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足可穿戴式应用 MCU厂力拼低功耗设计

发布时间:2014-06-27 阅读量:858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读】为了符合大多数穿戴式装置对于低功耗的需求,微控制器(MCU)厂商除戮力将系统待机及操作电流降至最低外,亦致力优化MCU处于睡眠状态的耗电情形,将成为MCU厂能否成功抢进穿戴式市场的重要指标。近年来MCU厂商发力进军可穿戴,STM32系统处理器逐渐被接受。

根据研调机构iSuppli统计资料,2012年MCU全球市场排名中,车用电子大厂瑞萨(Renesas)以4.05亿美元稳坐MCU市场第一名宝座,飞思卡尔(Freescale)则以2.34亿美元位居第二,至于以8位元MCU为主的MicroChip,2012年营收达2.10亿元,名列第三,意法半导体MCU营收则达1.32亿美元,晋升全球第四大MCU厂,而触控厂爱特梅尔(Atmel)则列居第五位,营收达到1.20亿美元。

而英飞凌(Infineon)、恩智浦(NXP)、德州仪器(TI)、东芝(Toshiba)及三星电子(SamsungElectronics)则分别盘据全球MCU厂排行榜中的六到十名。

1

新唐科技微控制器产品中心协理林任烈表示,为了让MCU达到超低功耗的表现,厂商在开发MCU时通常会导入睡眠模式(SleepMode)设计,让MCU在非系统运作高峰期的大部分时间,能够处于低耗电的睡眠状态,进一步降低装置整体运作功耗。

符合穿戴式装置需求的低功耗MCU其操作电流(OperatingCurrent)除须达到180微安培(μA)以下的水准外,在睡眠模式下的待机电流(Stand-byCurrent)也须低于1微安培;不过,当MCU处于睡眠模式时,系统并非完全静止不动,因此如何优化整个装置在MCU处于睡眠模式下的系统设计,让装置更省电,便成了MCU厂商戮力改善的另一重点。

其中,快速唤醒时间即是首要关键。据了解,MCU厂商为了达到节能目的,常在MCU中加入各种运行模式,光是睡眠模式可能就有好几种;以爱特梅尔(Atmel)的SAM4L系列为例,其便可支援睡眠、待机、保存和备用等四种睡眠模式。

因此在多种复杂的运行模式下,如果总是要花上长时间才能让MCU从睡眠模式中唤醒系统,将难以真正降低系统功耗;因此,各家厂商除了导入睡眠模式设计外,亦极为注重如何加速唤醒时间。目前市面上MCU在唤醒时间的表现平均水准约为5~8毫秒(ms),新唐科技NANO系列的唤醒时间则约为6毫秒。

另一方面,MCU与周边感测器、无线射频(RF)元件的传输介面亦攸关MCU是否能达到有效睡眠模式的关键。林任烈解释,由于睡眠模式中MCU与周边元件的运行方式系随着资料传输速度而变动,也就是资料传输速度愈快,MCU与周边元件唤醒/工作模式切换的时间就愈短;因此,串列周边介面(SPI)、I2C、输入/输出(I/O)接脚等传输介面的设计重点就是「抢快」,愈高速的传输介面才能愈快唤醒MCU,并且缩短MCU处理资料的时间,从而让装置更省电。

现在愈来愈多诉求低功耗与高效能的MCU也开始导入可加快记忆体存取速度的多通道直接记忆体存取(DMA)控制器。据了解,DMA控制器能在不唤醒MCU的状态下执行及分配资料存取;亦即,DMA控制器能将多笔资料分配储存至静态随机存取记忆体(SRAM)及快闪记忆体(Flash)中,待记忆体储存至一定容量后再唤醒MCU使其能一次处理多笔资料,让进入睡眠模式的MCU不会被轻易打扰。

除了上述设计环节之外,芯科实验室(SiliconLabs)则是透过优化低功耗感测器介面(LowEnergySensorInterface,LESENSE)和周边反射系统(PRS)的设计,开发出该公司旗下的超低功耗MCU--EFM32Gecko。该MCU即使进入睡眠模式,各周边元件如类比数位转换器(ADC)等,亦能自行配对、自主性撷取与传递资料。

相关资讯
技术赋能 生态共赢——电子制造装备智能化建设的创新路径

在当前全球电子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加速转型的背景下,产业链协同创新已成为突破技术壁垒的关键路径。本次走访聚焦微焦点X-RAY检测、自动化测试烧录一体化、半导体封装工艺等核心技术领域,通过构建"技术攻关-场景验证-生态协同"的三维合作模型,旨在打通从实验创新到规模化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美国被曝秘密植入追踪器监控高端AI芯片流向 严防技术流入中国

美国为防止高端人工智能(AI)芯片通过第三方渠道流入中国,已秘密要求芯片制造商英伟达(NVIDIA)、超威半导体(AMD)等企业在出口至部分国家的AI芯片中植入追踪程序,以便实时监控芯片流向

晶振行业必备术语手册:工程师必收藏(下)

在电子电路设计中,晶振的每一项参数都与产品命运息息相关——哪怕只差0.1ppm,也可能让整板“翻车”。看似最基础的术语,正是硬件工程师每天必须跨越的隐形门槛。

晶振行业必备术语手册:工程师必收藏(上)

在电子电路设计中,晶振的每一项参数都与产品命运息息相关——哪怕只差0.1ppm,也可能让整板“翻车”。看似最基础的术语,正是硬件工程师每天必须跨越的隐形门槛。

3点区分TCXO温补晶振与OCXO恒温晶振

电路板中常用到恒温与温补这两种晶振,恒温晶振与温补晶振都属于晶体振荡器,既有源晶振,所以组成的振荡电路都需要电源加入才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