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智能化的时代到来,发展到今天,能够防身的产品越来越多。智能手环及可穿戴智能产品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保护自己的另一种方式。推出“定位更准确、续航能力更强大、易携带”的安防产品,成为摆在可穿戴设备行业的新课题。
在中国,最容易丢什么?答曰:手机、钱包、女大学生。近年来,“女生失联”一词频频出现我们的生活中。作为社会上最为弱势的群体之一,女大学生失联现象已经为全社会敲响了警钟。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人口流动量大、犯罪分子对社会怀有恶劣情绪、男性数量多于女性等原因都使犯罪分子越发猖獗。作为一名弱女子,首先避免将自己陷入危险之境,但万一羊入虎口,我们应该如何自救?
当危险来临,本能上第一反应是逃跑,但犯罪分子多身强力壮,能在当下逃离的少之又少。第二反应求助,但歹徒首先会破坏报警工具。即使未被破坏,因犯罪分子选择的犯案地点隐蔽性和密闭性极高,通常手机信号薄弱,求救信息根本发不出去。
笔者认为除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家长及社会的监督外,身处困境时身上的求助工具也极其重要。现在市面上的防狼工具,通常都是一些简单的防身工具。如胡椒粉喷雾、高分贝报警器、铆钉破窗器等等。当身处险境,这些工具并没有实质性的帮助。能够准确定位、将求救信号快速发出的便携带式产品会让我们更快脱离危险。

GPS工作示意图(来自网络)
随着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发展,我们茅塞顿开,也许可穿戴设备可以提供安全保障。穿戴公司主要将市场放在了健康娱乐领域,安全市场虽偶有产品,但安全防身功能并不凸显。功能设计方面GPS定位系统虽较为普遍,但必须与智能手机相连才能使用的特性,也使得应用性不那么广泛。那么如何设计安全性智能穿戴设备呢?本文中编者将带您从定位GPS、设备可携带性和续航能力三方面进行探讨。
一、GPS精准定位妙龄少女
困境中求助外界,准确定位是成功解救的最关键因素。智能穿戴可定位设备分为两种,一种是设备本身可以定位,另一种是连接智能手机,应用手机上的APP进行定位。很明显,第一种定位智能设备可以增大获救的几率。接下来编者就为您以360安全卫士儿童智能手表为例说明关于GPS定位的问题。
一向以“安全”为生命的360公司最近推出了一款可以定位的智能手表。通过佩戴手表,家长可随时了解孩子的出行情况,实时监测孩子所在位置。当孩子身处非家长所设置的安全区域时,手机会发出警报,从而提醒家长孩子可能遇到危险。
儿童智能手表不仅可以定位孩子,保护孩子的安全,还可以帮助家长随时了解孩子的生活情况,以便为其提供更好的环境,帮助成长。但这并非适合成年人。因为其中涉及到两个问题,一是隐私性,二是能否快速的得救。

360安全卫士儿童智能手表
第一,关于隐私性。法律上,孩子需要监护人,所以家长随时进行定位,既是对孩子的一种保护,也是法律上可行的。但是对成年人来说,监控一个人的行为实际上是侵犯了一个人的隐私。情感上我们都不会接受自己的实时位置被人监测,理智上,即使这是为了安全着想,那么谁来监测呢?显然谁来做都不合适。
第二,能否快速帮助遇险人。这不仅是这款定位智能手表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是所有的智能设备面对的问题。时间就是生命,遇险时,这句话显得更加真实。就这款智能手表而言,家长为孩子设定安全区域,一旦“越界”,智能手机会提醒家长,然后家长报警求助。这中间其实是有时间差的。假设设备能够由孩子自己发送求助信号,同时向家长和警察报告危险情况。显而易见,节省下的时间能够为更快找到孩子增加可能性。
结论:直接在可穿戴设备上内置GPS精准定位系统得救的几率更大。这将会给救援人员更多的时间解救遇险人。将自身设备与警局系统相联系,一旦遇险,快速将信号发送到距离最近的警局,增大救援几率。这显然是未来安全性可穿戴设备需要研究的课题。
可精准定位,并将信号有效发出显示是遇险后的首要任务。但前提是报警工具还在遇险人的手上。如果穿戴设备因其造型太明显,被歹徒发现,那么它的结局也将和智能手机一样被破坏,所以如何设计穿戴设备使之不易被察觉是接下来应该做的。
二、个性Or安全,被困Or被救
从安全角度看,外形略过明显的手环和手表较易引起歹徒的注意。而且越是个性的造型、靓丽的颜色越会引起重视。用户需要美丽的事物,但安全显然更重要。怎样的外观能在需要发送信号不引起歹徒的注意呢?显然,具有易佩戴、隐蔽性高的产品更适合。
易佩戴指的是能够将设备放在合适的位置,方便随时取用它。隐蔽性指的是路遇危险,歹徒不易发现其设备可以发送求救信号。对于解决这两个问题,也许优美公司的定位糖能够给我们一些启示。这款定位糖是一款迷你式的GPS定位智能穿戴设备。相较于其他的定位设备,迷你式是它最大的特点。

定位糖
长45 mm、宽23 mm、高14mm,精巧的设计佩戴起来十分方便,可以放在腕带里当做智能手环戴在手腕上,也可以利用树脂夹扣夹在衣服、包包、裤袋上。易佩戴性、隐蔽性在这款产品上体现明显。

定位糖尺寸
可佩戴、隐蔽性高的特点使它在一众定位产品中脱颖而出。越是简单、越是纯粹。灵巧的身形,可隐藏在需要的位置。由此,我们得出了一些如何设计安全式可穿戴产品的结论。
一、佩戴方便,易操作。是不是越小的定位穿戴产品越好呢?显然不是,体积越小,虽然佩戴非常方便,但不易查找和操作。遭遇危险时,精神紧张,浑身发抖,太小的设备,根本不利于发送信号,还可能因为反应过度引起歹徒的注意。所以不再只是小,而是既可以随身携带,也可以关键时刻帮助我们从容的将求救信息发送出去。
二、隐蔽性高,不易被发现。手机最先被破坏,是因为所有人都知道它能发送信号。设计一款坏人都不知道的产品显得尤为重要。不能太有“个性”,也不能太“突出”。一款普通的报警工具就足够。
佩戴方便、隐蔽性高的定位可穿戴产品使信号能顺利发送出去,但根据以往发生的例子,我们发现从案发地点到找到被害人的地点一般相距非常远。如果遇险人在被转移过程中,设备没电,失去信号将对解救造成重大困扰。由此看来,续航能力对能否成功解救也同样重要!
三、续航能力待加强 最少一周
普遍可穿戴产品的续航时间都很短,最新发售的Apple Watch智能手表续航只有一天。在这种续航能力下,遇险后等待救援显得更加没有保障。从发送信号到被救助的这段时间里一旦设备停止电力供应,就代表将失去遇险者准确位置。
从市场上的可穿戴产品来看,续航时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关于这点,带有定位功能的邦邦熊智能手表的续航能力在同类产品中已算是不易。笔者同事为期一周的体验时间里仅为手表充过一次电,每天的最低掉电量仅10%。无论信号的好坏、环境的恶劣,邦邦熊依然能够维持5天左右的续航时间。
可穿戴产品的电池分为两种,一种是充电式,一种是一次性电池。大部分可穿戴定位产品都是充电式的电池,带有屏幕的智能产品耗电量大,且电池本身蓄电量不多,导致经常充电。一旦没电,遇险人被关押超过多天,搜寻难度再次加大。一次性电池虽然短期内看效果非常好,但其环保性极差。所以如何环保又智能的提高续航能力是关键问题。
结论:续航时间最低一周。5天的时间足够找到遇险人吗?这个不敢确定,但至少要比只有1天续航能力的定位系统找到人的几率更大。通过以往的案例,从发现失踪人员到最终找到,最少一周。那么可定位穿戴产品的续航能力也必须保证最低一周。
写在最后:共建和谐社会,但不和谐的事件频频发生。我们能做的不是抱怨,而是在事发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增强保护自己的意识,携带能够防身的工具。随着科技的发展,能够防身的产品越来越多。可穿戴智能产品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保护自己的另一种方式。推出“定位更准确、续航能力更强大、易携带”的安防产品,成为摆在可穿戴设备行业的新课题。安全领域的可穿戴产品质量虽层次不齐,但科技在进步,只要有需求,个人安防产品的市场就会逐渐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