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智能家居未来靠谱的切入点

发布时间:2014-05-3 阅读量:1513 来源: 发布人:

【导读】空气净化器现在被很多智能家居从业者看好,把空气净化器加上wifi或蓝牙进行手机远程控制、过滤空气中的PM2.5、防辐射等等高大上功能成为了它的宣传噱头。最近点名时间上也出现几个空气净化器的众筹的项目,未来健康方面是智能家居的契机。

2014两会落幕,由于每年的保留节目“总理答问”不够精彩,中国人民只好把吐槽臆断的精力都放在了代表委员们的雷人语录上。除了“禁水浒”的李海滨、“不能给老百姓脸”的冯大中,微博上被喷最多的,无疑就是环保部长周生贤同志了——“雾霾正在好转,老百姓还没感受到。”

显然,期待京津冀天天刮风是不现实的。原百度科学家@张栋_机器学习 在微博上发出了天问“能不能研究一下,让北京天天刮风?”,一众业界大佬却无人敢答。因为把中国最会吹的人聚在一起很难,举国之力也只能保障他们开10天会,哪个企业会承担这样的运营成本呢?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在解决不了雾霾围城的前提下,大家还是现实点吧,别以为出门戴口罩,回家不需要。即使在门窗紧闭时,家庭内部环境也不是密闭的,外界空气仍可通过缝隙渗入室内,按ASHRAE(美国采暖、制冷与空调工程师学会)8升/秒/人的新风量标准(人对于室内空气流通体感舒适的最低要求,小于这个数值,人会出现一系列不舒服的症状)估算,当房间内有2个人的时候,渗入量至少为57.6立方米/小时。

正所谓“同呼吸,共命运”,雾霾让国人头疼不已,但也炒热了一些行业,催生了一大批空气检测、空气净化的产品。不仅如此,围绕着空气议题的智能家居,也成为新兴的智能硬件领域、传统的家电企业、互联网公司共同聚焦的热点,引发了大量企业和资本进入。今年1月份,谷歌宣布以32亿美金高价收购美国智能空气企业NEST。

作为一款家庭恒温器,NEST可以通过记录用户的室内温度数据,智能识别用户习惯,并将室温调整到最舒适的状态。NEST可以提供API 接口,允许第三方开发者创建软件、硬件、服务等并将其和自动调温器连接在一起,通过利用NEST的传感器、控制芯片和算法等,来更好的检测、调整房间里的各个家电的运行情况。同时NEST拥有24小时实时网络连接,可以远程查看、监控和进行设备操作。

这也正是NEST的强大之处,它并不是一款单一的产品,而是一个开放平台,可以通过接口允许更多开发者接入各自的产品,有无限的扩展空间。

啰嗦这么一大堆就是告诉你,由于有“智能家居生态系统的主控中心和连接点”这样的根本不次于“家庭娱乐中心”“占领客厅”的野心和胡萝卜存在,科技巨头才会为空气净化和监测这个产业的进步买单。

6

寻找中国的NEST

这已经不是创新者们一个充满想象力的话题,直接就是中国老百姓的生存刚需。在一定意义上来讲,中国的NEST更需要一种更为亲民的路线和方式,不能只是阳春白雪的炫技。那么中国的NEST在哪里?在国内目前涉足这个领域的主要有三类企业,存在三种模式,从中最有可能产生出中国的NEST。

第一类是一些做智能硬件的创业团队,这类团队的特点是创新型强,灵活迅速,可以聚焦在产品的创意和定义上,没有历史包袱,资金来源主要靠融资。比如,创业一年多的iKair主打的就是“家庭环境管家”,他们在众筹网站点名时间上展开预售。其创始人王永涛年初撰文称“我们有信心成为中国的NEST”,显然已经将NEST是为榜样。我称之为“创客模式”。

第二类是以海尔为代表的谋求朝着智能化,互联网方向转型的传统家电企业。海尔在年初的CES展上推出了一款名叫“空气盒子”的智能空气产品,并做过小范围的内测用户征集,该产品目前还没有正式上市。从公开的报道看,海尔在智能硬件的开发创意,智能解决方案技术方面有相应部署。海尔还还筹建了一个海极网,与极客互动,孵化创新。对于这种传统家电企业跨越到互联网化创新作业的模式,我称之为海尔模式。该模式也被GE通用和P&G等追求产品发明、技术创新的企业所关注与实践。

第三类是以小米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小米路由器颠覆了很多人对于路由器的想象,直指智能家居。小米起家的功夫是用硬件刷流量,如果说MIUI和小米手机是为了抢移动互联网的入口,那小米路由器剑指智能家居,恐怕是为抢夺物联网时代入口打前战。这个姑且可以称之为小米模式。坊间有谣传说小米要做空气产品,抬头望望窗外天空的颜色,我们就应该知道答案。

纵观以上这三种模式,创客模式受制于资源和资金,国内的创新环境也制约其发展速度和空间;小米擅长营销,但缺少家电家居领域的资源和经验,在智能家居方面目前还停留在口号阶段;海尔是家电老大起家,实力雄厚,其创新能力也无可怀疑,海尔模式的关键在于其从传统向互联网转变的彻底性。

NEST创始人的背景,来自是一个曾经传统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大放异彩的制造企业,本身是一个具有创客精神的创始人,可以说是都沾了三种模式的好处。这值得国内企业借鉴。

尽管中国的雾霾困局对国民的健康构成威胁,所有人都希望极力摆脱。但就像老子所说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霾影重重之间或许正催生着一家在下一个物联网时代拥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企业。

相关资讯
低成本玩转Bode分析!共模扼流圈让普通示波器秒变网络分析仪神器

在电子工程领域,频率响应分析(Bode分析)一直是电路设计和调试的重要工具。然而,专业网络分析仪的高昂价格让许多人望而却步,一个令人惊喜的解决方案——共模扼流圈与示波器的黄金组合,可以极低成本实现专业级Bode分析。通过巧妙利用共模扼流圈的独特特性,配合普通示波器的基本功能,即使是预算有限的爱好者也能获得准确的频率响应曲线。

高速USB接口PCB设计指南:从2.0到3.0的关键技术突破

在现代电子设备中,USB接口已成为数据传输和电力供应的标准配置。一个优秀的USB接口PCB设计不仅能确保信号完整性,还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接口的理论传输速度

国产半导体重大突破!攻克28nm以下e-Flash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8月21日,中国半导体行业迎来里程碑式进展——领开半导体成功研发并量产28nm以下嵌入式闪存(e-Flash)技术,一举打破国外厂商在该领域的长期垄断。这一突破不仅填补了国内高端存储芯片的技术空白,更为国产MCU、汽车电子及AIoT设备的自主可控提供了关键支撑。

特朗普政府芯片入股计划引争议,全球半导体格局或生变!

近日,有外媒报道称,美国特朗普政府正考虑以“国家安全”为由,强行入股包括英特尔在内的三大芯片巨头,以加强对半导体产业的控制。这一消息迅速引发行业震动,外界担忧此举可能重塑全球芯片产业格局,并对供应链产生深远影响。

第106届中国电子展:构建产业新生态,打造全球创新枢纽

​在全球科技竞争格局深刻重构的背景下,中国电子产业正迎来国产替代与自主创新的历史性机遇。第106届中国电子展紧扣《"十四五"规划》制造强国战略,聚焦基础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等"卡脖子"领域,集中展示从材料、设备到应用的国产化突破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