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LED照明产品频闪缘由及解决方案

发布时间:2014-08-11 阅读量:1197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读】[导读]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工作、生活的光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室内灯具存在频闪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那么,究竟什么是灯具频闪,频闪对人体有何危害,鉴别频闪的误区,怎样解决灯具频闪问题呢?

随着照明技术的进步,相对传统照明,LED照明产品以其低功耗、寿命长的压倒性优势迅速赢得了市场和消费者的青睐。但LED照明产品的频闪问题并未得到“革命性”的解决,该如何科学面对?这依然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工作、生活的光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室内灯具存在频闪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那么,究竟什么是灯具频闪,频闪对人体有何危害,鉴别频闪的误区,怎样解决灯具频闪问题呢?小编将会为您逐一解答。


频闪因何而来?

频闪是指电光源光通量波动的深度,光通量波动深度越大,频闪越严重。电光源光通量波动深度的大小,与电光源的技术品质有直接关系。传统灯具由于使用交流电供电,其光亮度随着交流电的周期性变化而变化。灯具频闪就是由光线的明暗变化而形成的,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变化频率在100Hz以下的,此时的频闪可以被人眼捕捉;另一种是变化频率在100Hz以上的,这种频闪不会被人看到。

频闪对人体有何潜在危害?

关于频闪可能对人体造成的伤害,目前已有相关的生物学及医学研究:

1、可能引发脑细胞损伤。
有研究者称,通过观察脑电图发现,即使环境中光的频闪已快到让人无法察觉,生物体的视网膜仍然可以分辨出频率为100-160Hz,甚至高达200Hz的光并做出反应,在以猫为代表的动物实验中,100-120Hz的光已经引起了其脑部细胞灼伤,灼伤细胞属外侧膝状体组织,该组织起到控制眼球的作用。

2、可能影响阅读及视力。有研究表明,荧光灯和CRT显示屏的亮度频闪会影响人在阅读文字时的眼球运动轨迹,另外,在一些健康检查报告中也发现,视力损伤正是由荧光灯频闪造成的。

3、可能诱发偏头痛。实验发现,频率为100Hz的荧光灯频闪可能引起办公室工作人员的头痛发病率倍增,当然,这种影响通常被认为是特例,只产生于特殊人群中。

手机拍照鉴别频闪的方法靠谱吗?

随着LED照明的逐渐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会习惯性的拿手机对着LED灯具进行拍摄,通过观察有无频闪而确定该灯具是否对人眼睛有伤害,这种做法是不完全正确的。

LED灯具是直流电源供电,其光源发出的光也将是直流形式的,但是,其输入供电电源的仍然是交流形式的,很难完全避免交流纹波通过LED光源,所以会存在LED灯具用数码相机拍摄的时候存在闪烁。

克服频闪,目前有无良策?

目前,越来越普遍使用的LED照明灯具若采用恒定直流供电,理论上完全可能实现无频闪恒定照明。但事实上,由于行业标准的缺失,市场竞争激烈而无序,市场上充斥着低质量LED灯具,尤其是室内小功率LED灯具,同样具有频闪问题。要得到纯净及恒定的电流源,以保证LED照明灯具无频闪,LED驱动电源是最大的关键。目前,LED电源单纯来讲满足无频闪的要求也是可以做到,大致有以下三种方式:

1、加大输出电解电容。
此方案从理论上讲可以采用电解电容吸收部分交流纹波,但是实际经验告诉我们:当纹波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以后(10%),很难再进一步降低,除非将电解电容不计成本的加多,也不能从根本上完全消除。

2、采用填谷式被动PFC方案。此方案也是最主流的一种处理方式。采用两个大的电容以及三个二极管进行功率因素校正,因为在整流桥后面有大的电解电容,所以将交流纹波吸收,通过电感或者变压器到次级部分的电流为直流电。但填谷式方案也存在一些问题,输出40V以上无法做成90-265V全电压输入,填谷电路输出电压谷值只有电解滤波电路谷值的一半,填谷式的整流方式整流后输出电压比普通整流后的输出电压低不少,有可能采用填谷式后在低压输入的是带载不足。再者,无论隔离式还是非隔离式填谷式方案,谐波测试根本无法通过。

3、采用双级方案。在现有隔离电源的基础上后面再加一级DCtoDC,就能够完全消除交流纹波的影响。电性参数也能完全达到认证标准。但此方案在成本上有一定增加,需要加多一个电源管理芯片以及部分外围电路。

总结

综上所述,填谷式方案固然能够解决LED灯具的频闪问题,但存在输出电压超过40V时不能做成全电压输入,但成本相对比两级方案便宜,对于无频闪有严格要求,输出电压超过40V时不要求全电压输入的可以考虑选择此种无频闪电源解决方案。而对于无频闪及其它方面均有较高要求的客户,则可以选择双级方案。

相关阅读:
智能 LED台灯 WiFi 控制模块方案

【技术分享】LED照明驱动选择与设计技巧

漂亮到没话说!分享网友DIY的爱心LED流水灯
相关资讯
东芝首发1800V车规级光继电器TLX9165T,破解800V电池系统安全隔离难题

电动汽车(EV)续航里程与充电效率的持续升级,对电池管理系统(BMS)与储能系统(ESS)的高压安全管控提出严苛挑战。随着800V高压平台加速普及,传统隔离器件面临耐压不足的瓶颈。东芝电子元件及存储装置株式会社率先推出车规级高压光继电器TLX9165T,以1800V(最小值)输出耐压、强化绝缘设计与国际标准认证,为高压电池系统构筑安全基石。

台积电Q2业绩强势增长 先进制程与AI需求成核心引擎

台湾积体电路制造公司(台积电)于今日(2025年7月17日)正式发布了其2025年第二季度财务报告。财报数据显示,该公司本季度业绩表现极为亮眼,多项核心指标均创下历史同期新高。按新台币计算,第二季度合并营收达到9337.9亿元新台币,不仅较第一季度的8390亿元新台币实现环比增长11.3%,较去年同期的6737亿元新台币更是大幅年增38.6%,充分显示了业务成长的强劲动能。

英特尔完成RealSense业务分拆,获5000万美元融资,聚焦AI视觉新赛道

近日,英特尔正式完成旗下RealSense 3D摄像头业务的分拆工作,并成功获得5000万美元战略融资。此次交易由英特尔资本和联发科创新基金共同注资完成,标志着英特尔新任CEO陈立武推动的"核心业务聚焦战略"再进一步。作为英特尔瘦身计划的重要环节,分拆非核心资产已成为提升整体运营效率的关键举措。

8MHz与24MHz无源晶振:为何不能通用?深入解析嵌入式时钟系统的频率约束

在嵌入式系统设计中,8MHz和24MHz晶体振荡器是两种与微控制器(MCU)配合工作的常见频率源。然而,这两种频率的无源晶体振荡器在绝大多数应用场景下并不能直接互换使用。这种非通用性是由它们在电路中的核心作用以及系统对频率精度的严格要求所决定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苹果折叠iPhone敲定三星无折痕方案,供应链格局生变

国际知名证券分析师郭明錤通过最新产业调查确认,为保障2026年下半年量产计划,苹果已确定在折叠屏iPhone上采用三星显示(SDC)的无折痕显示方案。这一决策标志着苹果放弃原计划的自研显示技术路线,转而依托三星成熟的折叠屏专利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