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8-28 阅读量:780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寸土寸金的内部空间
要说手机最精贵的是什么,首当其冲的就是内部空间,无论是集成在主板上的SoC、RAM、ROM,还是电池等,手机重要的组件都要精密地安排在极小的手机内部,这给厂家设计能力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而一体化的设计要比可拆卸的设计给手机留出了更多的空间,极大方便了各个部件间的安排,这对现在集成度越来越高的手机来说非常重要。当然,这种好处带来的后果就是无法自由拆开后盖,自然也就无法更换电池了。
视觉先行
目前来说,绝大部分人买手机的第一动力是外观,一款手机的工业设计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手机的销量,所以现在厂商们非常注重在这一块下心思,一体化设计就是这种思潮影响下的不错选择。
自2007年iPhone开始,一体化机身的设计便逐渐在手机中流行开来,这种设计的手机最大特点就是看上去更精致,一方面是因为一体化机身带来了紧凑的内部空间,使整机厚度得到非常好的控制,轻而薄;另一方面是一体化成型的手机拿在手上时感觉浑然天成,完整度很高,使手机看起来没有那么廉价,颇有艺术品的质感。
而为了漂亮的外观,放弃更换电池对大多数人来说也就不是那么难接受了。
更多电量和安全
智能手机发展到现在,性能、拍照、显示几方面都有了跨越式的进步,可就是在电池技术上没有明显变化,虽然说新闻上总能看到革命性的电池技术出现,但要具体到商用还是遥遥无期,所以说,目前想提高手机续航最现实的办法只有提升电池容量和降低手机功耗两种。而要提高电池容量,无上限的增加空间也是不现实的,实际的办法只能是采用一体式设计,这相比非一体式设计的手机可以多几百毫安的容量,可别小看了这点容量,关键时候可是足够撑上一阵了。
当然,也有的厂商将手机设计为可拆后盖但不可换电池的设计,比如锤子的Smartisan T1和魅族的MX2/MX3,原因则是为了不在手机侧面开孔放SIM卡从而保证手机的完整性,而魅族方面的负责人李楠还谈到不能换电池有着在“假电池横行的市场,不可拆卸电池可以保证电池的品质”的考虑。我们必须承认,不可拆卸电池的确在兼容性和安全性方面更有保障,比如以前一些用户喜欢把电池取出来用万能充充电、或者不小心购买了伪劣电池等,这些都并不安全。
移动电源
虽然一体化设计带来的好处非常多,但无论怎么解释,带来的不方便之处也是非常多的,特别在等重要电话或信息而手机却没有电量的情况下实在让人抓狂,在这种情况下,移动电源的诞生多少缓解了这一尴尬。
我们把移动电源叫做“充电宝”,这是一种集供电和充电功能于一体的便携式充电器,可以给手机等数码设备随时随地充电,而且大小、款式、容量不一,很多重度手机用户几乎都给自己购置了一个,这在电量不足时起到了很好的应急作用,从这个方面来讲,也算给出了一种电量不够却无法换电池的解决办法。
总结
说到不可换电池的一体化手机,其实劣势也是很多的,除了上面说到的电量不够用外,电池的老化也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毕竟锂电池的寿命有限,长期使用下来其实电量已经损耗很多,而对于可拆卸电池的手机来说换块电池就可以,而一体化的手机则麻烦许多。
但无论如何,两种设计都各有利弊,虽然现在一体化不可拆卸的设计占据主流,但还是有厂家出于不同的思路和追求会有差异化的设计,这使得无论什么需求的消费者都能在市场找到自己喜欢的手机。从某种角度上说,多样化的选择可能性远比争论出哪个更好更具现实意义。
当地时间7月2日,全球三大EDA(电子设计自动化)巨头Synopsys(新思科技)、Cadence(铿腾电子)及西门子EDA相继证实,已收到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通知,即日起解除对中国客户相关EDA软件的技术出口限制。这意味着中断月余的先进芯片设计工具供应链正式恢复。
在全球电气化浪潮与碳中和目标的双重驱动下,锂电池管理系统(BMS)作为能源存储与电动汽车的核心“大脑”,其性能与成本直接决定着终端产品的竞争力。面对市场对高精度、长寿命、强可靠及优异性价比的迫切需求,恩智浦半导体(N.V.,NASDAQ:NXPI)于2025年7月重磅推出其创新力作——BMx7318/7518系列18通道锂电池电芯控制器IC,以突破性的单芯片集成架构和卓越性能,为高压电动汽车(EV)、工业储能系统(ESS)及48V轻混系统树立了全新标杆。
三星电子近期对其晶圆代工业务展开战略性调整,将发展重心从追求制程节点的技术领先转向提升商业盈利能力。这一战略重组引发业界高度关注,其核心举措包括:暂停与台积电在尖端制程上的直接竞争,转而集中资源攻克即将量产的2nm工艺,并积极拓展与英伟达等头部客户的深度合作。
依据Counterpoint Research最新报告,2025年全球TWS耳机市场销量预计同比增长3%,至2028年将延续温和增长态势。这一趋势标志着行业从高速扩张转向结构性优化阶段。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迅猛发展,高效精准的热管理成为行业技术攻坚的关键环节。2025年7月,威世科技(Vishay Intertechnology)在宾夕法尼亚州马尔文与中国上海同步宣布,推出通过AEC-Q200认证的NTC浸入式热敏电阻NTCAIMM66H。这款专为液冷系统设计的小型化器件,为解决新能源汽车紧凑空间的温度监测难题提供了创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