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作者sephirothii,一个资深机械表玩家。他深入浅出,抛开功能谈设计,深度分享了以Apple Watch设计细节之美以及智能手表在传统手表玩家眼中的意义。小编在这里做了整理和汇总,希望给行业的工程师,设计师、厂商们一些参考和借鉴。
有言在先,作为一个连系统都不会装的电脑白痴,我并不了解电子产品的性能优劣以及眼下时髦的各种软件硬件,之所以讨论Apple Watch,仅仅因为其作为一支腕表推出,所探讨的出发点,也是从一个钟表爱好者的角度来谈论一支新锐腕表。
综合一些报道信息归纳起来(完全没见过实物),Apple Watch的设计在我眼中,是一次大胆且准备充分的创新,是有备而来试图撬动水区所热议之中端腕表消费市场的战略产品,或许日后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Apple Watch没能达到目的,但这是一次应该被历史铭记的尝试。
毫不客气地说,其他多数智能电子化腕表(也没怎么深研究)在我眼中只是昙花一现的玩具或者geek装备,原因很简单,设计者以及更高层的发起者,本身专注于电子类功能及人机交互等科技类设计,而对于腕表本身只是做了粗浅的、仅仅满足基本佩戴要求的设计-----这也是为何网络上会因为这些产品引发了如此措辞激烈的争论-----在完全不考虑腕表设计规律的情况下,与传统为敌,导致现有科技水平制造的智能腕表确实看起来有那么一点简陋和玩具化。
不管机械表是否已成为古董文化,其作为腕上重要配件确实存在了上百年且不断进化,产生了其固有的一套审美传统和游戏规则。无视传统和规则的简单粗暴设计,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大部分只出现在极低端产品线中。智能手表作为备受争议的新生事物,假如在诞生之初就一个不小心沾染上了低端产品的气息,造成了与传统腕表用户(基数其实非常巨大)的审美鸿沟,留下了低端的印象,毫无疑问将是这场游戏很糟糕的开局。
所以我想苹果注意到了这一点,他选择的变通方式或许是来自东方人的智慧,在我看来苹果没有选择对传统彻底的宣战,没有急于划界而治,而是选择了一种看似中庸实则和平演变式的过渡设计,从人们不易察觉的角度设计了Apple Watch的整体和细节,将Apple Watch打造成了一块兼具传统高级腕表和新时代智能腕表特点的中间产品,了无声息的弥补了传统与创新间的巨大裂痕,既让科技派用户在不知觉中找到了时髦的感觉,也让守旧派的腕表玩家群体找到了“至少还有那么点表样子”的台阶可下,我相信这一点不是偶然,而是处心积虑的布局。
前面讲了这么多,似乎太主观太虚,马上切入正题,我会从若干个特点+一个背后深层原因来试图剖析Apple Watch的腕表设计。
所谓机械表爱好者和行家,观察智能腕表的第一条,多半集中在外形,前面一段也说了,之前很多品牌的智能腕表,一看外观就是不懂表的设计师没花心思的产品,而Apple Watch则不同,它的设计语言,我相信是综合了众多懂表的设计师研究了百年来腕表演变的美学规律之后权衡出来的结果。
我先抛出一个主观的论点,Apple Watch的腕表设计语言,是非常时髦的,时髦的点在于,其设计风格是相当古典的,没有选择当下最时髦的机械腕表设计,而是选择了在高级机械表领域悄然升温的复古设计,其复古的切入点,或许是在向80年代石英劫前后的腕表设计致敬。
1、方形圆角的壳体,一方面与苹果现行产品呼应,更重要的是这个造型对于腕表玩家来说,几乎是一眼看出其浓厚的复古腕表元素,往近了说与爱马仕cape cod系列、积家翻转系列的表款非常类似,往远了说---或者说我个人最直观的感觉,这种圆润的方形设计,与百达翡丽上个世纪的3589、3587、2424等等设计非常非常相像,传达出几乎如同翻拍电影般的致敬情结,若说这是无意,我相信不可能,因为以当下流行的腕表设计元素,大可以选择具有体积感和雕塑感的大圆盘设计,但苹果没有这样做,我相信除了功能上的考虑之外,也有设计团队对未来时尚走向的一个判断-----纵观这几年的几大时装周可以观察总结出,时尚轮回的年代致敬恰好与我所发的那几款百达翡丽所代表的年代差不多-----苹果在这方面的时尚嗅觉我可以断定是其他厂牌无法比拟的,原因会在后面说明。
2、另外一个细节,线型表耳,这绝对是非常吸引腕表玩家的一个设计元素,因为线性表耳是机械表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一个设计,在如今的收藏界也比较受欢迎,最具代表性的品牌莫过于沛纳海,沛纳海款式中有半壁江山是采用了线型表耳,非常具有辨识度。对于Iwatch来说,有太多更未来感更时髦的设计可以取代线型表耳,但我猜想大概是在设计可快速替换表带时的灵光一现,让Apple Watch捡起了这个颇具复古味道的样式----非必须且复古,这往往是高级玩意的一个潜在特征,苹果或许没有标榜自己是高级玩意,但他太懂消费者心理了,给你一个高级的暗示,有谁会吵着闹着说拒绝呢。
3、下一个细节,表冠,就是右边突出的那个圆形旋钮,这个零部件在传统机械表上是作为上链或调校装置出现的,除了极少数底盘上链款式,绝大多数腕表都会有这个配置----包括小孩在手腕上画表也知道圆圈表盘侧面画一个按钮耳朵,Apple Watch不仅保留了这个部件,而且把表冠特有的雕刻浅槽也做了上去-----我相信作为智能腕表这个部件和这种细节都是完全非必需的,恰恰是有了这个表冠,任何人的第一印象就都可以笃定这是一块腕表----这就是我前面提到弥补新旧事物代沟的设计把戏,毫无疑问是非常有效的,你看,这又是对于智能腕表的非必须设计。
4、再举一个个例,积家的大复杂翻转,其侧面的表冠及按钮布局,Apple Watch可以说完全是有模有样的照搬了一回----照搬积家,不但不可耻,反而很聪明,对于懂表的人来说,有几个不认得积家翻转呢?这感觉就像偶遇一个陌生人长得很像你的要好亲戚,天生就消除了一段距离感。
5、再然后是非常重要的细节,盘面,作为一块靠显示屏做盘面的智能表,Apple Watch与其他智能表一样,可以说想模拟什么机械表的盘面就可以模拟什么机械表的盘面,但目前从网络搜集的信息来看,我觉得它又赢了。之前我所看到的其他智能表,对于显示时间这一腕表最基本功能的态度似乎都是非常随便,够大够清晰的数字显示或者简单的大三针盘面布局就完事了,清晰明了是做到了,但与机械表的代沟一下子也出来了,如何去优美华丽的显示时间,一直是机械表研究的重点课题,智能表之前对此的不屑,是招来机械表迷恶评的相当重要因素。但Apple Watch在目前我所看到的网络图片中,展示了一些非常经典的时间显示布局,包括传统机械表的计时盘面布局,著名的米奇盘面等等,这又一项是非必须的设计,也又一次是让传统机械表用户在Apple Watch上找到玩趣的设计,好感度再加一分。
6、表背的设计,机械表爱好者都知道,机械表的表背是玩味的重点部位,这次根据网络上的图片(抱歉我没看直播),Apple Watch的表背不是简单粗暴的金属平面,而是一个大圆套了四个小圆,我研究不深不知道这个表背是否也是屏幕或者是可动的,但至少在机械表爱好者眼中,这是一件比较有趣的设计,有点像机械表的透底,又充满了新科技智能表的神秘元素,两者居中的度拿捏的ok。
7,贵金属材质的引入,把这点放到第7点才说其实很不公平,因为实在是太重要了,只是考虑到届时或许销量微薄才拖到最后说。与之前的第三方定制版贵金属iphone不同,这次似乎官方要亲自推出黄金和玫瑰金版本了,注意玫瑰金这个字样,这是如今在腕表界最炙手可热的材质。所谓机械表的收藏,大多数是针对贵金属款式的,换句话说绝大多数机械表爱好者都已经习惯了对贵金属腕表的热爱,这也是为何这群人对廉价的塑料材质智能表嗤之以鼻的原因之一,材料之间的质感差距确实太大了,就如同再好的尚酷也不可能拿来跟布加迪比一样。Apple Watch很聪明的推出了贵金属外壳版本,于是这给了那些犹豫的骑墙派机械表
爱好者一个完美的台阶-----我们既享用了最新的科技,又没有放弃那种早已成为习惯的腕间沉甸甸质感。
8、也是我要论述Apple Watch之用心之野心的最后一条内容,表带。表再怎么智能,表带目前都没什么可智能的,那么为了让Apple Watch更像一款传统腕表,苹果甚至丧心病狂的推出了米兰带,常与我聊表的水区童鞋应该知晓我对米兰带的热爱,这种古典且繁复的表带很完美的诠释了机械表之美,非常普通的表款(譬如万国的波涛菲诺)搭配上细密编织的米兰带,顿时让腕间文艺气质十足-----让珠圆玉润的智能表搭配米兰带绝对是一笔妙招,咱们不去流俗说古典与创新融合,只需要滚轮上拨,看看我上面发的那些百达翡丽,就知道这种壳型搭配米兰带是有多么优雅和独特-----别忘了这不仅仅是独特,还是踩着复古回归节拍的时髦!
面对这些特点,或许有人会说,这只是你站在机械表爱好者的立场上的过度解读罢了,你这是吴闲云读Apple Watch-------关于这点我不做辩驳,请看看以下名单:
豪雅手表前全球销售副总裁Patrick Pruniau
Burberry前CEo Angela
YSL前Ceo Paul Deneve
这些曾经在时尚圈和腕表界赫赫有名的大腕,尤其是像Deneve这样跺跺脚就地震的老当家,都纷纷来到苹果担任了重要职务,这至少说明苹果的产品设计里有在考量时尚或机械腕表的影响,这就是我所谓设计背后的深层原因:由geek领导的科技项目和由这些时尚人精领导的科技项目,在出发点和侧重点上,应该有着根本的区别,这些时尚界的帝国缔造者,比任何一个普通消费者都清楚如何去勾画产品线,在不知不觉间用心理战术突破消费者的防线-----这就是我口中苹果帝国的野心,让最顶级的行家设计看起来最轻松的产品,用处心积虑来营造轻描淡写,这种路数的结果便有很大几率达到飞花落叶皆可伤人的境界。
在最后总结一下:
Apple Watch在苹果高人团队的指引下,选择了一条似名表非名表的路线,打一个不恰当的比方:人类看到与自己类似相貌却有强大法力的存在,会尊为神,天然产生了亲切感,但看到与自己相貌迥异的强大存在,却往往称为妖魔鬼怪唯恐避之不及。Iwatch选择了人们习惯的名表模样来接近腕表用户,这是一条非常巧妙的路径,为了达到这一效果,苹果为之付出的设计努力或许是非常非常巨大且专业素质颇高的。 单单从腕表设计语言上的剖析我大概是想到这么多,给它一个评价的话,应该是一条幼年的金鳞,至于是不是能够化龙,这是每一条金鳞都不敢轻易回答的问题,但也注定是他们的终极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