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仪博通先后退出,手机芯片谁统江湖?

发布时间:2014-06-4 阅读量:917 来源: 发布人:

【导读】继德州仪器宣布退出之后6月2日,美国上市的博通公司宣布将放弃其手机基带芯片业务,寻求出售或者关闭。而在不久之前,英伟达CEO黄仁勋曾公开表示,大众化的、主流的手机不是英伟达的目标。两家国际大厂相继退出这一仍在增长的市场,可以看出竞争到了何种惨烈的程度,市场虽大,却容纳不下太多的玩家。“弱肉强食,适者生存”。

智能手机出货量的爆发性增长曾推动博通公司、德州仪器等芯片企业的移动芯片业务快速发展。但是随着4G时代的到来,手机芯片市场开始出现集中化趋势。业内人士认为,在博通公司宣布退出之后,可能还有会更多企业退出手机芯片市场。

博通无奈退出


LTE时代的来临,让高通巩固了在手机芯片领域的领先地位,据Strategy Analytics统计,2013年第三季度,高通基带收入全球份额达到66%。博通LTE技术研发进度落后于高通,2013年收购瑞萨4G芯片部门后仍然步履缓慢,甚至落后于Marvell和英特尔,没能赶上4G发展的盛宴。

LTE领域难以匹敌高通,在低端市场,博通也已经不是联发科们的对手。FBR Capital Market的分析师指出,目前在手机基带芯片市场,高通份额超过64%,联发科和英特尔分别为12%和8%,博通在2013年第一季度的数字仅为4%。

曾有分析师表示,要想在手机芯片市场继续生存,份额不能低于10%,这个判断到现在可以说仍然适用。博通放弃手机基带芯片的原因,一些分析师认为是“严重亏损”、“无利可图”,这是表面原因,财大气粗的博通完全能够支持;根本原因是手机产业的两极分化,让博通“高不成低不就”,失去了发展的机会。

庞大的中国市场是高通最重要的利润来源,也是联发科、展讯等厂商的生存根本,却是压倒博通的最后一根稻草。 “虽然博通收购了瑞萨4G芯片部门,但还是没有得到TD技术储备,面对蓬勃发展的中国大陆4G市场仍只能望梅止渴。中国移动轰轰烈烈的五模运动可能摧毁了博通高层最后一搏的希望,出售基带业务也就摆上了台面。” 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王艳辉表示。

谁来接盘?

虽然博通希望出售基带芯片业务,但情况并不乐观,甚至博通自己也做好了关停的准备。华强电子产业研究所首席分析师潘九堂认为,买家可能是苹果或者中国厂商,“有钱的不想买,想买的没有钱,可能很难卖掉。”

Ascendiant资本市场的分析师Cody Acree评价说,想要在基带业务立足的厂商,早就已经进场了,而且经营的比博通还成功。此话不尽然,国内部分厂商经营基带业务也许不算成功,不仅展讯在LTE基带领域进展尚嫌不足,在通话平板大行其道下,瑞芯微、全志科技等平板AP龙头厂商也渴求基带技术。只是以博通基带业务的体量,国内厂商恐怕无力接盘,而且瑞芯微近日和英特尔的战略合作,也为其他平板AP厂商指明了一条获取基带芯片的更好途径。

王艳辉认为,这块业务有没有价值取决于买家的用途,目前来看潜在买家并不多。曾经飞思卡尔(Freescale)出售基带业务鲜有问津,只好分拆出售,最终不知结果。德州仪器(TI)基带业务也是无人问津最终被迫解散。博通基带芯片业务潜在的买家只有苹果和三星,但两家概率都不会大,博通很有可能也是将基带部门直接砍掉。“too late”,一位行业资深人士感叹。

手机芯片市场最终决战

激烈的竞争已经迫使多家大牌厂商选择退出手机基带芯片市场,比如德州仪器(TI)、意法半导体、爱立信。随着英伟达、博通的相继退出,剩下的手机基带芯片厂商已经不多了。目前仍在江湖上混的,只有高通、英特尔、Marvell、联发科、展讯、RDA等寥寥数家。

但这并不是最终的结局,激烈的淘汰赛仍在继续,业界现在担忧,Marvell能否挺过这一关。Marvell目前在LTE领域表现不俗,几款由中国Team定义的芯片市场反响也很好,但是战争太残酷,最终活下来的,将只有几家市场表现最好的厂商。

王艳辉认为,目前来看LTE基带芯片主要以高通、Marvell为主,但随着下半年联发科、展讯方案的成熟,相信Marvell也会走下坡路,未来手机芯片市场高通、联发科、展讯分食市场格局不会有大的改变,除高通外,欧美公司逐步退出是必然趋势。

不过,博通的出局,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对英特尔是一大利好。英特尔手机芯片 “二进宫”,屡败屡战且越战越勇,近日和瑞芯微结盟,重点突破通话平板市场。英特尔拥有更加雄厚的资本和工艺优势,在“剩者为王”的手机芯片市场决战中,有望成为最终剩下的玩家之一。
相关资讯
台积电涨价10%背后:黄仁勋的“价值论”与全球芯片博弈

近期,台积电(TSMC)宣布酝酿调涨晶圆代工报价10%,引发全球半导体产业链高度关注。英伟达(NVIDIA)CEO黄仁勋公开表示,尽管台积电先进制程价格高昂,但其技术价值与产能保障“非常值得”,此举被业界视为对台积电定价策略的强力背书,亦凸显双方在AI芯片领域的深度绑定。

博通第三代200G CPO技术重塑AI算力基础设施格局

在全球人工智能算力需求激增的背景下,光互连技术正经历革命性突破。2025年5月15日,博通(Broadcom)正式发布第三代单通道200G共封装光学(CPO)产品线,标志着光电子集成技术进入全新发展阶段。该技术突破不仅解决了超大规模AI集群的带宽瓶颈,更通过系统性创新重构数据中心架构设计逻辑。

AMD 2025年Q1 x86处理器市场表现深度分析

全球权威调研机构Mercury Research于5月17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AMD在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多项市场突破。在x86处理器领域,该企业凭借技术创新和产品组合优化,在服务器、桌面及移动端市场均取得显著增长,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中国AI产业突破封锁的韧性发展路径及未来展望

在全球科技博弈背景下,美国对华AI芯片出口限制政策持续升级。腾讯总裁刘炽平在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会上明确表示,腾讯已具备应对供应链风险的充足储备与技术创新能力,标志着中国AI产业正加速走向自主化发展道路。本文结合产业动态与政策趋势,剖析中国AI产业的战略转型与突破路径。

重塑全球供应链格局:ASM International战略布局应对贸易壁垒

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加速重构的背景下,荷兰半导体设备巨头ASM International(以下简称“ASM”)近期通过一系列战略调整引发行业关注。2025年5月15日,该公司宣布将通过转嫁关税成本、加速美国本土化生产及优化全球供应链,应对地缘政治风险与贸易壁垒。面对美国近期加征的“对等关税”政策(涵盖钢铁、汽车等商品,未来可能扩展至半导体领域),ASM展现出显著的供应链韧性:其亚利桑那州工厂即将投产,新加坡基地产能同步扩充三倍,形成“多区域制造网络”以分散风险。与此同时,中国市场成为其增长引擎——2025年中国区销售额或突破预期上限,占比达总营收的20%,凸显其在差异化竞争中的技术优势。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反映了半导体设备行业对关税政策的快速响应,更揭示了全球产业链从“效率优先”向“安全韧性”转型的深层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