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大潮,看MCU如何推动智能创新
【2014创客集市嘉年华暨开发者论坛精彩笔录】

发布时间:2014-07-11 阅读量:1436 来源: 发布人:

【导读】本文整理自意法半导体(ST)公司在 “2014创客集市嘉年华暨开发者论坛”中发表的演讲。演讲中,分享了ST公司对于物联网、智能家居、可穿戴等热门市场的认识,以及他们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以下是演讲的详细内容。

大家下午好!感谢“我爱方案网”能够邀请我过来跟大家做一个交流。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关于ST在物联网或者可穿戴设备,以及更广泛的未来的世界是怎么样的一个关联,还有目前我们在做什么样的工作,以及我们能够给我们在座的——如果你们要开发一些产品——可以提供什么样的支持。


我们面临的市场机遇

当然今天来讲,不管是可穿戴还是物联网,这个是很大的概念。从ST这边来看,我们是分成三个部分,一个是离我们比较远的,我们叫基础设施,对我们来讲,水表、气表我们也是进行了相连,这是一个更广义的概念,是物联网的概念;第二个,我们今天炒得比较热的是智能家居,这个是跟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跟我们家里相关的智能家居;最后所有的都是给我们个人的服务,所以更多是来自于我们对健康的管理,对于人穿戴方面数据的抓取。所以对ST来讲我们有这三方面的区分,能够根据这三个方面的区分我们有不同的芯片可以来做。

当然对于整个市场来讲,大家非常清楚,对未来的市场我们也是非常有信心的。未来的市场会有多大?预计在2018年之前整个设备将有2.1亿的出货量,当然这个包括移动的,包括消费电子,包括一些工业控制的。所以我们为什么所有人对物联网,对于可穿戴,对未来的事业这么热心。

面对大市场,ST已经开始行动

如果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其实所谓的穿戴,或者物联网也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其实在2012年耐克已经发布了第一款运动手环,其实我们最近炒得很热的,我们已经有市场的先锋把它做起来了。其实我们在更早的时候,我们会跟我们主流的合作伙伴,一起为这个应用去设计一些产品出来,同时客户也会给我们一些建议。

另外我们再看看智能手表,2013年SONY推出了第一代的智能手表,今年也推出了第二代智能手表,第一代用的是我们F2的产品线,第二代用的是我们F4的产品线。所以对MC来讲我们也会有性能的提升,后面也能看到F2跟F4的区别。我们看最新的三星的Gear Fit这里面也是用的我们F4的产品线。当然ST在今天这个市场上,其实我们更多的并没有太多的声音是说做一个方案出来,其实我们背后都在默默地支持着这个行业的,不管是领导者还是创先者,还是正在做的客户,如果你们有兴趣可以看我们的一些演示,我背后可以给你们看,其实我们有相应的一些方案可以给到你们。

另外一个,智能家居离不开无线网络,对中国来讲,我们10年前就跟庆科在合作,因为他们在做Wi-Fi的东西,所以今天来讲,不管是智能穿戴还是智能家居,离不开的是无线的部分。

所以今天不管是可穿戴还是智能家居,我们方方面面都在做。因为未来不管是穿戴还是智能家居,手机一定是一个智能终端,但智能终端怎么去优化一个功耗的概念,怎么把传感器的部分再独立开了,这也需要一个MC来做这个辅助功能,所以我们也在跟第三方一起来推MCU。

未来需要什么样的MCU?

刚才我说的那些,其实我们所涉及的MCU大概就是这几个方面,一个是更低成本的MCU,未来不管是智能家居还是可穿戴,这些都是消费电子,智能家居现在我们最低的有做到32美分。还有就是可穿戴,无论是手环还是三星的手表,它对功耗都有很大的耗损的,但是我们做到今天功耗已经有很大的提升。健康管理,我们会提供更好的封装给用户。最高性能,就是要有很高的性能,同时也要有很高的集成度能够支持你产品的设计。

所以纵观整个产品,我们可以覆盖到智能家居、可穿戴式跟健康管理和基础设施。其实谈基础设施的话,我们早就在国内的,不管是做采集器还是路由的部分,他们都有用我们的芯片做一些控制,或者做一个路由的实现。

当然这个从另外一方面来讲,给大家看STM32从性能,从封装来讲怎么去满足到我们的客户做一个更大的考虑,所以首先就要有一个封装的要求,另外就是不同性能的要求,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最低的性能中间到最高的性能,我们都是有一个性能的产品线,所以今天来讲,我今天很偶然的在这边遇到我们一个老朋友——他是我的邻居,只不过最近跟他接触比较少了——他对我们的产品也很感兴趣。刚刚在那边一个做航模的,我问他我说你们这个设计在哪里做的?他说在深圳做的,我说你MCU用的哪家的?他说ST的,他回答这个问题是我意料之中的,因为在今天来讲整个市场里面,不管是做航模还是可穿戴,已经成为一个很通用的平台。我刚刚上午去另外一家做体温识别的,这个其实也是很好的,就是对我们在座的,不管是做智能家居还是穿戴式的设备,你们未来怎么去对你的数据或者对你的用户作出一个保护,可能体温测量也是一个很好的东西。

对ST来讲,我们在更多的方面,在功耗跟性能做一个权衡。因为现在来讲,我们能够想象得到,不管是手表还是未来一些传感性的东西,对性能来讲是有比较高的要求,对功耗也是比较高的要求,所以这两个是两难的问题,所以对ST来讲我们也投入了很多的精力,怎么去优化我们的产品,所谓优化是说提高我们的集成度和提升我们的性能,但是功耗再一个可控的范围之内。所以对我们F4的产品线里面——因为这个产品线我们是要用来做一些可穿戴跟手机项目的应用——对一些动态功耗要求是蛮高的。

其实传统意义上来讲,对功耗来讲,大家可能有一个误区,觉得它是一个电流,其实不光是一个电流,你还要考虑到时间的问题,多长时间能够消耗完,所以我们要考虑的是一个动态功耗的问题。

其实我们今天在国内主流的,不管是腕带还是手表,不管是电动手表还是智能手表,其实我们看到今天面市的80%的都是用ST方案在做。另外来讲,ST我们有提供,不仅是MPU,我们有蓝牙芯片,我们有其他的一些电流管理芯片,所以这个ST不光是一个器件的供应商,它是一个方案的供应商。
   
类似的一个模块告诉你我们在做运动手表,运动手表对我们来说可能不需要用最高性能的,但是不能用300的产品线,所以用的401。它有一些温度计的显示,还可以接陀螺仪。

对于今天来说我们光有这些还不够的,我们还需要软件,所以我们联合我们的第三方提供更多的算法,这个算法更多的是传感器的算法。所以我们看到这部分是做智能腕带的算法,不管是做运动的检测还是睡眠的检测,我们有第三方可以提供这方面的一些算法,我们还有第三方提供运动手表到智能手表,但智能手表是说会需要一些导航,需要一些手势的识别。

最后来讲其实我们还有一个东西,就是做智能手机的,这是另外一个概念,怎么去做智能手机的。所以ST不仅仅是提供一个器件本身,未来我们会跟“我爱方案网”会有更紧密的合作,我们通过这个平台把我们好的产品线提供给每个的创客,每个的爱好者。

这个是我们的一个参考设计,智能腕带的参考设计,这个我们有一个完整的程序在里面,如果说你们感兴趣可以跟我们联系,我们可以提供这个腕带的参考设计配合你们,这个是可以使用的一个参考设计。

我大概需要再讲一讲,因为今天大家比较喜欢的话就是开源,所谓的开源就是需要一个平台,软件可以抄上去,可以自由地去增加一些模块,可以增加一些软件的东西。所以其实在ST,我们从去年到今年我们也开发出一个Nucleo的板子,它除了标准接口以外还有on-board的一个接口。未来你们不管做什么项目都可以去申请到一个,或者购买到一块Nucleo的板子。

最后一个是最新的ST MCU Finder的应用.所以对于ST的MCU穿戴式设备,以及我们目前的产品可以提供哪些方面的支持,大家可以就一些问题做一个交流。谢谢大家!   
相关资讯
2025年Q2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华为以12%增速重登榜首,补贴政策缩减或成下半年变数

市场研究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最新报告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同比小幅增长1.5%。这一温和回升主要由华为与苹果两大品牌驱动,其中华为以12%的同比增速领跑市场,时隔四年重回季度出货量第一宝座,而vivo则以9%的跌幅成为前五厂商中唯一下滑品牌。

三星晶圆代工陷多重困局:良率、制程与客户的三重挑战

三星电子在先进制程领域的最新进展引发业界高度关注。据报道,其3nm及2nm制程良率虽有提升,达到40%以上的量产门槛,但在与行业龙头台积电的较量中,性能和整体良率表现仍存在显著差距。这导致三星在争夺尖端制程大客户方面持续面临严峻挑战。

2025年Q1全球AI智能眼镜剧变:Meta独领风骚,中国芯破局在望

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AI智能眼镜市场迎来戏剧性增长。行业数据显示,该季度全球总销量突破60万台,较2024年同期飙升216%。然而,表面繁荣下隐藏着市场高度集中的结构性失衡——仅Ray-Ban Meta单品牌就贡献了52.8万台的销量,占据全球市场88%的绝对份额。这一现象折射出中国市场的深层困境:尽管雷鸟V3、小米AI眼镜等本土产品已实现稳定供应,但“发布会热度高涨,终端销售遇冷”的尴尬局面仍在持续,产业整体仍处于发展阵痛期。

英伟达市值迫近历史峰值,AI驱动芯片需求爆发

华尔街对人工智能(AI)的空前乐观情绪持续升温,将芯片巨头英伟达推至聚光灯下。该公司市值于盘中交易中一度触及惊人的3.92万亿美元,超越苹果公司在2023年12月创下的3.915万亿美元收盘市值纪录,距离全球市值最高公司的王座仅一步之遥。

电视市场前瞻:2025年总量微调,北美与中国逆势领涨

国际权威调研机构Omdia于7月3日发布最新预测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电视出货量预计达2.087亿台,与2024年同期基本持平,同比微降0.1%。在全球消费电子需求疲软的背景下,北美与中国市场逆势突破,成为驱动行业发展的核心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