(SoC),包括QPG6200J、QPG6200M和QPG6200N(注:信息源自Qorvo官方新闻稿)。这一扩展标志着Qorvo在智能家居与工业物联网领域的进一步突破,通过ConcurrentConnect™技术与超低功耗架构,为多协议设备提供无缝互操作性与高效能支持。
北京,2025年5月19日——在数字化浪潮重塑产业的当下,MathWorks正式公布MATLAB EXPO 2025中国用户大会的革新布局。这场年度技术盛会将于5月20日登陆上海国际会议中心,5月27日移师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首创"沪京双城"联动态势。本届大会聚焦"软件定义产品"的产业革命,通过50+深度技术研讨与行业实践案例,系统展示MATLAB®和Simulink®在智能驾驶、新能源系统、脑科学计算、无人机集群等前沿领域的技术突破,汇聚全球500强企业技术领袖、科研院所专家及创新团队,共同解构数字化工程转型的底层逻辑与实施路径。
在全球半导体产业加速重构的背景下,中国存储企业正通过技术创新与产业链整合抢占战略高地。2025年5月16日,康盈半导体扬州存储模组智造基地正式投产,标志着其在存储领域的全产业链布局迈出关键一步。这一项目的落地,不仅为国产存储技术自主可控注入新动能,也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示范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