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关于红外温度、环境光等四款低功耗传感器解决方案

发布时间:2014-09-28 阅读量:1635 来源: 发布人:

【导读】日前,德州仪器 (TI) 宣布推出 4 款最新传感电路帮助工程师以极低功耗准确感测狭小空间内的重要参数,进一步壮大其业界领先传感集成电路 (IC) 的丰富产品阵营。这些最新产品可为众多工业及企业应用提供温度、湿度、环境光以及电容式传感解决方案。

1、非接触式红外线温度传感

TMP007 是一款高集成、非接触式红外线 (IR) 温度传感器,属于 TI 业界最小热电堆传感器系列。该最新传感器采用集成型数学引擎,可通过执行片上计算直接读取目标的温度,此外,该款产品每次测量仅消耗 675uJ的超低功耗 。TMP007 尺寸为 1.9 毫米 × 1.9 毫米 × 0.625 毫米,有助于设计人员在空间有限的情况下,监控工业应用中的温度变化情况,此外,TMP007不仅适用于保护继电器与工艺控制设备以及其它工厂及楼宇自动化应用,还支持激光打印机与网络服务器等企业级设备。

2、集成型温湿度传感器

使用 HDC1000 集成型温湿度传感器,楼宇控制设备设计人员可在狭小的空间中实施准确省电的温度控制应用,家用电器与消费类产品的设计人员还可轻松为其产品添加湿度传感功能。TI 湿度传感器凭借其小型防尘封装,可同时帮助用户实现高精度与低功耗。HDC1000 在以 11 位分辨率进行每秒一次的相对湿度及温度测量时,平均流耗仅为 1.2uA。这种低流耗可延长远程应用中所使用的电池使用寿命。此次推出的传感器所采用的 2.0 毫米 × 1.6 毫米晶圆芯片级封装 (WLCSP) 不仅可简化电路板设计,还可最大限度缩小系统尺寸。此外,器件底部传感元件的创新性布置还可防止尘土、污垢以及其它环境污染物。

3、精确的环境光检测

OPT3001 是一款专门用于密集监测人眼适应光响应的高精度环境光传感器。该传感器具有业界领先的光谱响应,可实现超过 99% 的 IR 抑制,无论光源怎样,均可提供一致的光测量。该环境光传感器尺寸为 2.0 毫米 × 2.0 毫米 × 0.65 毫米,在 2uA 的典型工作电流下支持低至 1.6V 的电压,可用于各种电池供电应用。此外,OPT3001 还支持 23 位有效动态范围的测量,可实现企业、照明控制以及楼宇工厂自动化应用所需的高分辨率。OPT3001与 TI 传感器集线器 BoosterPack 兼容。

4、高性能电容式感应

4 通道 FDC1004 电容数字转换器将独特特性功能与低功耗及 16 位噪声性能(+/-15pF 的范围内)相结合,可帮助设计人员便捷使用电容式传感技术增强其系统的智能性与感知性。该产品可支持高达 100pF 的失调电容,可在恶劣环境中或者无法安放电子产品的地方实现远程传感。它具有强大的屏蔽驱动器,不仅可帮助最大限度降低干扰,而且还有助于集中精力进行方向传感和降低温度变化对系统性能造成的影响。FDC1004 可用于近距离唤醒传感、材料分析以及液面传感等众多应用。它同时与超低功耗 MSP430™ MCU 等微控制器 (MCU) 兼容。

供货情况与封装

这 4 款最新传感 IC 的供货信息如下:

IC 的供货信息

相关阅读:
全球传感器高峰论坛暨物联网应用峰会:千人共谋产业发展

懒人工具,ST新颖传感器空中鼠标解决方案

Maxim Pmod 适配器,有效加速多种传感器开发进程
相关资讯
第106届中国电子展:构建产业新生态,打造全球创新枢纽

​在全球科技竞争格局深刻重构的背景下,中国电子产业正迎来国产替代与自主创新的历史性机遇。第106届中国电子展紧扣《"十四五"规划》制造强国战略,聚焦基础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等"卡脖子"领域,集中展示从材料、设备到应用的国产化突破成果。

高频晶振的接地策略:数字地还是模拟地

在现代电子系统设计中,混合信号PCB的接地策略直接影响电路性能与信号完整性。晶振作为时序控制的核心元件,其接地方式需严格遵循噪声抑制与电流回流路径优化的基本原则。

压控温补晶振替代传统温补晶振的应用研究

在精密电子系统中,时钟源的稳定性与精度直接影响整体性能。温补晶振(TCXO)凭借其优异的温度补偿特性,长期以来广泛应用于通信、导航等领域。然而,随着现代电子设备对频率控制要求的日益提高,压控温补晶振(VC-TCXO)因其兼具温度补偿与电压调谐能力,逐渐成为高精度场景下的潜在替代方案。

苹果2027年推出虚拟伴侣机器人:科技与情感的完美融合

​据最新消息,苹果公司计划于2027年推出其首款机器人产品,这款代号为"Eve"的虚拟伴侣机器人,将结合苹果在硬件设计、人工智能和用户体验方面的优势,开创消费级机器人新品类。不同于传统功能性机器人,苹果的这款产品更注重情感连接和个性化陪伴,有望重新定义人机交互的未来。

技术赋能 生态共赢——电子制造装备智能化建设的创新路径

在当前全球电子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加速转型的背景下,产业链协同创新已成为突破技术壁垒的关键路径。本次走访聚焦微焦点X-RAY检测、自动化测试烧录一体化、半导体封装工艺等核心技术领域,通过构建"技术攻关-场景验证-生态协同"的三维合作模型,旨在打通从实验创新到规模化应用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