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担心手机续航?下一代手机电池技术揭秘

发布时间:2015-01-4 阅读量:848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读】智能手机在近年来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更强大的处理器、显卡、超清甚至柔性屏幕,都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但是,电池技术的突破却是缓慢的,至今我们仍然不得不忍受一天左右的续航力。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下一代电池技术的发展情况。

手机电池

什么是锂电池?

锂电池是使用锂金属或离合金为负极材料、非水电解质溶液电池,相对此前的镍氢电池拥有更大容量、更好稳定性及反复可充放特性,经过多年发展已经颇为成熟,几乎目前所有的消费级锂电池都由阳极石墨制成。至于缺点,通过经常起火、爆炸的新闻报道,我们也已经了解,锂电池在发生短路、过热情况下,非常容易失控爆炸,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倡导用户使用原装电池、充电器、数据线,防止锂电池短路。

未来的改进形式

锂电池的改进形式是多样化的,但方向基本上确立在更好的安全性、充电速度、灵活形态及性能等方面,下面来看看几种有望获得突破进展的新技术。

1、不易燃的组件

首先,锂电池的安全性是人们最想解决的问题,科学家们发现一种名为PFPE的有机溶剂更加稳定,能够减少结晶对电极的影响,提升安全性并延长电池寿命。虽然这种技术仍需要一些时间来测试,但预计很快不易燃的锂电池就会上市。

2、更快的充电速度

Nangyang科技大学的研发小组已经开发出一种新型锂电池,思路与其他技术不太一样,并非提升容量,而是充电时间。在短短两分钟内,可以迅速充满70%的电量,并且充电次数超过10000次。这种技术使用了二氧化钛元素而非石墨作为阳极材质,同时高通公司也通过更好的控制芯片来实现更稳定的充电效果。这种技术的特点是成本低廉,十分适合移动产品及电子汽车行业。

3、锂阳极

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们近日发表了一篇论文,发现超薄碳团簇可以允许锂金属作为阳极,电量提升是目前石墨阳极的10倍。不过,目前其效率仅能达到96%,进入大众电子消费市场尚需时日。

4、柔性锂电池

我们都十分期待完全柔性的电子设备出现,但即便柔性屏幕已经获得了不小的进展,但电池仍是一个问题。LG最近展示了一款可完全卷曲的OLED屏幕,屏幕、电路及电池也是可弯曲的,这是我们看到最接近科幻电影中的柔性电子设备。

另外,一家中国台湾公司也在近日宣布开始生产柔性陶瓷聚合锂电池,拥有极为安全的特性。虽然电池容量可能不太理想,但非常适合可穿戴设备,有望在今年于市场中推出。

5、锂硫及锂空气电池

另外两个极具前途的新类型锂电池,则是锂硫及锂空气电池。前者的特性是不需要高挥发性溶剂,大大减少了起火隐患,即便是遭受较大冲击;后者从理论上拥有更高的能量密度,适合电力汽车等产品,但面临的挑战是需要新型的电极及电解质。从目前来看,锂硫电池具有大容量、低成本、高安全性的优势,极有可能率先成为主流。

6、超级电容

超级电容是一种不同于传统锂结构的电池技术,能够实现大容量以及超高速的充电形式,但主要障碍是电容通常无法储存能量。我国清华大学、美国德克萨斯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都在研发不同储存材质的超级电容电池,包括碳纳米流体、石墨烯等等,不过这些技术还存在笨重、高能量聚集稳定性等隐患,短期很难在消费市场中普及。

7、镁电池

镁也是一个有望被应用在电池领域的金属元素,镁离子能够携带两倍于锂离子的能量,同时拥有更短的充电时间和稳定的性能。镁电池在几年前已经完成了商业化应用,所以相对其他新型电池材质来说,有望更快出现在消费领域。

总结

以上新型电池技术都尚处研发阶段,但可以肯定的是,基于锂电池的改进技术更有望率先登陆市场,我们有望在几年内使用到充电速度更快、更加耐用和安全的锂电池。而超级电容、镁电池等完全不同的电池类型,则尚需时日完善,一旦成功,电子设备的下一次革命便会到来。

相关阅读:
长达11个月!EFM32芯片解决可穿戴电池续航难题

手机没电不用愁!盘点10大提升电池续航的突破性技术

手机好伴侣!无电池近场通信(NFC)键盘设计方案

相关资讯
全球首发全风冷兆瓦级航空发电系统,中国技术领跑绿色航空新赛道

2025年5月16日,北京电擎科技有限公司在第三届先进技术成果转化大会上正式发布AGS1000型航空发电系统。作为我国首型兆瓦级全风冷、高功率密度航空发电系统,该产品实现了从材料到核心部件的100%国产化,标志着我国在航空混合电推进领域迈入国际领先梯队。本文将从技术优势、竞争对比、创新突破、应用场景及市场前景等多维度,解析这一跨时代产品的战略意义。

艾迈斯欧司朗VCSEL技术革新:高精度3D传感如何赋能工业4.0与智能机器人

2025年5月20日,全球光学解决方案领导者艾迈斯欧司朗(ams OSRAM)正式发布两款基于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技术的3D传感核心组件——BIDOS® P3435 Q BELAGO 1.2点斑投射器与BIDOS® P2433 Q/V105Q121A-850泛光投射器。这两款产品通过优化红外激光技术与集成化设计,显著提升了3D传感系统的精度与可靠性,为工业机器人、多模态人脸识别、无人运输系统等场景带来突破性进展。

高通联手英伟达:异构计算如何颠覆AI数据中心?

在2025年台北国际电脑展(COMPUTEX 2025)上,高通公司总裁兼CEO安蒙(Cristiano Amon)发表了题为《AI重塑计算未来》的主题演讲,全面阐述了高通在AI PC、数据中心及机器人领域的战略布局。安蒙强调,高通正通过“混合AI”架构与定制化硬件创新,推动终端侧与云端协同的智能革命,目标是在全球计算产业中占据核心地位。

第五代互连技术登场:NVLink Fusion突破AI算力瓶颈

"数据中心架构正在经历数十年来的首次根本性变革——人工智能正在融入每个计算平台。"在COMPUTEX 2025的发布会上,黄仁勋揭示了NVLink Fusion技术的战略意义。这项突破性互连技术通过开放NVIDIA AI平台生态系统,使合作伙伴能够构建专用AI基础设施,标志着异构计算新时代的开启。

英特尔发布新一代专业计算解决方案,加速AI产业化进程

在Computex 2025展会上,英特尔正式推出面向专业计算领域的三大创新解决方案:锐炫Pro B系列GPU、Gaudi 3 AI加速器及AI Assistant Builder开发框架。此次发布的硬件与软件组合,标志着英特尔在AI产业化进程中迈出关键一步,致力于为开发者与企业用户提供端到端的加速计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