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起底:全球5款热门智能手表解决方案

发布时间:2014-11-27 阅读量:1265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读】智能手表还神秘吗?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已经变得公开透明化,披上了“智能”外衣的电子表,除了炫酷华丽的外观设计,其内部构造又是如何?今日起底全球热门的智能手表解决方案,一窥智能手表的真实面目。

特别推荐:
看 在线讲座,争当年度捧场王,赢399元智能手表

在智能硬件这块疆域,智能手表已不算是新物了。三星索尼的智能手表已经做到了第二代,但续航、应用场景、工业设计等方面的不足使得它们一直有话题但是没大销路。今年moto 360以及Apple Watch的出现更是将智能手表的话题渲染得更热。智能手表其实功能上大家都大同小异,主要作为手机的辅助屏接收信息或通知,或者增加运动检测功能。这一年里我们也拆解了一些全球各个市场的智能手表,可以通过我们的eSeeker 来具体看看他们在方案上硬件上构造上的区别。

Samsung Gear Fit

Gear Fit严格意义上来讲不应该算为智能手表, 而应该算是一种健康监测和运动追踪的智能手环,不过它具有一块AMOLED显示屏可以充当手机的辅助屏幕,显示电话、短消息等,比一般的运动手环功能更丰富。

Gear Fit采取的腕带和主体分离的设计,从表带上可直接取下主体模块。全部拆解开来也并不复杂,前后塑料壳,一块显示屏、电路板和 一块电池。支持IP67级别防水,但是拆解难度不高。
Gear Fit
电路板方面,Gear Fit主板的一面主要IC: 德州仪器TUSB1211,USB 2.0高速ULPI收发器, MelfasMMS-136触控芯片,心率传感器暂时未识别出型号和厂商信息,美信公司 MAX77836EWZ 微型USB控制器和锂电池充电控制器,以及瑞昱半导体RT8016,,降压DC-DC变换器 。


Gear Fit

电路主板的另一面主要IC:应美盛MPU-6500,六轴陀螺仪和加速度计组合芯片,旺宏电子 MX69V28F64 16MB闪存,意法半导体 STM32F439ZI,ARM Cortex-M4单片机,东芝TC358740XBG,Camera Bridge,博通BCM4334 ,Wi-Fi , 蓝牙4.0和FM组合芯片。

Galaxy Gear

三星旗下的第一款智能手表,这款手表支持语音通话、查看信息、计步、表带上还有一颗190万摄像头,支持自动对焦独立拍照。构造上就稍微复杂些,光表带就分了四部分,金属带扣两部分和两段表带,其中一段表带上还集成有摄像头视窗口;摄像头模组、扬声器模组、显示屏模组、电路板、电池以及外壳。

Galaxy Gear

主板上IC主要集中在一面,三星自家Exynos4212, 双核ARM Cortex-A9猎户座4212处理器;意法半导体STM32F401CB,32位ARM Cortex-M4单片机;采用韩国本土的Melfas MCS-8000触控IC ;博通,BCM20702蓝牙芯片;雅马哈YMU831的音频编解码芯片;三星的S5M8767电源管理IC; 应美盛MPU-6500的六轴陀螺仪和加速度计组合芯片。
Galaxy Gear
 
索尼SmartWatch 2


索尼SmartWatch 2,有金属和塑胶表带两种类型,带金属表带也是SmartWatch 2一 大特色,金属表带的拆解和普通手表的金属表带拆解一致,可分解成两段表带,一段表扣和四根生耳(固定表带的小钢棒), 除表带之外的主要构成部分有屏幕、主板、电池、NFC模块。

索尼SmartWatch 2

SmartWatch2主板一面:奥地利微电子AS3677的背光驱动,意法半导体 STM32F429 ARM 32-bit Cortex-M4 微处理器和美光科技的P-SRAM,博世 BMA250 三轴MEMS加速度计和旭化成 AK8963 三轴电子罗盘。

索尼SmartWatch 2

SmartWatch2主板另一面:东芝 THGBM5G5A1JBAIT 4GB闪存,德州仪器 TPS657202 电源管理芯片,意法半导体 STLC2690 蓝牙/FM芯片,SmartWatch2的电池是直接焊接在电路主板上的。

索尼SmartWatch 2

LG G Watch

三星,索尼等厂商都发了智能手表,LG也没闲着,发布旗下首批搭载 Android Wear的智能手表 G Watch,支持所有Android 4.3及以上的设备。 G Watch构造上趋于模块化,整只表分为主体和两只表带三个部分,主体由屏幕模组、锂聚合物电池、主板和后壳。由于手表支持防水,后壳和中框间布置了一圈橡胶圈。

LG G Watch

LG G Watch电路主板一面:海力士 H9TU32A4GDMC 512MB运行内存和4GB闪存,高通APQ8026 四核Cortex A7应用处理器,意法半导体 LIS3DH 三轴加速度计,应美盛 INMP441 六轴陀螺仪和加速度计组合芯片,高通 PM8826 电源管理芯片。

LG G Watch

LG G Watch电路主板另一面:Synaptics S3402B触控芯片,博通 BCM207 蓝牙4.0芯片,怡美吉斯ISA1000 触觉驱动器和AKM AK8963 三轴电子罗盘。

LG G Watch

Moto 360

Moto360应该是市场关注率仅次于Apple Watch的一款智能手表,同样也是搭载Android Wear操作系统。其圆形表盘的设计得到不少人青睐。从拆解的零件集合图可以看出来为了实现圆形表盘,不少模块都做出相应的妥协,圆形屏幕,圆形主板等。

Moto 360主板的一面:采用德州仪器 TMS320C5545 定点数字信号处理器,搭载德州仪器 OMAP3630

Moto 360

ARM Cortex-A8 应用处理器,美光 MT46H128M32L2KQ 512MB运行内存,德州仪器 TPS659120 电源管理芯片,爱特梅尔的MXT112S触控芯片,东芝 THGBMAG5A1JBAIT 4GB闪存,德州仪器 AFE4490 监测心率脉搏的模拟前端。

这一面主板的主要6颗IC中4颗出自德州仪器。

Moto 360

应美盛 MPU-6515M 六轴陀螺仪和加速度计,以及少见的双振子马达(振动强度更大)。

Moto 360

由以上的5款智能手表的电路主板来看,目前的智能手表基本采用的主要IC组合方案为:微处理器(或单片机)+电源方案(电池+电源管理芯片)+通信+传感器 。微处理器或单片机负责设备的计算和管理,电池以及电源管理芯片负责整个设备的供电,通信方案使用NFC、蓝牙,传感器根据功能需求选择加速度、陀螺仪、指南针以及心率监测等。能手表比手环更复杂,电源管理的强化,传感器的使用和大多数智能手机相当了。

目前智能穿戴设备市场正有向上不断发展的趋势,从三星一年的时间里近乎疯狂的发布了5款智能手表可以看出这个行业巨头在智能手表方面的重视,从只兼容自家的部分Galaxy系列手机到兼容大部分安卓机型(Gear Live支持Android 4.3及以上系统的设备),也可以看出三星在智能手表的产品布局上,为了更面向大众化市场所做出的努力。目前三星,索尼,LG,Motorola,inWatch , Hi-PEEL等知名不知名的厂商都已经发布了智能手表,但智能手表这个市场依旧不温不火,说到底还是目前市场上的的智能手表在创新和功能体验上并没有一个质的变化,更没有给人带来太多意外的惊喜,而一直在用户体验上有良好口碑的苹果,早在2013年初就曝出消息说苹果在研发智能手表,而在今年9月份的苹果新品发布会上才发布了Apple Watch,上市时间更可能要等到2015年3月中下旬-6月底,到时候做为手机界标杆的苹果,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体验,值得期待。

来源:eWiseTech

相关阅读:
腕上之争,苹果和谷歌智能手表方案的差距在哪儿?

PIP-Watch开源智能手表方案(附详细教程)

Freescale智能手表解决方案及方案元器件介绍
相关资讯
中国AI产业突破封锁的韧性发展路径及未来展望

在全球科技博弈背景下,美国对华AI芯片出口限制政策持续升级。腾讯总裁刘炽平在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会上明确表示,腾讯已具备应对供应链风险的充足储备与技术创新能力,标志着中国AI产业正加速走向自主化发展道路。本文结合产业动态与政策趋势,剖析中国AI产业的战略转型与突破路径。

重塑全球供应链格局:ASM International战略布局应对贸易壁垒

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加速重构的背景下,荷兰半导体设备巨头ASM International(以下简称“ASM”)近期通过一系列战略调整引发行业关注。2025年5月15日,该公司宣布将通过转嫁关税成本、加速美国本土化生产及优化全球供应链,应对地缘政治风险与贸易壁垒。面对美国近期加征的“对等关税”政策(涵盖钢铁、汽车等商品,未来可能扩展至半导体领域),ASM展现出显著的供应链韧性:其亚利桑那州工厂即将投产,新加坡基地产能同步扩充三倍,形成“多区域制造网络”以分散风险。与此同时,中国市场成为其增长引擎——2025年中国区销售额或突破预期上限,占比达总营收的20%,凸显其在差异化竞争中的技术优势。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反映了半导体设备行业对关税政策的快速响应,更揭示了全球产业链从“效率优先”向“安全韧性”转型的深层逻辑。

国产芯片架构演进之路:从指令集适配到生态重构

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长期被x86与ARM架构垄断的背景下,国产芯片厂商的生态自主化已成为关乎技术主权与产业安全的核心议题。北京君正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中国嵌入式处理器领域的先行者,通过二十余年的技术迭代,探索出一条从指令集适配到生态重构的独特路径——早期依托MIPS架构实现技术积累,逐步向开源开放的RISC-V生态迁移,并创新性采用混合架构设计平衡技术过渡期的生态兼容性。这一转型不仅打破了国产芯片“被动跟随”的固有范式,更在智能安防、工业控制、AIoT等新兴领域实现了从“技术替代”到“生态定义”的跨越。据行业数据显示,其基于RISC-V内核的T系列芯片已占据计算芯片市场80%的份额,成为推动国产架构产业化落地的标杆。本文通过解析北京君正的架构演进逻辑,为国产半导体产业突破生态壁垒提供可复用的方法论。

性能飙升27%!高通骁龙7 Gen4如何改写中端芯片格局?

5月15日,高通技术公司正式推出第四代骁龙7移动平台(骁龙7 Gen 4),以台积电4nm制程打造,性能迎来全方位升级。该平台采用创新的“1+4+3”八核架构,CPU性能较前代提升27%,GPU渲染效率提升30%,并首次支持终端侧运行Stable Diffusion等生成式AI模型,NPU算力增幅达65%。在影像领域,其搭载的三重12bit ISP支持2亿像素拍摄与4K HDR视频录制,配合Wi-Fi 7与XPAN无缝连接技术,重新定义中高端设备的创作边界。荣耀与vivo宣布首发搭载该平台的机型,预计本月上市,标志着生成式AI技术向主流市场加速渗透。

破局高端芯片!小米自研玄戒O1即将发布,性能参数首曝光

5月15日晚间,小米集团CEO雷军通过个人微博账号正式宣布,由旗下半导体设计公司自主研发的玄戒O1手机SoC芯片已完成研发验证,计划于本月下旬面向全球发布。据雷军透露,该芯片将采用业界领先的4nm制程工艺,核心性能指标已接近国际旗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