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可穿戴设备市场主流芯片厂商

发布时间:2014-05-28 阅读量:1135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读】选择一款合适的芯片对目前十分火爆的可穿戴设备十分重要,好的芯片不仅可以降低设备功耗和成本,还能带来优异的性能。今天,小编就为各位带来可穿戴设备市场主流芯片厂商,看看这些业界大佬们的可穿戴设备芯片到底有哪些优势?

高通:移动芯片大佬(研发中)

高通已经成为最具影响力的移动芯片制造商之一,该公司的系统级芯片目前已被大量智能手机使用,从低端机到旗舰机。随着可穿戴市场的发展,高通企图将这种优势延续到方兴未艾的可穿戴设备领域。


近日,高通CDMA技术总裁Eddie Chang表示,为了与联发科竞争,高通已经在研发针对可穿戴设备的处理器芯片,距离量产已经不远。他还暗示年底将会看到搭载高通处理器芯片的可穿戴设备。

目前,可穿戴市场还在摸索阶段,还没有针对可穿戴来定义的一种处理器和架构标准,大家蜂拥而至,各自为政,难免遭遇尴尬局面。

但是它实际上是一个有前景的领域。电子创新网张国斌曾表示,“可穿戴市场现在还处于启动前的前期混乱时代,这个市场很大,不是一两家公司可以吃下来的,它需要很多公司参与这个领域。只有当真正有面对穿戴产品的处理器架构、有成熟的商业模式的时候,这个市场才能起飞。”

博通BCM4771面向低功耗可穿戴设备

今年3月份,博通宣布推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SoC芯片BCM4771,专门面向大众市场的低功耗可穿戴设备。

BCM4771采用了40纳米制程技术,内含的传感集线器可以整合传感器输入数据、运行芯片上的算法,以侦测使用情境。另外还可以持续对用户活动水平以及历史位置进行监控,以提高测量精度,并提供带有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追踪的健身应用。


该款芯片还通过集成通用传感集线器降低了总物料清单成本(BOM),通过架构的创新和多种节电技术可使功耗降低75%。

CITE创新产品与应用奖评选委员会相关专家点评道:“BCM4771不仅是业界首款用于GNSS单芯片解决方案,也是业界首款用于可穿戴设备的全球定位芯片。”

飞思卡尔:Kinetis全球最小芯片

飞思卡尔今年3月份在德国纽伦堡发布了全世界最小的32位MCU芯片,名为Kinetis MCU KL03。

这款芯片的体积仅为1.6×2.0毫米,比前一代产品减少了15%,电能利用提升了10%。全球市场营销和业务开发总监拉杰夫·库马尔(Rajeev Kumar)表示,“ 新的Kinetis MCU KL03以更小的体积为为设计人员提供了更大的发挥空间,让他们不受限制地设计新产品。”


这款芯片集成了48MHz的ARM Cortex-M0+核心,内存为32K,具有低功耗UART和安全的实时时钟,使用温度为零下40度至85度。通过使用轻量级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可以将数据与其他设备相传输。

Kinetis MCU KL03将于6月全面投产,预计售价为0.75美元(约4.7元人民币),最低发货量为10万颗。

北京君正:Newton平台

处理器开发商北京君正于今年4月初发布Newton参考设计平台,Newton平台采用公司JZ4775低功耗高性能应用处理器,在一块只有SD卡大小的板子上集成了CPU、Flash、LPDDR、WIFI、Bluetooth、FM、NFC、PMU、9轴MEMS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心电传感器等所有器件。该平台具有从几十兆到1GHz的超强计算能力,超低功耗,超小尺寸,提供灵活的扩展接口,并具有联网功能。


目前已为中国大陆多家智能手表制造商采用,预计基于Newton开发的穿戴式装置最快会在2014年底前陆续亮相。

另外,该公司近日还表示,为了面向可穿戴式设备和物联网市场,已经规划了一系列芯片解决方案Mirage M系列芯片M150和M200。

M150面向中高端市场,在JZ4775芯片的基础上叠封128MB LDDR1,芯片封装尺寸进一步减少为11X11mm,功耗和成本进一步降低,同时能够支持完整的Android Wear操作系统。

而M200针对智能手表和智能眼镜等市场特殊设计的一款高端定制芯片,采用40nm的生产制程,运行功耗更低,公司通过精细的设计在待机功耗上有本质的提升。该芯片将采用双核设计,支持高效能和低功耗、3D图形加速、720p摄像压缩以及语音唤醒功能,支持MIPI图像显示和采集接口,同时具有ISP图像处理功能,在存储器接口上支持LPDDR2。

M系列芯片已经投片,预计下半年推向市场。

联发科Aster 业界最小的可穿戴解决方案

4月23日,联发科举办“Everyday Genius—创造无限可能”全新品牌发布会,首次向外界展示了针对可穿戴设备产品解决方案的Aster 2502芯片。


这款芯片是专为可穿戴产品设计,除了必要的微控制器、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以及传感器、相机等,还整合了GPS、低功耗蓝牙等无线传输功能,兼容安卓和苹果操作系统,代工厂是深圳老牌智能手表制造厂商深圳哈波智能科技。

联发科表示这一解决方案,仅5x5毫米大小,是目前业界最小的可穿戴解决方案。Aster将在今年2-3季度出货。

英特尔Edison芯片

在今年的CES上,英特尔CEO科再奇推出可穿戴设备芯片Edison。


Edison是基于去年9月发布的Quark芯片技术的新计算芯片,仅有一张普通的SD卡大小。这块芯片是基于22纳米技术,内置WiFi与蓝牙连接功能,并拥有灵活可拓展I/O功能,支持Linux和开源软件,适用于超小型和低功耗的广泛物联网设备、智能消费产品以及可穿戴设备。

Edison将于今年年中上市。在Edison芯片的背后,英特尔中国研究院进行了长达四年的研发。

另外,最近英特尔将投资58亿美元,升级改造它在以色列南部的一家22纳米芯片工厂,以生产全新的10纳米芯片,这种芯片将被用于可穿戴式智能设备、物联网组件等产品中。

或许是因为已经错失智能手机的一波浪潮,英特尔寄望于可穿戴设备。今年在多个场合英特尔高管都表露出对这一领域的重视,并在可穿戴领域大范围布局。

扩展阅读:

抢滩可穿戴,芯科全球首款数字紫外线传感器IC方案
解读君正高度优化可穿戴方案—Newton平台
【看图说话】透过大数据看可穿戴设备需求状况
相关资讯
低成本玩转Bode分析!共模扼流圈让普通示波器秒变网络分析仪神器

在电子工程领域,频率响应分析(Bode分析)一直是电路设计和调试的重要工具。然而,专业网络分析仪的高昂价格让许多人望而却步,一个令人惊喜的解决方案——共模扼流圈与示波器的黄金组合,可以极低成本实现专业级Bode分析。通过巧妙利用共模扼流圈的独特特性,配合普通示波器的基本功能,即使是预算有限的爱好者也能获得准确的频率响应曲线。

高速USB接口PCB设计指南:从2.0到3.0的关键技术突破

在现代电子设备中,USB接口已成为数据传输和电力供应的标准配置。一个优秀的USB接口PCB设计不仅能确保信号完整性,还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接口的理论传输速度

国产半导体重大突破!攻克28nm以下e-Flash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8月21日,中国半导体行业迎来里程碑式进展——领开半导体成功研发并量产28nm以下嵌入式闪存(e-Flash)技术,一举打破国外厂商在该领域的长期垄断。这一突破不仅填补了国内高端存储芯片的技术空白,更为国产MCU、汽车电子及AIoT设备的自主可控提供了关键支撑。

特朗普政府芯片入股计划引争议,全球半导体格局或生变!

近日,有外媒报道称,美国特朗普政府正考虑以“国家安全”为由,强行入股包括英特尔在内的三大芯片巨头,以加强对半导体产业的控制。这一消息迅速引发行业震动,外界担忧此举可能重塑全球芯片产业格局,并对供应链产生深远影响。

第106届中国电子展:构建产业新生态,打造全球创新枢纽

​在全球科技竞争格局深刻重构的背景下,中国电子产业正迎来国产替代与自主创新的历史性机遇。第106届中国电子展紧扣《"十四五"规划》制造强国战略,聚焦基础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等"卡脖子"领域,集中展示从材料、设备到应用的国产化突破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