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可穿戴技术的三线电路保护

发布时间:2014-12-8 阅读量:945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读】可穿戴设备是一种交互设备,通常追踪或监控关于佩戴者的信息。受欢迎的这套可穿戴品包括智能眼镜、戒指/ 指戴扫描仪、鞋类、手戴饰物(如电子手表和腕带)、领带、发带、和即将到来的“智能纺织品。”

现在的可穿戴电子产品保护器件要求更低的电容,更低的钳位电压和更小巧尺寸。

也许有人告诉你不要轻易流露感情。但现在有种技术能够让你从袖子上监视你的内心。

我们现在讨论的是可穿戴电子产品或可穿戴计算-市场上最畅销的电子产品。可穿戴设备是一种交互设备,通常追踪或监控关于佩戴者的信息。受欢迎的这套可穿戴品包括智能眼镜、戒指/ 指戴扫描仪、鞋类、手戴饰物(如电子手表和腕带)、领带、发带、和即将到来的“智能纺织品。”

虽然它可能看起来像是科幻小说,这套智能眼镜和健身腕带的可穿戴品正迅速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通过参考网址tomarketsandmarkets.com,可穿戴技术市场将在2018年值83.6亿美元。这篇文章指出手戴饰物在2012年占市场收入的最大份额,最成熟的可穿戴电子产品总收入超过8.5亿美元。

可穿戴技术对电路设计人员而言,是一种有趣的挑战。为什么?想想这些设备被设计成与消费者密切相关的产品。因为他们是直接通过接触皮肤进行穿戴,极大的暴露风险是使用者产生的静电。不幸的是,即使最简单的人类接触可极可以生成短暂的静电放电(ESD)。如果没有适当的保护,任何传感器电路、蓄电池充电接口、按钮、或数据输入输出可以为ESD提供进入可穿戴设备的路径,对电子产品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

幸运的是,像力特这样的公司不断投资于新工艺的开发,继续加强他们半导体ESD保护器件。可穿戴设备制造商受益于专业提供的电路保护技术,因为他们有助于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想想某些近期有益于可穿戴技术市场的组件创新:

● 较低的电容来避免干扰高速数据传输。ESD保护器件必须提供不干扰日常功能的的电路保护。例如,在射频接口(如蓝牙或无线局域网)或象USB2.0的有线端口,ESD保护器不能造成信号失真或数据信号强度损失。为了保证信号完整性,ESD保护器的电容必须被最小化,而不减弱保护水平。Littelfuse SP3022系列TVS二极管 (图1) 具有0.35 pF极低电容值的特点,确保它对高速信号,保持“隐形”状态。

智能可穿戴技术的三线电路保护

图1. Littelfuse SP3022系列TVS二极管具有0.35 pF极低电容值的特点

● 利用较低的钳位电压来保护最敏感电路。如果发生ESD放电事件,ESD保护器的主要工作是尽可能转移和消散ESD瞬态电压。该特点通过静电脉冲时减少状态阻力或动态阻力,得到改善,通过ESD保护器比被保护电路携带的冲击电流更多。通过这样做,它减少了集成电路上的静电释放压力,并确保其生存。例如,Littelfuse SP3014系列TVS二极管阵列(图2)有低于0.1Ω的动态电阻值,提供最佳的低钳位性能。

智能可穿戴技术的三线电路保护

图2. Littelfuse SP3014系列TVS二极管阵列有低于0.1Ω的动态电阻值

● 更小巧的尺寸,以适应可穿戴设备中有限板的可用空间。无论保护器件如何高性能运转,如果不能适应具体的应用环境,也是没有用的。可穿戴设备变得更薄、更小,电路板会有最小的可用空间,以适应ESD保护方案。分离器件的保护方案是最好解决该潜在设计挑战的途径,因为他们给设计工程师提供特殊电路板布局的灵活性。源于力特的SP1020(30pF)和SP1021(6 pF)系列二极管在01005封装尺寸内,将他们占据的空间量降到最低。此外,应用在节约空间0.94 x 0.61毫米的封闭尺寸中,SP1012系列(图3)拥有5路保护,最大的减少了保护器件的数量以及最小的引脚数量。

智能可穿戴技术的三线电路保护

图 3. SP1012 系列五通道双向TVS二极管阵列提供强而有力的保护,抵抗具有破坏性的静电放电

很明显,可穿戴技术深入人心。可穿戴设备将继续挑战设计师,设计师必须确保他们正如预期的那样运行,无论用户的活动水平如何,或他们受ESD瞬变的影响如何。ESD保护器件制造商将继续开发不会干扰可穿戴设备核心功能的保护技术—有助于可穿戴设备制造商向消费者传递可靠性和价值。

相关文章

智能可穿戴紧急呼叫器电路模块设计

智能可穿戴设备的ESD静电防护原则设计

智能蓝牙的系统电路设计方案
相关资讯
英特尔完成RealSense业务分拆,获5000万美元融资,聚焦AI视觉新赛道

近日,英特尔正式完成旗下RealSense 3D摄像头业务的分拆工作,并成功获得5000万美元战略融资。此次交易由英特尔资本和联发科创新基金共同注资完成,标志着英特尔新任CEO陈立武推动的"核心业务聚焦战略"再进一步。作为英特尔瘦身计划的重要环节,分拆非核心资产已成为提升整体运营效率的关键举措。

8MHz与24MHz无源晶振:为何不能通用?深入解析嵌入式时钟系统的频率约束

在嵌入式系统设计中,8MHz和24MHz晶体振荡器是两种与微控制器(MCU)配合工作的常见频率源。然而,这两种频率的无源晶体振荡器在绝大多数应用场景下并不能直接互换使用。这种非通用性是由它们在电路中的核心作用以及系统对频率精度的严格要求所决定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苹果折叠iPhone敲定三星无折痕方案,供应链格局生变

国际知名证券分析师郭明錤通过最新产业调查确认,为保障2026年下半年量产计划,苹果已确定在折叠屏iPhone上采用三星显示(SDC)的无折痕显示方案。这一决策标志着苹果放弃原计划的自研显示技术路线,转而依托三星成熟的折叠屏专利体系。

NAND Flash第三季价格普涨 512Gb以下芯片领涨15%

随着全球存储产业链产能调控深化,2025年下半年NAND Flash市场正式进入上行周期。据集邦咨询、TrendForce等机构监测数据显示,第三季度全品类NAND Flash合约价涨幅已突破预期阈值。其中256Gb-512Gb中低密度芯片价格环比上涨15%-18%,而1Tb以上高容量产品受企业级长协订单缓冲,涨幅维持在5%-8%区间。此番价格跃升标志着行业历时两年的下行周期终结,供给侧改革成效显著。

英伟达消费级PC CPU遭遇设计挑战,量产时间推迟至2026年

据行业权威媒体SemiAccurate最新报告,英伟达代号为N1及N1X的消费级PC处理器因硬件设计问题需重新流片,发布时间由原计划的2025年推迟至2026年。该系列采用4nm制程工艺,定位Windows系统消费级市场,是英伟达重返CPU领域的战略级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