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误解——互联网人硬件创业的“痛”

发布时间:2014-10-23 阅读量:929 来源: 发布人:

【导读】有时候,很多互联网人似乎知道了一切,什么供应链、产品设计、用户体验等等,就去做硬件创业。没想到创业过程中遇到了各式各样的麻烦和困难,以至于导致创业失败,最后产生了对创业的错误理解。为什么会有这些误解?作为硬件创业者又该怎么办呢?

创业
最牛B的创业团队

我们看到不少互联网背景的同学真的来做硬件的时候,遇到了很多自己没有想到的问题。很多问题其实是源于互联网人没有把“自己应该做什么”这件事情想清楚,结果做失败了之后,又对这件事产生了错误的理解,回到互联网领域去传播了这些误解。

今天我希望能够从我的角度跟大家分享为什么我们会产生这些误解,以及我们应该怎样做。

误解之一:做硬件是个很难的事情

前些天我在福布斯的一个讨论智能硬件的论坛上,论坛里有为数不少的人跟我们说做硬件很难,难在哪里呢?有这么几点:

招聘不到电子领域的大牛

电子设计耗费很多时间和资源

工厂生产的良率很低

有时候我感觉我们互联网这一代总觉得自己什么都知道,不知道的 Google 也会知道,所以跑来做硬件也不去先跟传统行业学习,结果闹出很多笑话。上面这几个难点为什么难呢?

招聘不到电子大牛,问题是电子大牛为什么要跟你干?去年我接到很多互联网朋友的电话,说要去创业做智能硬件,可不可以给我介绍一个硬件的大牛?我说你这个硬件准备投资多少钱?几百万吧。几百万怎么聘一个电子大牛?人家要么在大公司,Intel、Marvell,要么在第一线做事情,每个月出货量 kk 级。你薪水没有诱惑力,做的东西也没有挑战,你怎么找电子大牛?

为什么电子设计会耗费很多时间?因为你招聘不到电子大牛,只好往二军找。实际上二军也不肯来,最后来的都是三军、四军的,比如硕士毕业两三年的,电子设计不 debug 一阵子是出不来的,怎么可能不慢。

至于工厂生产的良率低,这个就涉及到更多,简单说来就是因为你找的画 PCB 板的、找的 ID 设计也都是刚毕业的学徒。可能你找的画板的把上面下面都放了芯片,结果过 SMT 的锅炉要过两遍,过第二遍的时候芯片就烧了。ID 设计,做了个曲面,原型打样的时候看起来还像回事,市场宣传做完了之后才去找工厂,一去,人家工厂说,你这个画的是曲面,你知道现在曲面的制成良率只有 10% 多吗?结果你在外面跟人说这个曲面的表一只卖 500 块,成本要 2000 块,又出不了货。

所以,互联网企业一开始搞的轰轰烈烈,结果精力都用来付学费了。产品出不来总要给人家一个交代,就说做硬件好难。国内每一个失败的智能硬件,基本上都有这样的一个过程。

但是做硬件真的是很难的事情吗?有意思的是,这个问题跟下面这个问题正好是相互矛盾的:

误解之二:做工厂是个没什么技术含量的活儿?

现在很多互联网人做硬件创业,总觉得自己是乔布斯一样,去人家工厂觉得做工厂的什么都不懂,他们是小生意,我们是互联网的,我拿到 500 万 VC 的钱了,看不起做工厂的。

但这里面有一个背景。过去 20 年,全世界的焦点都在做互联网的人身上,光环都在我们身上,但我们则因此忘记了我们第三产业是一个周边产业,忘记了第二产业——生产业——到底有多大。做工厂的是小生意吗?我有个做手机板子的朋友,他说自己在深圳的生意算是中上。什么是中上呢?每月出 200 万片,一片 40 美金。算一算,这是 8000 万美金的月流水,一年的流水有上亿美金。像这种规模的工厂,在深圳有很多,而且大部分都不是上市公司,不像富士康或者台湾的厂子。

回头想想,互联网公司别说一亿的美金流水,哪怕一亿的人民币流水,早就被捧上天啦。你以这个心态进去,其实没有想清楚自己跟别人老板规模的差距,这也是很多互联网人走进去之后没办法成功的原因。

深圳工厂的实力到什么程度呢?我在几个星期前见过一只 5 寸屏的工程机,非常震撼。它跟现在小米、锤子、iPhone4 的设计一样的,两片玻璃,无边框,内核是 quacomm,中间是结构件。可以这么说,把 iPhone5s 摆在它旁边,你会以为它是 iPhone 的下一代,iPhone5s 看起来像是上一代的。这只工程机是一个深圳工厂的老板拿给我看的,他的工厂不做组装,但是手机里面所有的零件都做——包括贴屏。当时我问他是给谁代工的,谁知他说不是代工。

这只手机是怎么做出来的?他说三个月前有一天起床,忽然想到一个问题:“我能不能做一个自己的手机呢?”他的工厂虽然规模不小,有上万人,但他自己就是绝大多数的股东,相当于只要不影响客户,他的生产线可以想干嘛就干嘛。于是他就在公司里找了两个人,跟他们说,你们到公司上下去调动资源,做一只手机出来吧。就这样,三个月做出来了这样一部,你能说他没有技术含量?在深圳,掌握这种资源的公司其实很多。

可能互联网人还是会说工厂的人不懂互联网思维,不懂互联网。的确他们是看不懂。他们第一看不懂的是,一家一点收入都没有的公司,怎么会有 VC 疯狂的追?公司身价都 10 亿了,公司财务还没有收过钱?第二看不懂的是,做硬件这么容易的事情,为什么会做不出来,为什么会没有办法出货?第三看不懂的是,像是手环这种东西到底是有谁会买,这种一年最多卖几十万件的市场到底有谁会关注?但他们一直在观察互联网,想搞明白这些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误解之三:厂家不愿意做小规模的生产?

有些创业者说他们想要下几千件的单,厂家不给他们做。的确,大部分厂家不愿意做小规模,因为生产本来就是大规模的。

但是这事儿也得两说。

最近法国有一个手机品牌叫做 Wiko,在法国很火,做了三年,2013 年做到 18% 的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年出货量 250 万台,预计未来两年会超过三星。你问法国人知不知道 Wiko,他会很骄傲的说这是法国的品牌。而你把它打开来,会发现里面 90% 的东西都是来自一家叫天珑的公司。

这手机是怎么来的?这几个法国人做市场调研,发现在法国,100-300 美金这一档的智能手机有空缺,没有特别的品牌,他们就决定做个公司做这一段位。他们直接跑到了深圳华强北,市面上先看看样式,然后直接跑去跟公司谈,找到了天珑。天珑一听觉得还不错,就让这个团队回法国做市场,下面的所有东西天珑包办。你想,天珑一年的出货量是一千万,200 万台对他来说也是小量,但他为什么又做了?因为他是 Wiko 90% 的股东。Wiko 是他自己的东西。

今天你一个小公司跑去深圳,摆出一副“我是乔布斯”的样子,把别人都当作外包厂,做区区五千单的量还要 cost down,当然没有人甩你。所谓不做小量,不是真的不做,而是生态圈要重组。1 亿单跟 5k 单,不能享受同样的待遇。今年一些大厂也在想怎么介入,像富士康就宣布在北京做一个打样中心,专门服务小团队。这是未来几年需要磨合的,两边各让一步。

误解之四:智能硬件的未来在大数据?

现在很多台面上做智能硬件、智能手环的,你看他们的 PPT,都提到大数据。

在我看来,只要提到大数据的,多半没救了。为什么?你放大数据在 PPT 上面,就等于说:对不起,我不知道我的手环还能干嘛。第一,全中国一亿的人每天走几步路的数据,你没法儿卖钱的,没法儿让用户再买更多东西,这数据基本上就是垃圾。第二,最近苹果宣布 Healthkit,基本上就是说,以后所有的大数据都跟你们没关系了。你不把数据给我,就不要用我的 Healthkit。所以苹果那个数据真的很大,可以说是大数据,其他的就算了。

这是另外一个互联网过来很大的问题,在于心太大。当然变成这样也是有原因的,因为公司拿不到下一轮 VC 就死了,所以要忽悠。

未来的十年会很有趣。我们要用更正确的东西引导互联网进入智能家居,而不是被“大方向”迷惑。

误解之五:物联网将会像互联网那样统一标准,因为这是开发者想要的?

最近听到有智能硬件创业的朋友在做物联网标准统一的工作,对此我可以分享一下我看到的东西。

2003-2005 年我在日本做顾问,当时开源硬件打入日本市场,后面那家公司是做高端芯片的,他们去全世界做芯片设计的公司拿方案,然后去松下、去索尼、日立,给他们看他们需要哪一款芯片,公司如果说要,他就跑到台湾自己开店,做芯片级的供应链整合。03 年的时候他们就有一个计划要推动 ZigBee——ZigBee 当时刚好成为 IEEE 的标准,所以大家都觉得很兴奋:智能家居要一统江山了。结果销售团队去松下讲 ZigBee 的好处,介绍了几个方案,松下很有兴趣,觉得 ZigBee 很好,我们想要,但是有一个条件:我要一个跟索尼不相容的 ZigBee。

这是兵家必争之地,没有人会愿意跟竞争对手的品牌相容。索尼也是一样,要跟松下不相容的 ZigBee——这可是 IEEE 的世界标准哦。其实互联网也是一样,你想整个 W3C 花了多少时间写 SOAP?谁管他啊,最后是一群野人跑来用 JSON,大家最后用 JSON 了。这就是现实,那就是我们如果需要连接,无论用什么方法总是能实现;如果不希望连接,标准委员会的促进工作也起不到什么作用。兼容可以很贵,也可以很便宜;但是在没有利益的时候,没有人会去玩、去认真的做这件事。

中国有一个智能家居标准委员会,美的、海尔,反正苏宁逛一圈你能够看到的所有品牌都坐在里面。而这个委员会的目标,就是确保中国智能家居的标准永远出不来。你这些“委员”过去,是代表大电器公司的,而大电器公司文化非常重,所有东西的存在都是为了集团的利益:冰箱要照顾空调,空调要照顾洗衣机,大家要互相保护。公司内部是自己人,外面是竞争对手,你要是出去说自己跟别家的可以相容,回到公司人家要说你是叛徒。所以要去开会的人,目的就是要确保这个会议流产。

那么智能家居的互联互通最后可能会怎么达成呢?一线工厂是不可能的,我觉得会是源自于互联网公司跟二线厂商合作、生产以互联网为标准的家电。中国现在的二线厂很多是 ODM,对他来讲,是否挂牌他不 care,只要有钱收就行。这样合作如果能推出体验更好的电冰箱,体验更好的洗衣机,还是很有前景的。其实现在的小米电视、乐视 TV,不就是互联网公司跟电视厂合作吗?这个模式已经有了,互联网公司做上层软件、品牌、市场、销售,二线厂做生产和售后。

你其实也不可能指望去抱一线工厂的大腿,因为你那几千台的量他们才不会做。而因为市场小,他们也不会跑来跟你竞争,而小厂则会跟你合作。你的上层软件可以让洗衣机的体验更好,洗衣机核心由二线厂提供,外壳可以到昆山打,团队可能就需要 10 个人,这样造一台洗衣机可能成本也就两千。这样一个制造背景的智能电视、智能洗衣机、智能冰箱,要实现互联互通的可能性更大。

但是有两点你要想好了:

第一,手机能够跟路由交流,能够跟洗衣机交流,能够跟冰箱交流,又怎么样?

第二,开发者不会为你的智能硬件开发应用。你卖硬件,你变现了,他帮你开发应用,他又卖什么?所以开发者会去做自己的智能硬件,卖自己的智能硬件。

关于这第二点我还想延伸说一下。

为什么 Google 的 Android Wear 在深圳根本没人 care?因为人家三年前就把 Android 做到手表上了。对于“智能硬件开发平台”这个事情,我可以看到的是在未来三个月,更有可能发力的一家公司是 MTK。他们现在有一个叫做 Linkit 的可穿戴式平台,这个平台的资料现在已经在深圳上百家 IDH 的手里面,包括 20 个不同的型号、几百片不同的公板,小到可以做手环,大到可以做高端 4G 通讯。你只要写 Linkit 的程序,未来你要做自己的硬件,只需要选一块公板就可以,非常方便。这个东西现在还没有公开,我相信他幕布掀开的那天,就是软件人的好时代来临了。

如果你想做智能眼镜,还可以关注一下另外一家做高级公板的公司 Jorjin,他们也会来这次 QCon 上海。现在市面上你能看到的 Glass,除了 Google Glass 之外都是他们 ODM 的。他们会在 9 月宣布他们的 SDK,而这跟 Google 不同哦。Google Glass 是,你把 1500 美刀的眼镜买回去,Google 说我让你做的你才能做,不给你的你就别想做。而 Jorjin 他们的 SDK 是这样的:你看这是 MCU,这是 Wifi 模块,这是光学的部分,上面是 Linux,所有的代码都给你拿回家,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吧!你需要的只是找人帮你做一个眼镜框。

误解之六:我妈妈会不会用你这个智能硬件?

现在这个想法好像还挺流行,那就是“我妈妈不会用的智能硬件是没什么前景的”。

对此我只能说,我做互联网 20 年,我妈妈一直到 5 年前才弄明白我到底是做什么的。在前面的 15 年,如果人人都问这个问题,那互联网早死了。

误解之七:做硬件要像乔布斯学习?

从现在台面上做硬件创业的,不难看出乔布斯的影响:无论是发布会的风格,还是自己从电子设计开始找大牛做硬件的想法,都在像乔布斯看齐。

我想这可能是因为互联网人要去做硬件创业,但是 Google 上能找到的教材只有一本《乔布斯传》的原因吧。但这样一来,可是大大走了弯路。

就好比你要去做一个网站,第一件要做的事情是什么?无论如何不会是重写一个自己的 Web 服务器吧。那为什么你做网站的时候不会这样,跑来做硬件的时候却先来做这个事情呢?又有哪个网站会出来说,我们的竞争力在于我们有全世界最好的 Web 服务器?没有吧。那为什么你做网站的时候不这样,跑来卖硬件的时候又做这个事情呢?

再说了,就算是学习乔布斯,也没有学到位。苹果的硬件并不是设计师说怎么设计富士康就怎么做,实际上他们的设计师基本上都在富士康驻场,出来的设计可以直接试产测试良率,良率不好要拿回去改。这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不是说把前面的事情都做好了才拿给工厂。

未来 10 年的智能硬件是软件的天下,但可千万要想得开,发挥自己在软件上、在互联网思维上、在互动设计上的优势,在电子、硬件设计上找到好的伙伴,以良好、平等的合作心态谈合作。中国目前在手机应用上领先世界,加上世界上最大的生产体系,未来智能硬件的前景是光明的!

分享者简介

李大维(David LI),从 1990 年起开始参与开源运动,曾经是免费软件基金会(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成员、Objectweb 董事会成员并参与 Apache 项目运作。在过去 20 年,David 发起并过众多开源软件项目并服务其中。2010 年他创立了新车间,中国第一个创客工坊,并在全国开启追随创客文化的风潮。近年来李大维又开始关注城市农业,并探究如何将开源精神融入到农业和园艺之中。在 2014 年 10 月 16-18 日的 QCon 上海大会中,李大维将作为智能硬件专场的出品人,为大家展示领域内最核心的那一批人都在做些什么。

相关阅读:

智能找寻,小孩防丢器软、硬件设计方案

ARM专访:如何营造智能硬件的生态环境?

信驰达:智能硬件背后的无线射频方案商
相关资讯
突破体积限制!Nexperia推出车规级CFP15B封装双极性晶体管

在工业自动化和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浪潮中,电子系统对功率器件的空间利用率和热管理性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严苛要求。Nexperia准确把握市场需求脉搏,正式推出采用创新铜夹片封装技术的MJPE系列双极性晶体管。这12款突破性产品标志着高功率密度与强健可靠性的完美融合,为工程师提供前所未有的设计自由度。

美调整AI芯片对华出口规则,英伟达AMD部分产品获放行,供应链迎利好

据最新市场消息与厂商证实,美国商务部在人工智能(AI)高性能芯片对华出口管制政策上进行了审慎调整。芯片巨头英伟达(NVIDIA)与超威半导体(AMD)均已获得美方新的授权许可,允许其向中国大陆市场恢复特定型号AI芯片的销售,其中包括英伟达专为中国市场设计的H20芯片以及AMD的部分产品线(如被广泛关注的MI 308系列)。

台积电嘉义封测厂安全事故频发 累计2死2伤 工程遭勒令停工

近日,台积电位于嘉义科学园区的CoWoS先进封测厂再度发生安全事故,引发业界关注。据台媒报道,7月20日,该厂区内一辆载重约50吨的施工板车突然翻车,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然而,这已是该工地近两个月内发生的第四起重大安全事故,累计已导致2人死亡、2人重伤。

江波龙:AI驱动存储升级,DDR5与eSSD需求激增

2025年7月18日,江波龙发布公告,回应市场关注问题,并指出全球半导体存储市场自2025年3月底开始逐步回暖。公司表示,随着主要存储晶圆厂商实施新一轮减产或控产计划,市场供需关系改善,存储产品价格在2025年第一季度后半期呈现上涨趋势。同时,下游客户经历三个季度的库存消化后,需求迎来实质性增长。行业分析机构预测,第三季度服务器、手机等领域的存储产品价格仍具备上行空间。

三星加速美国泰勒工厂建设,瞄准芯片法案补贴与2nm技术突破

近日,三星电子正加速推进其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泰勒市芯片工厂的建设进程。据外媒报道,三星已调派大量芯片制造领域的专业工程师前往该工厂,以加快设备安装与生产线调试。此举不仅是为了满足潜在美国客户的订单需求,更是为了确保工厂能在规定期限内投产,从而获得美国《芯片法案》的巨额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