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ALN天领智能家居系统完整解决方案

发布时间:2014-08-28 阅读量:883 来源: 发布人:

【导读】TIALN天领智能家居系统完整解决方案,围绕智能家居中安防监控、影音娱乐、可视对讲、家电管理、电源控制、自动窗帘等功能模块,将所有智能设备连成一块,通过“集中管理”、“场景管理”和“远程管理”,切切实实的实现了“行在外,家就在身边。”

用户需求

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智能家居方兴未艾,从高端住宅的首先应用开始正在迅速普及,成为世界性的发展潮流,智能化已成为别墅豪宅等高端住宅不可或缺的基本元素。高端住宅智能化解决方案以人为本专为高端成功人士设计,为其营造了安全、便利、舒适、愉悦的高品质生活。
 
方案详细

1、智慧物联   感知生活

该智能家居系统,真正实现了智能安防、视频监控、可视对讲、智能门锁联动等各大子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无缝对接。

2、多屏合一   集中控制     

天领智慧物联核心技术,实现了手机屏、PAD屏、电脑屏、智能终端等多屏合一,通过任何一个屏都可实现对空调、热水器、地暖、新风、灯光、窗帘等设备的监控。

3、移动对讲   掌上操控

通过U客户端软件,智能手机、PAD可以作为可视对讲终端使用,实现移动可视对讲功能。

4、智能感知   舒适尽享


系统能够自动检测环境的温度、湿度、空气质量,并自动开启空调、新风、地暖、灯光等设备。

家庭物联以物联家电系统为依托,使系统从原来的单一控制改变为人与物、物与物的双向智慧对话,实现灯光、窗帘、家电、门锁等物物相关,为业主创造一个安全便利、舒适、愉悦的全新生活方式。

 
系统总设计


5、远程视频监控

身在外,业主可通过PAD、智能手机、电脑实现对家中的远程监控,随时随地了解家中情况

远程视频监控

6、智能门锁联动

业主回家开门时,系统自动执行回家模式,安防系统自动进行安防撤防,让生活更便利;家人回家开门时,系统自动将家人安全到家的信息发送到业主手机上,让业主更放心
 
智能门锁联动

7、移动可视对讲

家中有客来访,业主不仅可以通过玄关的智能终端对讲并开门,还可以通过PAD、智能手机、电视接听对讲并开门,让生活更便捷

移动可视对讲

8、多屏合一 场景联动

智慧物联技术实现了电视、智能终端、PAD、智能手机多屏合一、移动控制;系统设置多种个性化“一键联动”场景模式,通过以上终端设备均可实现空调、地暖、安防等组合操控,让生活更方便

多屏合一 场景联动

9、设备智能管控

无论在家还是在外,随时随地通过手机、PAD及其他遥控设备对空调、地暖、新风、灯光、窗帘进行管控,生活更便利

方案价值

智慧家居解决方案,是一个先进、开放的平台,该方案围绕着安全、便利、舒适、愉悦四大生活主题,融合了安防报警、视频监控、可视对讲、灯光窗帘、家电管理、环境监测、背景音乐、家庭影院等功能模块,将家中的所有设备通过一个平台管理起来,通过“集中管理”、“场景管理”和“远程管理”,切切实实的实现了“行在外,家就在身边;居于家,世界在你眼前”的美好生活。

相关阅读:
顺舟科技基于ZLL协议的智能家居灯控方案

一种低成本智能家居电能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智能家居DIY】100元打造Arduino语音控制灯
相关资讯
苹果惊曝商业窃密案:63份核心文件被前员工携入OPPO

苹果公司正式起诉前Apple Watch传感器系统华裔架构师Chen Shi,指控其在离职前窃取63份健康传感技术核心文件,携密加入中国手机巨头OPPO

石墨烯龙头富烯科技的独立性难题:技术领先与产业链依赖的双重困境

富烯科技作为中国石墨烯材料领域的领军企业,自2010年成立以来已建立起完整的石墨烯产业化技术体系。公司拥有从石墨烯制备、改性到应用开发的全链条自主知识产权,累计申请专利超过300项,其中发明专利占比达65%。在石墨烯导热膜、导电浆料等细分市场,富烯科技的产品性能指标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功进入华为、小米、宁德时代等头部企业的供应链体系。

比亚迪2026款海豹07 DM-i:混动技术再进化,重塑中级轿车市场格局

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比亚迪汽车2026款海豹07 DM-i的推出,填补了比亚迪在中级混动轿车市场的产品空白。2026款海豹07 DM-i搭载比亚迪第四代DM-i超级混动系统,综合续航里程突破1300公里,百公里综合油耗低至3.8L,在动力性能与燃油经济性之间实现了完美平衡。

电机控制之硬件过流分析

本文将深入探讨电机控制中硬件过流分析的原理、检测方法、保护策略以及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为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黄仁勋退路被断!英伟达H20折戟,国产芯片成市场新宠

​ 近日,英伟达专供中国市场的特供版AI芯片H20传出停产消息,引发行业震动。作为美国出口管制政策下的“妥协产物”,H20性能大幅缩水却定价高昂,最终未能赢得中国市场青睐。这一事件不仅折射出全球芯片博弈的复杂态势,更标志着国产替代进程已实质性堵住了国际巨头的“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