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光污染,LED白光比荧光灯危害更大?

发布时间:2014-10-23 阅读量:1214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读】随着国家政策对LED灯的扶植,以及LED灯绿色节能、寿命长等特点,LED被看做第四代照明器具,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最近一则消息将矛头指向LED灯——光污染,比荧光灯的污染更严重......

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奖颁给了三名发明蓝色发光二极管的科学家。他们的研究对制造白光LED——比传统白炽灯泡更节能的灯泡意义重大。然而LED的广泛使用可能带来黑暗的一面:比以前更为严重的光污染。

夜间可以用灯光照亮——人类文明已经被这种便利完全改变,而所有过量的灯光对于野生动物来说动会造成问题——尤其是对夜行性动物。除了灯光的量和照射方向以外,从灯泡中发出的不同波长的灯光也会对动物产生不同的影响。

LED灯

几十年来灯泡发出的都是黄光,这是高压钠蒸汽灯中电弧通过汽化钠发出的光色。这种灯泡的发光效率和光亮度都很高。由于这种灯泡发出的黄光不是那么好看,所以仅仅在室外才使用。现在呢,白光LED迅速取代了前者的地位,一份发表在10月份《生态学应用》期刊上的研究显示白光LED对环境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灯泡向LED照明的转变对生态环境所造成了影响,其中主要原因是短波长的蓝光越来越多。”新西兰研究机构Scion的昆虫学家Stephen Pawson在一封电子邮件中这样写道。

“光谱中的蓝色波段可以影响许多动物的行为。比如说,昆虫具有只对蓝光起反应的光感受器。所以大量使用白光很可能使夜间照明对所有蓝光敏感物种产生更大的影响。”

工业化生产的白光LED一般是在蓝光LED外层覆盖一层荧光粉涂层,这些涂层会吸收掉短波蓝光,再以比之前更长波长的光波发射出来。长短波波长的光线的结合让人眼看到白色的光。在研究中Pawson和同事Martin Bader对工业化LED和钠灯对昆虫的影响进行了观察。他们在夜晚的户外架起了两种灯泡,同时,为了捕捉靠近的昆虫,他们还在灯泡附近放置了黏黏的粘虫板。

结果白光LED平均比钠灯吸引的昆虫多48%。Pawson和Bader测试了六个蓝光发射量不同的白光LED灯泡,研究人员的假设是不同蓝光发射量的LED灯泡对昆虫的吸引能力也有不同,不过结果没有证明他们的猜想。

在研究中,两人提到如果按照现有设计继续安装LED,白光LED灯泡会让害虫更加猖獗。蚊群就更喜欢白色光源。研究也强调在决定照明配置时,光源的安装位置也十分重要。研究人员指出入侵性害虫舞毒蛾 也较喜欢白光,所以在码头等地方安装白光LED会吸引更多的舞毒蛾来此,它们会将卵产在船上,最后这种入侵性物种会随着船漂洋过海来到新的土地上大肆破坏。

相关阅读:
iMagic 幻彩智能蓝牙LED灯解决方案

LED智能照明,除了LED灯泡还剩下什么?

三种LED灯丝驱动方案及入门知识
相关资讯
AI引爆芯片扩产潮:2028年全球12英寸晶圆月产能将破1100万片

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最新报告指出,生成式AI需求的爆发正推动全球芯片制造产能加速扩张。预计至2028年,全球12英寸晶圆月产能将达1,110万片,2024-2028年复合增长率达7%。其中,7nm及以下先进制程产能增速尤为显著,将从2024年的每月85万片增至2028年的140万片,年复合增长率14%(行业平均的2倍),占全球总产能比例提升至12.6%。

高通双轨代工战略落地,三星2nm制程首获旗舰芯片订单

据供应链消息确认,高通新一代旗舰芯片骁龙8 Elite Gen 2(代号SM8850)将首次采用双轨代工策略:台积电负责基于N3P(3nm增强版)工艺的通用版本,供应主流安卓厂商;而三星则承接其2nm工艺(SF2)专属版本,专供2026年三星Galaxy S26系列旗舰机。此举标志着高通打破台积电独家代工依赖,三星先进制程首次打入头部客户供应链。

美光2025Q3财报:HBM驱动创纪录营收,技术领先加速市占扩张

在AI算力需求爆发性增长的浪潮下,存储巨头美光科技交出超预期答卷。其2025财年第三季度营收达93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其中高带宽内存(HBM)业务以环比50%的增速成为核心引擎。凭借全球首款12层堆叠HBM3E的量产突破,美光不仅获得AMD、英伟达等头部客户订单,更计划在2025年末将HBM市占率提升至24%,直逼行业双寡头。随着下一代HBM4基于1β制程的性能优势验证完成,一场由技术迭代驱动的存储市场格局重构已然开启。

对标TI TAS6424!HFDA90D以DAM诊断功能破局车载音频安全设计

随着汽车智能化升级,高保真低延迟高集成度的音频系统成为智能座舱的核心需求。意法半导体(ST)推出的HFDA80D和HFDA90D车规级D类音频功放,以2MHz高频开关技术数字输入接口及先进诊断功能,为车载音频设计带来突破性解决方案。

村田量产全球首款0805尺寸10μF/50V车规MLCC,突破车载电路小型化瓶颈

随着汽车智能化电动化进程加速,自动驾驶(AD)和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等关键技术模块已成为现代车辆标配。这些系统依赖于大量高性能电子控制单元(ECU)和传感器,导致车内电子元件数量激增。作为电路稳压滤波的核心元件,多层片式陶瓷电容器(MLCC)的需求随之水涨船高,尤其是在集成电路(IC)周边,对大容量电容的需求尤为迫切。然而,有限的电路板空间与日益增长的元件数量及性能要求形成了尖锐矛盾,元件的高性能化与小型化成为行业亟待攻克的关键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