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8-5 阅读量:1248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据 Barclays Plc 分析师 Brian Johnson 估计,Tesla 第二季度在华交付了1000辆 Model S。Tesla 的国际化战略中,继中国、英国(右舵)的用户开上全球最时髦的车子后,香港用户也开始提车了。下半年,右舵车型会在日本和澳大利亚上市。穆斯克希望日后亚洲市场的销量占比将达到40%。
中国的销量猛增,售后服务得跟上。穆斯克承诺,截至明年年底,Tesla 会在中国修建100个维修服务中心。
维修服务:谈到售后服务,穆斯克说了一句“The best service is no service”。不知道这话日后会不会被中国创业者引用。穆斯克比较狂地说,Tesla 很快就能给用户提供最棒的售后服务了。
他专门请来 F1 车队的专业人员来优化服务中心的业务流程。你脑补一下:一辆 Model S 刚驶入服务中心,扑上来一票人几分钟把你的车搞定了。旁边儿有人用秒表计时那种。
作为电动车,不需要像汽车那样频繁保养维修。但穆斯克表示,一旦需要维修保养,那就需要尽可能快的搞定。尽可能不让车主的日常生活受到影响,甚至让车主感觉不到。
比如当你上班时,Tesla 的人赶来把车取走,维修保养之后再由专人送车回去。“大多数时候,你甚至不知道它离开过。”穆斯克说。
穆斯克和 Tesla 已经在很多方面颠覆了传统汽车业,例如独特的纯电动车产品、苹果式的体验店模式和直销模式;现在,他要开始颠覆维修保养了。
未来充电站
Tesla 宣称至2015年底,SuperCharger 充电站将覆盖美国98%的人口。这种巨变也将会在欧洲发生。听着比较夸张,不过之前它在美国的确干的不错。目前美国有103个 SuperCharger 充电站。而去年5月还只有9个。
人们谈论纯电动车充电基础设施缺乏时,有一点容易被忽视,那就是用户在自己家里也可以充电。这是汽车做不到的。如果这些纯电动车用户愿意向朋友甚至陌生人提供充电设施,那就更为可观了。在电话会议上也有人问道中国充电站接口标准的问题。穆斯克表示愿意遵循中国政府的要求。
电池及 Gigafactory:穆斯克一再表示 Gigafactory 对 Model 3 和 Tesla 的未来都至关重要。首先,Tesla 要靠它才能实现2017年50万辆产量的目标。用穆斯克的话说,随着 Gigafactory 量产,保守估计电池成本也能降低个30%。
穆斯克还透露,40亿美元就能让 Gigafactory 实现正常量产,不过最终花费会达到50亿美元。Tesla 今年筹集了一些资金但远远不够。不过松下已经表示愿意协助 Tesla 修建工厂,包括提供资金、技术和生产设备。
穆斯克小算盘打得很精,Tesla 会承担 Gigafactory 费用的40-50%,松下扛下30-40%。工厂所在地的州政府需要投资10%,其他合作伙伴合计投资10-20%。
这座巨型电池工厂建成后将占地1000万平方英尺,需要6500个工作岗位。目前 Gigafactory 的最终选址还没确定。
电池方面,Tesla 正联合三星一起改进锂电池的化学配方和电芯组装方案,号称将提升电池组的能量密度并降低成本。Tesla 的 CTO 说正在开发下一代电池组阴极阳极系统,将会提10-15%的能量密度。
未来车型
自发布以来,Tesla 一直在努力改善 Model S 的设计帮助减轻车重。穆斯克宣称,今天的新款 Model S 比早期版本轻了好几百磅。他预测未来 Model X 与 Model S 的销量会基本持平,SUV 的销量甚至会更好一点,而且利润率更高。
Tesla 从7月21日开始停产两周,来安装新的工业机器人、调配生产线,为明年第一季度量产 Model X 做好准备。
恢复生产后,周产能将从800辆提升至1000辆。要知道今年 Tesla 的销量目标是3.5万辆,下半年这家公司还有很重的任务要完成。
未来规模
尽管刚刚才到年中,但随着下半年的开始,Tesla 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Gigafactory 破土动工、Model X 做好量产准备、确定第三代车型叫 Model 3、年产能提升至10万辆规模……这一系列新的变化,意味着 Tesla 不再是一家小规模的创新公司。
它要在短时间内迅速成长为一个规模庞大的制造业巨人。它要在短时间内,从依靠一款产品开拓垂直细分市场的创业公司,成长为拥有丰富产品线、开拓大众市场的大型公司。Tesla 正在从之前创业公司熟悉的小而美模式,过渡到实践规模经济的巨人模式,公司运营方式将产生剧烈地变化。
如果 Gigafactory 不能如期投产、不能为 Model 3 提供足够多、足够便宜的电池;如果支撑50万辆销量目标的 Model 3 像 Roadster 那样跳票; 如果 Model 3 不能把 Model S 在高端市场的成功复制到大众市场,Tesla 都遭受重创。毫无疑问,这家公司面临的失败风险依然很高。但这也是很让人期待的原因,我们能在这个时代,再次见证一个奇迹发生吗?
修建、运营一座6500人的配套工厂;开发、销售一款面向大众市场的入门级纯电动车,这些都意味着 Tesla 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它开始从一家小而美的公司,进化成为一家真正改变物理世界的大型公司。
苹果正是完成了这样的进化才获得今天的成就。而谷歌正在完成着这样的模式进化——它不再只是一家统治互联网的搜索引擎公司,它的清洁能源、无人驾驶、人工智能和可穿戴技术正在改变着原有的物理世界。
汽车电子系统日益复杂,尤其在48V架构、ADAS与电控系统普及的当下,对瞬态电压抑制器(TVS)的功率密度、高温耐受性及小型化提出了严苛挑战。传统大功率TVS往往体积庞大,难以适应紧凑的ECU布局。威世科技(Vishay)日前推出的T15BxxA/T15BxxCA系列PAR® TVS,以创新封装与卓越性能直面行业痛点,为下一代汽车设计注入强大保护能力。
韩国半导体巨头SK海力士近日在DRAM制造领域实现重大技术飞跃。据ZDNet Korea报道,该公司首次在其1c制程节点中成功应用6层EUV(极紫外)光刻技术,显著提升了DDR5与HBM(高带宽内存)产品的性能、密度及良率,进一步巩固其在先进内存市场的领导地位。
半导体封测巨头日月光投控最新财报显示,2024年7月公司实现营收515.42亿元新台币,较6月份环比增长4.1%,与上年同期相比则微降0.1%。若以更能反映国际业务实质的美元计价,7月营收高达17.69亿美元,呈现更强劲的增长势头——环比上升6.5%,同比显著增长11.2%。这一差异突显了新台币汇率波动对账面营收换算带来的影响。
据彭博社8月11日援引知情人士消息,全球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CATL)已正式暂停其位于江西省宜春市的建霞锂矿生产作业,此次停产预计将持续至少三个月。这一重大变动迅速引发锂产业链高度关注。
近日,全球移动芯片两大巨头——中国台湾地区的联发科(MediaTek)与美国的高通(Qualcomm)先后发布了最新一季的财务报告,为洞察消费电子市场动态和半导体产业发展方向提供了重要窗口。两份财报清晰地展现了在智能手机市场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两大巨头正积极寻求多元化突破,竞相布局未来增长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