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10-10 阅读量:3090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在开始之前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全息影像技术。
全息技术是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记录并再现物体真实的三维图像的记录和再现的技术。其第一步是利用干涉原理记录物体光波信息,此即拍摄过程:被摄物体在激光 辐照下形成漫射式的物光束;另一部分激光作为参考光束射到全息底片上,和物光束叠加产生干涉,把物体光波上各点的位相和振幅转换成在空间上变化的强度,从 而利用干涉条纹间的反差和间隔将物体光波的全部信息记录下来。
全息影像技术由于其再造出来的立体影像有利于保存珍贵的艺术品资料、景物立体感强,形象逼真等优势常被应用于立体电影、电视、展览、显微术、干涉度量学、投影光刻、军事侦察监视、水下探测、金属内部探测、保存珍贵的历史文物、艺术品、信息存储、遥感,研究和记录物理状态变化极快的瞬时现象、瞬时过程(如爆炸和燃烧)等各个方面。
本文中为大家介绍的互动式全息影像Leia Display System(LDS)利用了光、水蒸气和空气,并使用感应器追踪使用者的动作来达到可互动的全息影像。大家看下面的演示视频.
Leia Display System 演示
视频中,使用者可以用戳、推等的动作,更可以像电影《少数派报告》中的人物般利用手势把影像捏或缩放影像。在演示视频中更有车子“冲破”利用 LDS 造成的影像帘,并有附上去的效果,相当逼真。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该设备首先会往空中发射出一层很薄的水蒸汽,如果没有光线的话,这层“水墙”几乎是看不见的,但是当投影仪将图像投影到上面时,它就可以当做一个半透明的“屏幕”了。然后借助几个动作跟踪传感器和一些特殊软件的帮助,系统就可以识别到用户触摸了图像,这样用户就可以对图像进行抓、缩放、滑动、旋转、翻转等操作(详见下方视频演示)。
值得指出的是,这并不是我们第一次见到这种技术,在2013年就有一家叫做Displair的俄罗斯公司将类似的设备带到了CES。将可交互的图像投影到水蒸气上也不算是一个全新的技术,但是显然Leia系统将其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目前Leia系统有两个尺寸:95cm*65cm和3m*2.5m,虽然目前其还并没有上市,但看起来其中小尺寸的是为个人用户准备的,而大尺寸的则是用于商业组织,我们期待着其尽快上市的消息,到时开发者指不定为其开发出多么有趣的应用呢。
2025年5月,三星电子因放弃自研Exynos 2500芯片导致4亿美元亏损的消息引发行业震动。这款原计划搭载于Galaxy S25系列的3nm旗舰芯片,因良率不足20%而被迫搁置,最终全系改用高通骁龙8 Elite,导致三星System LSI部门研发投入血本无归。这一事件暴露了三星在先进制程上的技术瓶颈,也迫使其重新调整芯片战略:押注2nm工艺的Exynos 2600,试图通过Galaxy S26系列实现技术突围。
随着汽车智能化、电动化浪潮加速,CAN收发器作为车载网络的核心通信接口,其可靠性与安全性成为产业链关注焦点。然而,国际局势的不确定性使得供应链自主可控需求迫在眉睫。川土微电子推出的CA-IF1044AX-Q1 CAN收发器,实现了从设计、晶圆制造到封测的全链条国产化,并通过欧洲权威机构IBEE/FTZ-Zwickau的EMC认证,成为兼具安全性与高性能的国产车规级解决方案。
在万物互联与智能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新唐科技以颠覆性创新奏响行业强音。4月25日,这场历时10天、横跨七城的科技盛宴在深圳迎来高潮,以"创新驱动AI、新能源与车用科技"为主题,汇聚全球顶尖行业领袖,首次公开七大核心产品矩阵,展现从芯片设计到智能生态的全链条创新能力,为半导体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
在2025年北美技术研讨会上,台积电正式宣布其A14(1.4nm)工艺将于2028年量产,并明确表示无需依赖ASML最新一代High NA EUV光刻机。这一决策背后,折射出全球半导体巨头在技术路线、成本控制和市场竞争中的深层博弈。
随着AIoT技术的快速落地,智能设备对高性能、低功耗嵌入式硬件的需求持续攀升。华北工控推出的EMB-3128嵌入式主板,搭载Intel® Alder Lake-N系列及Core™ i3-N305处理器,以高能效比设计、工业级可靠性及丰富的接口配置,成为轻量级边缘AI计算的理想选择。该主板支持DDR5内存、多模态扩展接口及宽温运行环境,可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工业自动化、智慧零售等场景,助力产业智能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