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十足的可穿戴设备最新充电方式盘点

发布时间:2014-06-6 阅读量:791 来源: 发布人:

【导读】今年苹果的WWDC大会看官们期待已久iWath还是不见踪影,不免让发烧友们感觉失望。无论是从媒体还是厂商,可看出大家都对智能手表、手环、水杯等表现出很大的兴趣,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几种发展中的可穿戴充电方式。

穿戴技术里,大家关注的重点以及收到制约的焦点之一就是电池,相信糟糕的续航能力一定不会被消费者所接受。动不动就要充电的可穿戴设备,必定不会成功。于是,很多厂商开始思考:如何使可穿戴设备的电池,既有适合的大小,足够的续航时间,又有一个理想的充电方式?未来随着可弯曲电池板的出现和使用,让很多充电方式成为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已经为你的设备充满电。不信?就接着往下看吧。

无线充电+太阳能充电技术

1

首当其冲的就是苹果iWatch。近2年一直有传言苹果会推出自家智能手表, 其他制造商已相继发布了智能手表,如三星和索尼。但是现在很多分析师还是认为只有等到“iWatch” 的正式发布,才是迎来这一领域真正的爆发。

援引纽约时报最新的一份报告称,苹果正考虑在 iWatch 加入一些潜在的技术。 相关人士指出,苹果正在测试无线充电技术,相似的技术目前已经应用在诺基亚,Palm和谷歌的一些设备中。 如果采用该技术,iWatch 只需放在无线充电板就可以完成自动充电,免除了插电的麻烦。

苹果为了提高电池寿命,还有可能增加太阳能充电面板,从而让设备即使在白天也可以自动完成充电。此外, iWatch 还可能采用柔性屏,但据纽约时报的消息称,此种屏幕暂时还未能大量生产。

人体热量充电技术

2
人体热量充电技术

韩国高科技研究所的研究员们就发明了这样一种电池。这块薄且易弯曲的电池板可以将人体热量转化为电能给可穿戴式设备充电。这种电池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估计在未来可以减少甚至代替手动充电,无线充电和其他的充电方式。

玻璃纤维是这款充电器的主要组成部分,被粘合在一起形成一块薄片。里面还用到了各种糊剂,以适应体温和环境的温差,从而最终将人体热量转化为电量。

这种设备的好处甚至超越了一般的可穿戴式设备,它可以吸收如机动车辆,机器设备甚至是城市建筑等各种物体散发的热量,将其转化为可用的电能,最后反过来为这些设备和建筑充电。

磁力充电技术

3
MOTO360

虽然离正式发布还有一段时间,但是Moto 360智能手表已经成为了最近关注度最高的数码产品之一。根据之前的报道,将搭载Android Wear操作系统的Moto 360与三星Galaxy Gear、LG G Watch等同类产品相比在外形上更像传统手表,圆形的表盘设计更显古典和高雅。且不谈论其功能如何,单凭外观设计Moto 360就已经略胜一筹了。不仅如此,最近摩托罗拉英国部门负责人Philip Worth向媒体透露Moto 360将采用磁力感应无线充电技术,该技术要比目前Lumia 920等旗舰机型使用的无线充电技术更为先进。

与智能手机不同,大部分用户其实并不愿意为智能手表充电,更别说还要用普通USB线缆了,因此无线充电技术对于智能手表来说似乎更有意义,而前段时间高通推出的Qualcomm Toq智能手表就已经具备无线充电功能。据悉,倍受瞩目的Moto 360预计将于今年7月正式登场,虽然价格未定,但是最近有消息称Moto 360的售价仅为249美元(约合人民币1552元)。

纤维电容器供电

4
衣服纤维

一种可织进衣物中的纤维电容器,从而为可穿戴式医疗监测器供电。该超级电容器紧密结合由石墨烯与碳奈米管合成的纤维,因而能像一般薄膜锂电池一样储存能量。科学家们预期这种纤维超级电容器可织进服饰中,为家中的医疗电子装置供电;或是为野外士兵的通讯装置供电。

纤维元件进行10,000次充电/放电周期的测试了,它仍然能够维持原有性能的93%,而传统的充电电池甚至还达不到1,000次周期的使用寿命。

美国凯斯西储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教授LimingDai解释,大部份的超级电容器都具有高功率密度,但能量密度低,这表示能够快速充电并提升电力,但却无法持续长时间。相反地,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但功率密度低,表示电池可维持长时间作业,但却无法快速提供巨大能量。

相关阅读

【爱科普】电池用久了为何电量会越少?纳米晶体作怪

相关资讯
低成本玩转Bode分析!共模扼流圈让普通示波器秒变网络分析仪神器

在电子工程领域,频率响应分析(Bode分析)一直是电路设计和调试的重要工具。然而,专业网络分析仪的高昂价格让许多人望而却步,一个令人惊喜的解决方案——共模扼流圈与示波器的黄金组合,可以极低成本实现专业级Bode分析。通过巧妙利用共模扼流圈的独特特性,配合普通示波器的基本功能,即使是预算有限的爱好者也能获得准确的频率响应曲线。

高速USB接口PCB设计指南:从2.0到3.0的关键技术突破

在现代电子设备中,USB接口已成为数据传输和电力供应的标准配置。一个优秀的USB接口PCB设计不仅能确保信号完整性,还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接口的理论传输速度

国产半导体重大突破!攻克28nm以下e-Flash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8月21日,中国半导体行业迎来里程碑式进展——领开半导体成功研发并量产28nm以下嵌入式闪存(e-Flash)技术,一举打破国外厂商在该领域的长期垄断。这一突破不仅填补了国内高端存储芯片的技术空白,更为国产MCU、汽车电子及AIoT设备的自主可控提供了关键支撑。

特朗普政府芯片入股计划引争议,全球半导体格局或生变!

近日,有外媒报道称,美国特朗普政府正考虑以“国家安全”为由,强行入股包括英特尔在内的三大芯片巨头,以加强对半导体产业的控制。这一消息迅速引发行业震动,外界担忧此举可能重塑全球芯片产业格局,并对供应链产生深远影响。

第106届中国电子展:构建产业新生态,打造全球创新枢纽

​在全球科技竞争格局深刻重构的背景下,中国电子产业正迎来国产替代与自主创新的历史性机遇。第106届中国电子展紧扣《"十四五"规划》制造强国战略,聚焦基础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等"卡脖子"领域,集中展示从材料、设备到应用的国产化突破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