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通将NFC带入高性价比智能手机和可穿戴设备市场

发布时间:2014-03-6 阅读量:775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读】博通公司近日宣布推出下一代近场通信控制器,以简化下一代NFC连接并推动其在大众智能手机和可穿戴设备中的普及率。博通公司将NFC带入高性价比智能手机和可穿戴设备市场,新控制器系列提供先进的功能并延长电池使用寿命。

新闻要点:
•通过减少智能手机和可穿戴设备中天线的尺寸,使OEM的总成本降低35% 
•功耗减少60%,延长电池使用寿命 
•首个支持下一代NFC论坛规范的供应商 

北京时间,2014年3月6日-全球有线和无线通信半导体创新解决方案领导者博通(Broadcom)公司近日宣布推出下一代近场通信(NFC)控制器,以简化下一代NFC连接并推动其在大众智能手机和可穿戴设备中的普及率。凭借新系列控制器,移动设备制造商将天线尺寸缩小50%,使总成本降低35%。2月24至27日,博通公司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上展示了这款移动创新产品。

博通公司的BCM20795下一代NFC系列产品为OEM厂商提供了高度集成的低功耗解决方案,该方案可以轻松地集成到众多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中。与上一代产品相比,新控制器使功耗降低了60%以上,部件减少了30%,同时电路板面积也减少了35%。此外,这些设备也可与博通公司的嵌入式设备互联网无线连接(WICED)平台相兼容。这令支持下一代NFC规范的大众智能手机与基于智能WICED平台的可穿戴设备之间能够轻松连接,并同时延长了电池使用寿命。

博通公司的下一代NFC技术已经通过所有支付方案,包括基于SIM卡、嵌入式和基于云的安全组件,以及同一设备中所集成的上述安全组件在内的相关认证。由于国际市场上并存着各种移动支付方式,这将产生显著优势。作为支持下一代NFC论坛最新规范的首个供应商,博通公司也将兼容所有现行标准。

博通公司无线连接组合事业部产品营销副总裁Dino Bekis说: “随着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消费者正在更频繁地使用手中的设备并分享信息,这促进了高性价比手机对优质的下一代NFC体验的需求。博通公司新款下一代NFC控制器提供了创新架构,从根本上降低了客户成本,使客户能够向更多受众提供简化连接。”

主要特性:

•支持ISO/IEC 18092、ISO/IEC 21481、ISO/ IEC 14443 Types A、B和B’、日本工业标准 (JIS) (X) 6319-4和ISO/IEC 15693标准
•数据速率扩展至848 kbps
•有源负载调制(ALM)下一代技术使天线尺寸极小化
•支持读卡器/烧录器(R/W)模式、有源和无源点对点(P2P)模式,以及标签/证卡仿真模式
•增强低功耗目标检测(LPTD)模式,平均电流消耗极低
•支持最新的下一代NFC论坛规范,包括主机的下一代NFC控制器接口(NCI 1.1) 
•该产品系列包括多种设备,每种设备针对特定应用,涉及从安全移动应用到嵌入式系统的各种应用

产品推出时间:

博通公司目前已经开始为客户提供BCM20795 下一代NFC控制器样片。

关于博通公司:

博通(Broadcom)公司,财富500强,是全球有线及无线通讯半导体业的杰出技术创新者及领导者。其产品协助语音、视频、数据和多媒体的传送遍及家庭、企业及移动环境。针对信息及网络设备、数字娱乐及宽带接入产品和移动设备的制造业者,博通公司提供业界最完整的先进系统单芯片和嵌入式软件解决方案。

相关资讯
寒武纪登顶A股“股王”!单日暴涨15.73%,市值破6600亿,公司紧急提示:股价已严重脱离基本面

寒武纪发布《股票交易风险提示公告》明确指出:当前股价已严重脱离基本面,存在较大投资风险,提醒投资者理性决策,谨慎参与交易。

扫码PDA手持终端助力快递驿站:智能升级,高效处理每日千件包裹

在现代物流体系中,快递驿站作为“最后一公里”的关键节点,其运营效率直接影响用户体验。面对日益增长的包裹处理压力,传统人工登记模式已难以满足高效、精准的操作要求。而搭载智能扫码技术的PDA手持终端,正成为快递驿站实现数字化管理、提升出入库效率的核心工具。

突发!英伟达RTX 5090被曝电容爆炸:金属散热片直接炸弯

RTX 5090显卡突发电容爆炸,现场如同小型爆破,火花四溅、浓烟弥漫,甚至将坚固的金属散热鳍片直接炸至弯曲

MOS管常见分类、核心参数及应用案例

本文将深入解析MOS管的作用原理、分类、核心特性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常见应用场景。

AI驱动产品革新:百度文库与网盘的战略转型与突破路径

在数字化转型浪潮的推动下,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深刻重塑产品的核心逻辑与用户体验。作为百度旗下知识内容与云存储领域的两大核心产品,百度文库与百度网盘既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将从AI技术重构的视角出发,深入探讨这两大产品如何突破传统功能边界,构建具有持续增长潜力的新业务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