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低十倍!国内团队推出360°测距扫描激光雷达RPLidar

发布时间:2014-05-14 阅读量:3538 来源: 发布人:

【导读】机器人在从工业走向家庭的过程中,面临着许多问题,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太贵了。近日,国内团队RoboPeak推出低成本激光雷达RPLidar,能够对周围环境进行 360 度测距扫描,而售价仅为普通工业级激光雷达的十分之一。

RPLidar 是一款能够对周围环境进行 360 度测距扫描的激光雷达。它的设计初衷就是成为一个消费级产品能用的传感器。作为移动机器人用来定位、建模的重要传感器激光雷达,成本一般在数万元(最低档近一万,中档产品在几万)。如果你打定主意做一台家家都买得起的机器人,那你显然不能用那些动辄数万元的工业级传感器。RPLidar 目前的售价为 2399 人民币,它的出现为开发消费级机器人产品带来了可能性。创始人陈士凯称,如果市场反应良好,他们有信心日后将价格做到千元以下。
360 度测距扫描的激光雷达RPLidar
360 度测距扫描的激光雷达RPLidar

它是如何将成本降到工业级产品的十分之一,同时又保证性能的呢?据开发团队介绍,过去传统的激光传感器通过高精度的光学和机械部件来保证性能,而他们采用了相对普通、更便宜的光学和机械部件,但利用先进的算法处理来弥补了性能(请注意:近年来许多传感器都在走这样的路线,即使用普通原件 + 独特算法,典型如Leap Motion)。再加上不需要应对工业极端环境。所以成本一下子就降下来了。

虽然无法像工业品那样应对极端条件,但对于普通生活环境来说,RPLidar 的性能已经足够,据称在一些方面甚至达到了中低档的工业级激光雷达的效果。

机器人从业者和爱好者阿杰,在第一时间预定并试用了 RPLidar。他这样评价道:”从这一版本来看,还有很多改进的余地,譬如帧率低、采样角度不如工业级稳定等等。但是扫描出来图像非常棒,比很多中低端的工业级设备都要好。所以对于一些特定的使用场景很适合,譬如做 SLAM(定位与地图构建)。“

演示视频:



这款产品已经上市,目前面向的客户是机器人的厂商,以及机器人爱好者、开发者。据陈士凯透露,目前已经有多家国内外的厂商联系到他们,研究 RPLidar 能否用在他们的清洁机器人和飞行器上。

谈到未来的发展方向,Robopeak 团队希望首先通过激光传感器切入这一市场,并不断完善这一产品。然后考虑为开发者提供整机的解决方案。最终找到机会直接开发面向终端消费者的产品。

总结

RPLidar 不仅对于机器人开发者有意义,而且为室内定位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值得大家去思考和探索。而且我预测,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低价部件搭配优秀算法的传感器出现,伴随智能设备一起进入我们的生活。希望有更多这样敢于尝试的产品将来出现在国内创业圈中。

关于 robopeak

robopeak 过去是一支由技术爱好者组成的团队,09 年成立。创始人陈士凯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曾就职于英特尔公司。团队的成员最初都是他的同学和同事们,兼职运作。早在 2010 年,他们就开始研究激光传感器并确定方案,经过多年和开发,一直到 2012 年,他们终于将其产品化,2012 年底他们开始准备量产。去年年底,团队开始公司化运作。目前有 5 位合伙人,都是技术出身。
相关资讯
低成本玩转Bode分析!共模扼流圈让普通示波器秒变网络分析仪神器

在电子工程领域,频率响应分析(Bode分析)一直是电路设计和调试的重要工具。然而,专业网络分析仪的高昂价格让许多人望而却步,一个令人惊喜的解决方案——共模扼流圈与示波器的黄金组合,可以极低成本实现专业级Bode分析。通过巧妙利用共模扼流圈的独特特性,配合普通示波器的基本功能,即使是预算有限的爱好者也能获得准确的频率响应曲线。

高速USB接口PCB设计指南:从2.0到3.0的关键技术突破

在现代电子设备中,USB接口已成为数据传输和电力供应的标准配置。一个优秀的USB接口PCB设计不仅能确保信号完整性,还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接口的理论传输速度

国产半导体重大突破!攻克28nm以下e-Flash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8月21日,中国半导体行业迎来里程碑式进展——领开半导体成功研发并量产28nm以下嵌入式闪存(e-Flash)技术,一举打破国外厂商在该领域的长期垄断。这一突破不仅填补了国内高端存储芯片的技术空白,更为国产MCU、汽车电子及AIoT设备的自主可控提供了关键支撑。

特朗普政府芯片入股计划引争议,全球半导体格局或生变!

近日,有外媒报道称,美国特朗普政府正考虑以“国家安全”为由,强行入股包括英特尔在内的三大芯片巨头,以加强对半导体产业的控制。这一消息迅速引发行业震动,外界担忧此举可能重塑全球芯片产业格局,并对供应链产生深远影响。

第106届中国电子展:构建产业新生态,打造全球创新枢纽

​在全球科技竞争格局深刻重构的背景下,中国电子产业正迎来国产替代与自主创新的历史性机遇。第106届中国电子展紧扣《"十四五"规划》制造强国战略,聚焦基础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等"卡脖子"领域,集中展示从材料、设备到应用的国产化突破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