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小体积、便携式生理参数监测仪系统方案

发布时间:2014-07-21 阅读量:1040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读】科技不断发展,现代人对健康生活的意识越来越强,在面对空气质量变差、生活节奏加快、饮食不规律等一系列恶性条件下,人们迫切需要一种监护生理参数的仪器。本文介绍一种基于C8051F330的便携式生理参数监测仪系统方案,它具有体积小、价格低、适用范围广等特点。

热门推荐: 从医疗保健看可穿戴2014的转折

在实际生活中,生理参数监测仪多是基于PC机平台的多参数测量、价格昂贵、体积庞大、不便于移动。现在多数生理参数监测仪无法准确的实时测量人体运动时的生理参数,导致有些人特别是老年人运动强度过大,对身体造成较大伤害。而教练员因无法准确掌握运动员运动时生理参数变化,而不能“因材施教”,有针对性的制定训练方案,所以运动员训练方式都是大众化训练。综上所述,开发一种体积小、价格低,基于嵌入式系统的便携式生理参数监测仪就具有重要的意义。

1 便携式生理参数监测仪系统方案

本系统采用C8051F330作为该系统的单片机。系统整体硬件电路包括电源电路,脉搏传感器电路,温度传感器电路,计步电路,声光报警电路和LED数码管显示电路等,如图1所示。

  

脉搏传感器采用HK-2000A,辅以电平拉高电路使输出脉搏信号满足单片机I/O口的输入高低电平要求,计数通过单片机外部中断0。温度传感器采用 DS18B20,传感器使用Vcc供电。计步模块使用HA35DE,传感器采用Vcc供电,步伐计数通过单片机外部中断1,路程、卡路里等计算通过公式换算。LED数码管采用4位共阴极连体数码管,数码管驱动芯片采用周立功公司的ZLG7289B;系统电源采用单电源3.3 V。

2 便携式生理参数监测仪系统的硬件设计

2.1 脉搏与温度测量电路设计

本系统采用压力型集成脉搏传感器HK-2000测量人体脉搏,直接将脉搏信号转换成数字型脉冲信号输出,其硬件电路如图2(a)所示。脉搏传感器输出的脉冲信号高电平为Vcc=-1.5 V,不足以使单片机识别为逻辑高电平,采用分压式电压提升电路,产生单片机可识别到脉冲信号。

 

本系统采用DS18B20数字型温度传感器,测量结果输出为2 Byte数字信号,测量分辨率为0.1℃。温度测量硬件电路如图2(b)所示。DS1-8B20采用Vcc=3.3 V供电,使I/O线上不需要加强上拉,在转换期间能允许在单线总线上进行其他数据交换。

2.2 计步测量电路设计

本系统采用非电量电测法来实现检测步数,当人行走时,脚、腿、腰部、手臂会产生相应的加速度。通过脚的加速度对步数的检测最准确,本设计要求携带方便,故选择利用腰部运动来检测步数。人体运动示意如图3所示,行走过程中,通过腰部上下的垂直运动,选取每次迈步时的加速度,利用对加速度的峰值检测得到行走的步数。

  

本系统采用3D加速度传感器为核心来感应人体运动,采用HA35DE计步模块测量人体运动步数,计步测量的电路如图4所示。HA35DE采用Vcc=3.3 V供电,2脚计步信号输出为单步脉冲信号,连接到单片机外部中断口。

3 便携式生理参数监测仪系统软件设计

3.1 总体软件结构

本系统采用C8051F020单片机进行处理分析,设置相应的生理参数阈值并对采集信号进行实时显示,还可对超标信号报警,系统的软件总体流程图如图5所示。


扩展阅读:

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物联网系统
TI用于便携医疗的低功耗无线收发器参考设计方案
从医疗保健看可穿戴2014的转折
相关资讯
高速USB接口PCB设计指南:从2.0到3.0的关键技术突破

在现代电子设备中,USB接口已成为数据传输和电力供应的标准配置。一个优秀的USB接口PCB设计不仅能确保信号完整性,还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接口的理论传输速度

国产半导体重大突破!攻克28nm以下e-Flash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8月21日,中国半导体行业迎来里程碑式进展——领开半导体成功研发并量产28nm以下嵌入式闪存(e-Flash)技术,一举打破国外厂商在该领域的长期垄断。这一突破不仅填补了国内高端存储芯片的技术空白,更为国产MCU、汽车电子及AIoT设备的自主可控提供了关键支撑。

特朗普政府芯片入股计划引争议,全球半导体格局或生变!

近日,有外媒报道称,美国特朗普政府正考虑以“国家安全”为由,强行入股包括英特尔在内的三大芯片巨头,以加强对半导体产业的控制。这一消息迅速引发行业震动,外界担忧此举可能重塑全球芯片产业格局,并对供应链产生深远影响。

第106届中国电子展:构建产业新生态,打造全球创新枢纽

​在全球科技竞争格局深刻重构的背景下,中国电子产业正迎来国产替代与自主创新的历史性机遇。第106届中国电子展紧扣《"十四五"规划》制造强国战略,聚焦基础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等"卡脖子"领域,集中展示从材料、设备到应用的国产化突破成果。

高频晶振的接地策略:数字地还是模拟地

在现代电子系统设计中,混合信号PCB的接地策略直接影响电路性能与信号完整性。晶振作为时序控制的核心元件,其接地方式需严格遵循噪声抑制与电流回流路径优化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