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发科明年推六模芯片 打破高通垄断助力电信4G

发布时间:2014-12-26 阅读量:720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读】“4G市场,明年将是非常兴奋的一年。”联发科中国区总经理章维力近日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运营商披露出来的规划,明年4G手机价格有望快速下降,出货量大大提升,联发科希望在各个市场区间发力,发挥自身“了解客户需求”的优势。

在产品方面,联发科将继续在64位芯片上发力,并将在明年适时推出支持VoLTE的芯片,以及支持电信4G需求的六模芯片。

据章维力透露,今年联发科在4G产品落后半拍的情况下,手机芯片仍取得了出货量达3000万-4000万套的成绩。

明年首推六模单芯片

“明年下半年我们将推出六模芯片,支持CDMA2000网络。”章维力向记者透露,目前联发科六模芯片的研发符合预期,“当然市场还是希望能尽快把时间点往前提。”

很显然,联发科即将推出的六模芯片,无论是对于中国电信还是对于产业链上的手机厂商来说,都是备受关注的产品,其将有望打破目前高通在此领域的绝对垄断地位。

目前,中国移动对4G芯片的要求是五模,即要同时支持TD-LTE、FDD-LTE、TD-SCDMA、WCDMA、GSM等五个制式,这样才能同时满足2G、3G、4G等网络的运营需求以及有效进行国际漫游。中国联通由于在3G时代运营的是WCDMA网络,因此其对4G芯片的要求可以在此基础上减少一模(TD-SCDMA),只需要四模即可,相对更加从容。

至于中国电信,由于其3G网络是CDMA2000制式,而这种制式的主导者高通放弃了对4G版本的平滑演进,这就使得其在4G时代必须解决支持CDMA网络的多模终端问题。也就是说,支持电信网络的4G芯片,需要在前文提及的五模基础上,增加支持CDMA2000网络,即六模芯片。

由于高通在CDMA市场的垄断地位,中国电信在终端供应上一直面临产业链丰富度的难题。3G时代,中国电信为此进行了包括补贴、设立基金等新式的多轮产业链攻坚,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4G伊始,高通在支持电信网络的六模单芯片(SoC)市场上几乎可以用独占来形容。华为旗下海思则是采取拼片的形式曲线切入,并主要是自产自销。

在这种情况下,联发科六模单芯片的即将问世,将让支持电信网络的手机终端,在芯片供应上有更多选择。这对中国电信乃至整个产业链都是一个振奋的消息。

事实上,中国电信在12月23日发布的2015年终端新政中,就提出将投入160亿元实现“卓越100”计划,力求在明年打造100款精品4G手机,拉动全年整体手机销售突破1亿台。

根据该“卓越100”计划,中国电信明年的160亿元补贴中,124亿元用于针对代理商的快速结算终端补贴,6亿元是直接补贴符合要求的手机厂商,30亿元终端销售佣金作为渠道销售激励资源。另外,针对中小代理商,中国电信明年还将提供50亿元小额贷款。

联发科谋求后来居上

不管是在3G还是在4G初期,联发科由于产品、技术、专利授权等方面的因素,往往相对于高通慢了半拍。不过,由于在性价比、本地化、客户支持等方面的优势,联发科在3G实现了后来居上。

中国移动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大力推进4G运营,但在初期,4G芯片市场主要为高通、Marvell等厂商占据。“需要测试的时间非常长,最大的挑战还是能否支持五模十频和十三频,对射频部分的挑战更大。”章维力对记者说。

“我们今年4月份开始到中国移动做测试,6月份开始出货,目前来看发展得比预期要好。”章维力对记者表示,预计联发科2014年的4G手机芯片出货量在3000万套到4000万套之间,占整个市场的份额为20%-30%。

章维力表示,根据目前三大运营商披露的规划预计,明年整个市场的4G手机销售将达2.5亿部,联发科在内部也定出了自己的目标,“有相当大的机会能实现”。

他认为,从正态分布的规律来看,体量最大的市场是在中端,高端和低端占比相对会较小,联发科将聚焦体量最大的那部分市场,当然也会在此基础上寻求在中高端市场的不断突破。

章维力表示,联发科明年将在维持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在64位等中高端市场不断发力,“我们规格最高的6795芯片已经用在魅族等中高阶产品上,并取得了不错的市场表现”。

至于超低端市场,章维力表示,如果市场有需求,联发科也会与大家一起来做。

事实上,就在中国移动近日举行的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另一知名4G芯片商Marvell宣布推出的两款芯片中,就有一款主打大众市场需求的五模4核64位4G单芯片——PXA1908。“我们希望把TD-LTE手机的价位推到399元的位置。”Marvell集团总裁、联合创始人戴伟立表示。

“超低端不是大量需求,我们也不希望把市场的节奏打乱。”章维力表示,但如果合作伙伴的确要合作,联发科也能满足需求。

“客户用我们的芯片,只需要一个少于10人的团队用一个月时间就能生产出手机。”章维力认为,联发科对于客户需求的了解,才是自身的最大优势。

相关资讯
台积电涨价10%背后:黄仁勋的“价值论”与全球芯片博弈

近期,台积电(TSMC)宣布酝酿调涨晶圆代工报价10%,引发全球半导体产业链高度关注。英伟达(NVIDIA)CEO黄仁勋公开表示,尽管台积电先进制程价格高昂,但其技术价值与产能保障“非常值得”,此举被业界视为对台积电定价策略的强力背书,亦凸显双方在AI芯片领域的深度绑定。

博通第三代200G CPO技术重塑AI算力基础设施格局

在全球人工智能算力需求激增的背景下,光互连技术正经历革命性突破。2025年5月15日,博通(Broadcom)正式发布第三代单通道200G共封装光学(CPO)产品线,标志着光电子集成技术进入全新发展阶段。该技术突破不仅解决了超大规模AI集群的带宽瓶颈,更通过系统性创新重构数据中心架构设计逻辑。

AMD 2025年Q1 x86处理器市场表现深度分析

全球权威调研机构Mercury Research于5月17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AMD在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多项市场突破。在x86处理器领域,该企业凭借技术创新和产品组合优化,在服务器、桌面及移动端市场均取得显著增长,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中国AI产业突破封锁的韧性发展路径及未来展望

在全球科技博弈背景下,美国对华AI芯片出口限制政策持续升级。腾讯总裁刘炽平在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会上明确表示,腾讯已具备应对供应链风险的充足储备与技术创新能力,标志着中国AI产业正加速走向自主化发展道路。本文结合产业动态与政策趋势,剖析中国AI产业的战略转型与突破路径。

重塑全球供应链格局:ASM International战略布局应对贸易壁垒

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加速重构的背景下,荷兰半导体设备巨头ASM International(以下简称“ASM”)近期通过一系列战略调整引发行业关注。2025年5月15日,该公司宣布将通过转嫁关税成本、加速美国本土化生产及优化全球供应链,应对地缘政治风险与贸易壁垒。面对美国近期加征的“对等关税”政策(涵盖钢铁、汽车等商品,未来可能扩展至半导体领域),ASM展现出显著的供应链韧性:其亚利桑那州工厂即将投产,新加坡基地产能同步扩充三倍,形成“多区域制造网络”以分散风险。与此同时,中国市场成为其增长引擎——2025年中国区销售额或突破预期上限,占比达总营收的20%,凸显其在差异化竞争中的技术优势。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反映了半导体设备行业对关税政策的快速响应,更揭示了全球产业链从“效率优先”向“安全韧性”转型的深层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