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6-5 阅读量:692 来源: 发布人:
热门活动:压力传感器、wifi模块、精密电阻样片申请ing~~
针对电压测量的精度问题,解决方案是采用静电计配置的高阻抗放大器,因此来自测试节点的放大器输入电流就微乎其微。为使输入电流值尽可能低,传统上都把场效应晶体管 (FET) 用在这些电路的输入端。FET 一般是低电压器件,并会引起难以消除的电压失调不确定性。虽然具有包括 FET 输入的单片式放大器,但它们通常是非常低电压的器件 (特别是那些采用典型 CMOS 制作方法的放大器),因此其适用范围局限在高电压应用。可以考虑一下 LTC 6090,这是一款精度在 mV 以内并能处理超过140VP-P 信号摆幅的 CMOS 放大器,非常适合于解决上述问题。
LTC6090 可轻松地解决高电压检测问题
LTC6090 在单个器件中整合了一组独特的特性。其 CMOS 设计特性在高输入阻抗和“轨至轨”输出摆幅中提供了极限,但与采用 5V 供电的典型 CMOS 器件不同,LTC6090 能采用高达 ±70V 电源运作。而且,该器件在小信号领域中也可占有一席之地,其具有低于 500μV 的典型 VOS 和 11nV/√Hz 的电压噪声密度,从而可提供惊人的动态范围。高压操作可能会带来显著的功耗,因此 LTC6090 提供了耐热性能增强型 SOIC 或 TSSOP 封装。这款器件具有过热输出标记和输出停用控制功能,因而无需额外的电路即可提供灵活的保护措施。
图1 高电压精准基准
准确的 50.00V 基准
LTC6090 能在采用单电源运作的情况下提供 140V 输出电平,因此放大一个高质量 5V 基准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可采用准确的电阻器网络以保持精度。LT®5400 高精度电阻器阵列可处理高达 80V 的电压,所以对于数值为 10 的增益而言,利用 10:1 比例版本是一种产生准确 50V 校准电源的简易方法,并无需进行任何的调节。图 1 示出了一款以优于 0.1% 准确度将 LT6654A 5.000V 基准放大至 50.00V 的电路。该电路的供电电压范围为 55V至 140V,而 65V 是一种由任选的便携式电源 (示于图 2 的一部分) 所提供的可用电源电压。
图2 用于数字电压表的缓冲探头
LTC6090 采用一个 1μF 输出电容进行设置,以提供卓越的负载阶跃响应。该电容通过一个电阻实现了与运算放大器的隔离,并形成一个针对 700Hz 以上频率的有效降噪滤波器。高精度 LT5400A-3 电阻器网络提供了 0.01% 匹配准确度的 10k/100k 电阻,再加上高阻抗 CMOS 运放输入端上没有负载,故而可形成一个高度准确的放大因子。LTC6090 输入失调电压产生的误差 < 0.03%,而 LT6654A 引起的误差则 < 0.05%。图 1 所示的整个电路大约吸收 4mA 静态电流,并且能驱动 10mA 负载。
简单的大信号缓冲器
LTC6090 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普通的单位增益稳定型运算放大器,因此设计一个静电计级别的缓冲器级是十分简单,可利用典型的单位增益电路提供 100% 的反馈。完全不需要分立式的 FET 或浮动偏置电源。
如图 2 所示,LTC6090 可容易地利用一个分离型电源 (例如:小型反激式转换电池电源) 来供电。这款基本电路能在高阻抗电路中提供精准的电压测量,并准确地处理信号摆幅至任一电源轨的 3V 内 (在本例为 ±62V)。由于输入漏电流通常低于 5pA,因此对于接近 1GΩ 的源阻抗来说,电路负载的影响基本上是微不足道的 (< VOS)。可用的全摆幅频率响应超过 20kHz。
结论
LTC6090 是一款独特且通用的高电压 CMOS 放大器,其可实现简化的高阻抗和 / 或大信号摆幅、以及非常宽动态范围的放大解决方案。
近期,台积电(TSMC)宣布酝酿调涨晶圆代工报价10%,引发全球半导体产业链高度关注。英伟达(NVIDIA)CEO黄仁勋公开表示,尽管台积电先进制程价格高昂,但其技术价值与产能保障“非常值得”,此举被业界视为对台积电定价策略的强力背书,亦凸显双方在AI芯片领域的深度绑定。
在全球人工智能算力需求激增的背景下,光互连技术正经历革命性突破。2025年5月15日,博通(Broadcom)正式发布第三代单通道200G共封装光学(CPO)产品线,标志着光电子集成技术进入全新发展阶段。该技术突破不仅解决了超大规模AI集群的带宽瓶颈,更通过系统性创新重构数据中心架构设计逻辑。
全球权威调研机构Mercury Research于5月17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AMD在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多项市场突破。在x86处理器领域,该企业凭借技术创新和产品组合优化,在服务器、桌面及移动端市场均取得显著增长,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在全球科技博弈背景下,美国对华AI芯片出口限制政策持续升级。腾讯总裁刘炽平在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会上明确表示,腾讯已具备应对供应链风险的充足储备与技术创新能力,标志着中国AI产业正加速走向自主化发展道路。本文结合产业动态与政策趋势,剖析中国AI产业的战略转型与突破路径。
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加速重构的背景下,荷兰半导体设备巨头ASM International(以下简称“ASM”)近期通过一系列战略调整引发行业关注。2025年5月15日,该公司宣布将通过转嫁关税成本、加速美国本土化生产及优化全球供应链,应对地缘政治风险与贸易壁垒。面对美国近期加征的“对等关税”政策(涵盖钢铁、汽车等商品,未来可能扩展至半导体领域),ASM展现出显著的供应链韧性:其亚利桑那州工厂即将投产,新加坡基地产能同步扩充三倍,形成“多区域制造网络”以分散风险。与此同时,中国市场成为其增长引擎——2025年中国区销售额或突破预期上限,占比达总营收的20%,凸显其在差异化竞争中的技术优势。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反映了半导体设备行业对关税政策的快速响应,更揭示了全球产业链从“效率优先”向“安全韧性”转型的深层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