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锤子取代小米成为了新的众矢之的前因后果

发布时间:2014-07-22 阅读量:784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读】最近几天,锤子的新闻不少,可惜正面的不多。今天一个手机质量问题,明天一个方舟子黑材料,后天一个神补刀。从高调炒作到四面楚歌,锤子手机虽然历史很短,但是大起大落的过山车颇为刺激。做手机的很多,像锤子一样还真没有第二家,从高调发布到众人讨伐,锤子手机经历大起大落。一起回顾下锤子这两年的决策得失。

一、高调炒作做手机

锤子手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罗永浩和雷军的一次会面,雷军崛起,罗永浩找关系见了雷军一面,带着自己的产品设想和营销点子。可惜各说各话,不欢而散。

之后,老罗走自己的道路,各种炒作吸引关注度,开始做手机。这一步,老罗是成功的。他成功利用了小米的示范效应和移动互联网时代自媒体的影响力,通过各种炒作提升自己的知名度,最终拉来了投资,也找到做手机的人。

虽然外界对老罗各种不齿,但是就老罗当时的处境,不用这种手段,根本就无人理睬,也就谈不上做手机。

二、先软后硬做ROM

在老罗做手机的时候,学习小米选择了先做ROM,后做手机的步骤。这个步骤没有问题,做ROM比作手机要容易一点。实际上老罗找到的设计人才是不错的,从第一次ROM发布会看,无论是PPT还是锤子ROM本身,一些设计在审美上都没有问题。这一步老罗也是对,他当时能找到的投资也只能做个ROM,靠发布会吸引更多的风投才能真正作出手机硬件。

三、自己设计硬件做手机

在ROM成功拉到了风投之后,老罗开始自己动手做手机了,设计制造都自己来。很遗憾,这一步老罗低估了难度。

其实,在ROM发布会之后,很多媒体都猜测老罗会找一个靠谱的OEM或者方案厂商来做硬件,锤子只要匹配上自己的锤子ROM就可以出产品了,而老罗没有选择,问题就出在这一步。

到2013年,有安卓系统和高通处理器,做手机的难度相比以前确实小了很多,但是这不意味着随随便便就能把手机做出来。

从设计,到各种测试,到供应链管理,到品控,这是一个需要很长时间来磨合的过程。即使非常有经验的手机厂商,完成这个过程出一个新型号也需要很长时间,远不是做个ROM那么简单。

而锤子直接就自己来了,试图依靠代工厂来解决问题,这是没有经验的表现。当年华为曾经在一款产品上依赖过代工厂,结果被坑的很惨,更不用说批量极少的锤子。

当年魅族是自己的厂子,第一次做M8都是问题多多,况且锤子这种没有硬件制造经验还让别人代工的。锤子今天遇到的各种问题,实际上在这一步决策之后就难以避免了。如果当时锤子把硬件设计制造交给更有经验的厂商,只是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来订制,结果不会像今天这样。

 

四、高调发布产品,提高期望值

硬件产品做出来以后,锤子高调开了发布会,把各个手机厂商都挖苦了一顿,“生来骄傲”的发布了锤子手机。甚至在交货前,还重点宣传了品控优秀。

高调发布其实没有问题,但是到了这个时间点,已经不需要继续博眼球来获取投资,再攻击其他厂商就有点自找麻烦的意思。

本来同行是冤家,你再讽刺挖苦一顿,等到你出问题的时候,就难免成为众矢之的了。

在锤子发货前,老罗对品控情况应该是有数的,代工厂做这种小批量单子的水准业界都有质疑。这个时候老罗再吹嘘提高期望值,就是给自己挖坑了。

事实几天以后就揭晓,你这个时候提升期望值,后来失落太大自然会被打击。雷军也好,OPPO也好,其他厂商都是发布前降低期望值,提升满意度,而老罗偏偏要去提升。

后来质量问题反映强烈和期望值被拉得太高关系很大。

五、傲对媒体,有选择的公关

其他厂商发布会是送门票的,锤子是卖门票;其他厂商发布会媒体自媒体是包食宿机票,还有车马费的,而锤子什么都不管。其他厂商都是广送样机,一些商业味道重的媒体还要给评测费的,而锤子样机只给了很少几家和一些自媒体。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只有几个不算热门的自媒体在拼命夸锤子,给样机的媒体也没说太多好话,其他媒体都是路人。当质量问题的负面新闻出来,想要媒体看情面少转两篇就很困难。都是路人,有什么转什么,还有点击率,为什么不转?

而某些媒体公关做得好的厂商即使产品不那么完美也看不到几篇负面新闻,甚至评论稍微有点负面也会公关下架。

这方面未必要多花钱,媒体也不差这点小钱。发布会后哪怕让工作人员和媒体喝个茶,多交流交流对手机的看法,也不会成为路人。

六、匆忙量产交货,测试不够

小米手机当年其实也是第一次做手机,但是小米做了很长时间的各种测试。工程机大规模发了几轮,改进了几轮,到了30万台的时候也是批次发货。

这个过程实际就是对产能、供应链、品控的测试。当年魅族M8也是公测版开始。因为手机样机、小规模量产,大规模量产出来的东西是完全不同的,得一步一步来逐渐完善,最后正式量产拿出来的东西才能保证基本的品质。

供应链不说,流水线装配的工人也要有个熟练过程。一些设计中的问题要一步步发现改进。

而锤子从发布到交货有点太匆忙,第一批用户充当了测试机小白鼠的角色,而这批用户是先付了钱的。出现问题自然怨声载道。

回顾锤子这两年,初期虽然很多人看不惯,但实际是成功的;后期则问题多多,形成今天的尴尬局面。

很多人说锤子已经完了,这为时过早,锤子的生死关键在投资人。吃一堑长一智,锤子的下一款产品各方面操作肯定会有进步,但是能不能做得出来就要看投资人是否有耐心了。

相关资讯
NAND Flash第三季价格普涨 512Gb以下芯片领涨15%

随着全球存储产业链产能调控深化,2025年下半年NAND Flash市场正式进入上行周期。据集邦咨询、TrendForce等机构监测数据显示,第三季度全品类NAND Flash合约价涨幅已突破预期阈值。其中256Gb-512Gb中低密度芯片价格环比上涨15%-18%,而1Tb以上高容量产品受企业级长协订单缓冲,涨幅维持在5%-8%区间。此番价格跃升标志着行业历时两年的下行周期终结,供给侧改革成效显著。

英伟达消费级PC CPU遭遇设计挑战,量产时间推迟至2026年

据行业权威媒体SemiAccurate最新报告,英伟达代号为N1及N1X的消费级PC处理器因硬件设计问题需重新流片,发布时间由原计划的2025年推迟至2026年。该系列采用4nm制程工艺,定位Windows系统消费级市场,是英伟达重返CPU领域的战略级产品。

英特尔Nova Lake-AX深度解析:2027移动旗舰处理器技术前瞻

据Wccftech及行业供应链消息,英特尔计划于2027年推出代号"Nova Lake-AX"的高端移动处理器。该芯片将首次实现CPU、GPU与高速缓存的深度异构整合,成为品牌史上首款面向笔记本电脑的"Halo"级旗舰解决方案,剑指超便携工作站及高性能游戏本市场。

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结束增长周期,2025年Q2出货量同比收缩4%

国际数据公司(IDC)最新发布的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追踪报告显示,该季度国内手机整体出货量约6900万台,较去年同期下降4%。此次下滑终结了自2023年第四季度以来连续六个季度的增长态势,标志着市场进入周期性调整阶段。

ASML 2025Q2业绩创新高,High NA EUV光刻机首交付,地缘风险引发市场担忧

全球半导体设备龙头ASML公布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核心指标表现亮眼。报告期内实现净销售额77亿欧元,同比增长23.21%;净利润达22.9亿欧元,同比大幅增长44.9%。毛利率53.7%超出预期,新增订单额激增至55.41亿欧元。技术里程碑方面,全球首台第二代High NA EUV光刻机TWINSCAN EXE:5200B完成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