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才不是一个没有故事的新设备

发布时间:2014-06-3 阅读量:658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读】可穿戴设备如今已经成为一股风潮,从蓝牙耳机到健身腕带,再到谷歌眼镜,这些产品将数字时代最尖端的科技呈现在我们面前。下面小编将简单介绍一下可穿戴设备的简史,细说一下可穿戴的“前生今世”。

可穿戴设备如今已经成为一股风潮,从蓝牙耳机到健身腕带,再到谷歌眼镜,这些产品将数字时代最尖端的科技呈现在我们面前。其中有些产品可以独立工作,有的则需要与智能手机相互配合使用。当然,所有人都想知道,可穿戴设备是否会像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那样涌入企业市场。

最新整理了可穿戴设备的发展简史,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这类产品的发展状况。从中不难看出,如果能够广泛普及,谷歌眼镜这样的设备有可能会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Pulsar计算器手表首开先河

Hamilton Watch推出的Pulsar计算器手表
Hamilton Watch推出的Pulsar计算器手表
 
可穿戴设备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1762年,彼时,约翰·哈里森(John Harrison)发明了怀表。但我们还是决定将这一技术的起始时间定在1975年,也就是Hamilton Watch推出Pulsar计算器手表的那一年。那款产品一时间成为了男性时尚的代名词,甚至连时任美国总统的杰拉尔德·福特(Gerald Ford)也想要一块这样的手表。

头戴式设备出现

头戴式设备
头戴式设备
 
1977年:CC Collins为盲人开发了一款可穿戴设备,使用头戴式摄像头将图像转换成背心上的触觉网格。

1979年:索尼推出Walkman卡带随身听。

1981年:史蒂夫·曼恩(Steve Mann)设计背包式电脑,具备了文本、图像和多媒体功能以及头盔式显示器。

1984年:卡西欧开发Casio Databank CD-40,这是全球最早的一批能够存储信息的数字手表之一。

1989年:Reflection Technology开发Private Eye头戴式显示屏。

1990年:Olivetti推出一款胸章,可以将用户的ID发送到办公楼上的红外接收器,从而追踪用户所在位置。

1993年: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KARMA增强现实系统,其中包含了一台Private Eye头戴式显示屏。

1994年:多伦多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款腕式电脑,将键盘和显示屏固定在前臂上。

1998年:Trekker根据曼恩的成果推出了商用产品,售价1万美元。

1999年:RIM(现已更名为“黑莓”)推出首款产品——RIM 850双向寻呼机。

2000年:全球首款蓝牙耳机发货。

健身领域开始受到关注

nike+图片
nike+图片
 
2006年:耐克的苹果团队开发了一款记录行走距离和速度的设备,需要与iPod Nano配合使用,售价20美元。

2008年:Fitbit推出首款健身设备,可以夹在衣服上,并追踪用户的步数、行走距离、热量消耗、运动强度和睡眠状态,售价99美元

Looxie推出可以固定在耳朵上的可穿戴摄像头,每天最多能记录10小时视频。售价200美元。

2010年:Brother推出AiRScounter头戴式显示器,可以将大小相当于14英寸屏幕的内容投影到用户前方1米左右的地方。

Eurotech Group开发Zypad,这是一款固定在手腕上的小型触屏电脑。

2011年:Jawbone推出Up健身腕带,可以追踪睡眠、运动、饮食状况,并与智能手机应用关联,售价130美元。

谷歌眼镜和智能手表吸引眼球

智能化穿戴设备
智能化穿戴设备
 
2012年:索尼推出SmartWatch,使用蓝牙与Android手机相连,售价150美元。

Pebble发布Pebble Watch,提供健身和健康追踪、上网、语音导航等功能。可以使用蓝牙技术与智能手机应用相连,零售价为250美元。

2013年:谷歌向部分用户推出测试版谷歌眼镜。谷歌眼镜是一款固定在眼镜上的光学头戴显示器,可以通过语音控制,而且能够利用WiFi网络上网。

全球第一大Android智能手机制造商三星发布Galaxy Gear智能手表,可以使用蓝牙与Android智能手机相连。

日本汽车制造商日产发布Nismo智能手表,可以为驾驶员提供平均时速、油耗和驾驶员心率等信息。售价120美元。

Misfit推出水下物理活动监控器Shine。

2014年:有关苹果iWatch的传言甚嚣尘上,这可能是一款能够通过WiFi上网的智能手表。
相关资讯
低成本玩转Bode分析!共模扼流圈让普通示波器秒变网络分析仪神器

在电子工程领域,频率响应分析(Bode分析)一直是电路设计和调试的重要工具。然而,专业网络分析仪的高昂价格让许多人望而却步,一个令人惊喜的解决方案——共模扼流圈与示波器的黄金组合,可以极低成本实现专业级Bode分析。通过巧妙利用共模扼流圈的独特特性,配合普通示波器的基本功能,即使是预算有限的爱好者也能获得准确的频率响应曲线。

高速USB接口PCB设计指南:从2.0到3.0的关键技术突破

在现代电子设备中,USB接口已成为数据传输和电力供应的标准配置。一个优秀的USB接口PCB设计不仅能确保信号完整性,还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接口的理论传输速度

国产半导体重大突破!攻克28nm以下e-Flash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8月21日,中国半导体行业迎来里程碑式进展——领开半导体成功研发并量产28nm以下嵌入式闪存(e-Flash)技术,一举打破国外厂商在该领域的长期垄断。这一突破不仅填补了国内高端存储芯片的技术空白,更为国产MCU、汽车电子及AIoT设备的自主可控提供了关键支撑。

特朗普政府芯片入股计划引争议,全球半导体格局或生变!

近日,有外媒报道称,美国特朗普政府正考虑以“国家安全”为由,强行入股包括英特尔在内的三大芯片巨头,以加强对半导体产业的控制。这一消息迅速引发行业震动,外界担忧此举可能重塑全球芯片产业格局,并对供应链产生深远影响。

第106届中国电子展:构建产业新生态,打造全球创新枢纽

​在全球科技竞争格局深刻重构的背景下,中国电子产业正迎来国产替代与自主创新的历史性机遇。第106届中国电子展紧扣《"十四五"规划》制造强国战略,聚焦基础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等"卡脖子"领域,集中展示从材料、设备到应用的国产化突破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