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团队带你思考可穿戴设备

发布时间:2014-07-22 阅读量:708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读】智能手表到底能够为人们带来什么好处?在看过许许多多关于智能手表的报道,以及自己试用了Pebble 之后,却让我感到疑惑,如果只是把手表当成“手机应用的提醒器”,这样的手表就一定有价值吗?我个人觉得,智能手机上那些耀眼的“红角标”,已经让人感觉透不过气来了。

智能手表到底能够为人们带来什么好处?在看过许许多多关于智能手表的报道,以及自己试用了Pebble 之后,却让我感到疑惑,如果只是把手表当成“手机应用的提醒器”,这样的手表就一定有价值吗?我个人觉得,智能手机上那些耀眼的“红角标”,已经让人感觉透不过气来了,更何况要在自己的手上戴一个拼命提醒自己的闹钟?
 
之前Google 正式发布可穿戴设备操作系统Android Wear,从官方网页上,它强调“适时为您提供所需信息”。可能处于对机器的不信任,我下意识也认为Android Wear 可能会让智能手表成为闹钟一样的东西。另外,由于官方视频十分强调Google Now 的作用,也让人产生一个印象,那就是Google Now 就是Android Wear 的信息入口与出口。
 
不过, 2014 IxDC 设计体验大会上,来自Android Wear 的核心设计师亚历克斯·法伯格(Alex Faaborg)以及负责Google Now 整合的软件工程师梁宇凌主持了一次WorkShop,纠正了我的偏见。
 

 
数据能力构成Android Wear 的服务能力
 
从设计理念来说,Google 已经在Google I/O 2014 上做了许多解释,详细请自行爬上梯子,到YouTube 观看Android Wear 核心设计师海耶斯·拉弗尔(Hayes Raffle)对可穿戴设备界面、交互的观点。由于WorkShop 当场,法伯格的演讲内容乃至幻灯片,都和拉弗尔一致。因此,如果想了解Google 在可穿戴设计上的思考,以及发展,直接看那个视频就已经足够。
 
有一点值得注意,Google 内部对Android Wear 的设计与交互,也是一步一步从原始走向完善的。最初,Google 在Android Wear 借鉴了不少手机的交互设计,结果他们把整个Launcher 都搬到手机上,比如说人们需要滚动列表,选择自己想要的应用,然后再挑选自己想要的功能。但最终他们发现,可穿戴设备不是智能手机,用户使用它们的时候,是处于不同的情景。一般情况下,用户可能一边运动一边想查阅地图,或者一边走路一边跟别人聊天,“菜单”、“选项”等等动作,在这个过程当中是一种打扰。
 
后来他们采用了大图片+ 大按钮+ 大号文字的卡片式设计,为的就是方便人在各种各样的情况下,都能清晰分辨信息。为了证明这种设计的有效性,拉弗尔在幻灯片中播放了一小段动画,一边是小图片+ 小按钮+ 小段文字的UI 设计,一边是最终设计,它们两个同时晃动,哪个更加容易被人看清。结论是卡片式设计更加有效。
 
不过,即便有一个适合智能手表的UI 和交互,Android Wear 也只是花架子而已,它设计出来的目的,应该是手表为人们提供更多的服务。而这就涉及到如何提供服务的问题。这一部分,则由软件工程师梁宇凌为我们讲解。
 
“科技发展到现在,我们现在可以获得大量用户的信息,而且不必让用户主动提供即可获得。”梁宇凌列举了几种目前被动就可提供的信息:Location(地点)、Time(时间)、Identity(个性)、Nearby Devices(附近的设备)、Sensor(传感器)、Calendar(日程)、Activity(用户当前的行为)。通过智能手机,现在服务提供方可以知道用户在那儿、是什么时间点、个性、附近的设备、健康方面的数据、用户的日程,以及用户平时的活跃度,通过多个条件来判断,当前用户正在做什么,从精准地提供信息。
 
梁宇凌特别提到Context 这个英文单词,他认为在这个英文单词在中文里没有相对应很好的翻译,而在英文的语境里,它的意思是,跟当下情景最相关的一项条件。换言之,如果当我们中午讨论吃什么这个人生终极问题的时候,Android Wear 刚好推荐了一家菜品合适、价格适中的饭馆,刚好解决这个问题时,我们怎么能把这样的信息视为打扰?
 
如果说“大数据”到底能够帮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在合适的时间里提供合适的信息,将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而掌握着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同时提供地图、餐饮评价、商务等多项线上服务的Google,的确拥有足够庞大的数据,让它为人设身处地。
 
在实际当中,如何运用多个传感器提供的数据?
 
在WorkShop 当中,法伯格和梁宇凌也把现场的观众分为几个小组,激励大家以Andorid Wear 的设计原则,已经提供的数据能力出发,去构思一款适合Android Wear 的应用,我作为小组的成员,也参与了其中的应用构想,脑力风暴,直到最后完整地提出一个应用的概念、构思。在这个过程当中, 法伯格和梁宇凌在不同的组里穿梭,引导大家的设计方向——梁宇凌特别强调通过不同的传感器,收集回来的不同数据,所提供不同的服务。
 
基于这样的出发点,我所在的小组和其它小组一起动脑筋,讨论。下面是当时的一些成果,过程与结论都不一定正确,抛砖引玉吧。
 
我所在的小组讨论了智能手表在陌生人社交当中的运用。思考方式就是从智能手表的传感器出发——如果智能手表有侦测皮肤表面湿润度、脉搏心跳的传感器,那么我们可以判断一个人是否感到兴奋。
 
在陌生人社交里,这种状态的判断十分重要。两个人在酒吧里撞见、聊天,如果两个人越聊越兴奋,这证明他们两个人“有点意思”——对于那些不太懂得察言观色的人来说,这种提示很重要。“原来那次聊天的女孩对我有好感。”
 
我们也讨论到,如果智能手表能够交换两个陌生人的基本资料,并找到兴趣的重合点,这样应该能够帮助两人找到共同的话题。就好像豆瓣上,在看别的用户的资料时,往往能发现别人也看过哪本书、听过哪些专辑、看过哪些电影。有了共同的兴趣,就有良好的沟通基础。
 
而和豆瓣不同的是,Android Wear 是让人保证“偶遇”的体验。在我们的讨论当中,我们把这个视为“兴趣的交换”,不光能看到书影音方面的兴趣,还可以知道双方对美食的偏好,去过哪些地方旅游等一系列用户可以公开的信息,而这就需要和社交网络进行结合。如果大家碰一碰手表,还能知道对方的共同好友,这也是莫大的惊喜。
 
至于其它小组的思考,则从单双手切换困难的场景入手,找到厨房做菜里的场景。当我们切菜、炒菜之后,手就会被弄脏,而这时候不管是菜谱书,还是iPad,都不合适。另外,每天都要思考做什么菜,也是一件让人头大的事情。如果是智能手表来做这件事情,就能同时解决信息推送,以及厨房这个场景下的交互难题。
 
比如说,早上买菜之前,推送合适的菜谱,让人做好准备。然后在炒菜过程当中, 智能手表不光随时显示菜的做法,还帮忙进行计时,到了下一个阶段,就马上自动提醒。这样要比iPad、菜谱书方便得多。
 
当我参加完WorkShop,我对Android Wear 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是响个不停的闹钟,最终目标是方便人们在不同情景下获取合适的信息。梁宇凌提到,虽然现在Google Now 看上去很全能,但平均来看它提供的信息其实很少,它的作用是作为一个示范,让开发者了解到Android Wear 的特性,开发出有针对性的应用。
相关资讯
Diodes Q2财务报告:营收超预期增长,连续三季度同比上扬

Diodes公司近期公布了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第二季度财务业绩,标志着其连续三个季度实现同比增长,显示出半导体市场的稳步复苏。根据报告,该公司在多个关键财务指标上表现稳健,受益于全球需求的逐步回升和市场结构优化。公司高层认为,这一业绩源于亚洲地区的强劲拉动和产品组合的适应性调整。

MACOM Q3营收同比激增32.3%,射频芯片龙头再创增长新高

美国射频半导体龙头企业MACOM Technology Solutions于8月7日正式公布截至2025年7月4日的第三财季业绩报告。财报显示,当季实现营收2.521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32.3%,创下近三年最高单季增速。

Microchip复苏计划成效显著:Q1营收环比增10.8%,库存大幅优化,AI/国防订单强劲

美国微芯科技公司(Microchip Technology)于8月7日发布了其2026财年第一季度(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财务报告。报告显示,公司业绩呈现显著复苏迹象,多项关键指标环比改善,并超出此前修订后的业绩指引。

产需趋向平衡!赛力斯7月新能源销量占比突破93%

8月8日,赛力斯集团(601127)公布2025年7月产销快报。数据显示,尽管整体市场仍承压,集团在主力新能源汽车板块显现增长韧性,单月销量同比提升5.7%,而传统燃油车型业务持续收缩,反映出业务转型的深化推进。

INS1011SD + VGaN™:颠覆传统BMS的低边保护方案

在追求更高效率、更小体积和更低成本的电力电子系统发展趋势下,传统的硅基(Si)功率器件,特别是在双向能量流动应用(如电池管理系统BMS)中常用的背靠背MOSFET方案,逐渐显现出性能瓶颈。氮化镓(VGaN™)器件凭借其卓越的开关速度、低导通电阻和更小的尺寸,成为理想的替代者。然而,充分发挥VGaN™的潜力需要与之高度匹配的专用驱动芯片。英诺赛科(Innoscience)作为全球领先的VGaN™ IDM厂商,推出全球首款100V低边驱动芯片INS1011SD,标志着“VGaN™+专用驱动”完整解决方案的成熟,为双向电力电子系统设计带来革命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