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MWC落幕:业界指出4G竞争取胜之匙

发布时间:2014-03-3 阅读量:663 来源: 发布人:

【导读】月底,MWC 2014在巴塞罗那召开。本次大会最引人注目的是:移动智能终端如火如荼地发展;4G LTE全球猛进。目前全球已部署274个LTE商用网络,其中包括30个LTE TDD网络,而2012年年底,148个网络商用,目前已接近翻番;此外201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突破10亿部大关,移动不折不扣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平台。

相关阅读:聚焦2014MWC,看移动领域五大趋势

“中国力量”成为此次MWC的重中之重——去年颁布LTE牌照,中国的4G发展引发全球关注,工信部、中国移动等多次表示,中国将大力发展4G,并将采取LTE FDD和LTE TDD混合组网的发展模式;而在智能手机层面,2013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4.23亿部,占据全球的40%以上。

融合为4G取胜之匙

如何将4G做大做强?业界的共识是:在LTE这样一个统一标准下,FDD和 TDD两种模式的共通融合,正成为4G发展的取胜之匙。中国移动总裁李跃在MWC上表示,五年来,中国移动推动TD-LTE(即LTE TDD)产业发展始终坚持的一个追求,就是实现融合。TD-LTE和LTE FDD是一个LTE,只是有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TD-LTE可以使剩余的频率得到充分利用,得到更高效的组织。

据媒体报道,目前中国移动的系统已经实现了LTE TDD和FDD两个系统的高度融合,业务可以实现两个业务的无缝切换,并已推出五模十频、五模十三频,甚至六模多频等终端。

关于FDD和TDD的共通融合,GSA(全球移动设备供应商协会主席)Alan Hadden先生认为,“由于LTE是全球统一、通用标准,LTE FDD与TDD的网络部署和用户终端制造都可以极大地受益于LTE的全球规模经济。”

众所周知,更统一的标准将支持4G LTE高速发展。如市场研究与咨询机构Strategy Analytics最新报告所言,“LTE TDD和FDD两种制式实现了共享相同的网络架构和协议栈,其物理层关键技术与核心处理过程也完全相同。在LTE设计之初,3GPP就将实现同时支持FDD和TDD的单一空中接口技术做为LTE的一个非常明确的系统需求,希望为两种双工制式都提供更大的经济规模。”报告说,“融合的LTE TDD和FDD正在成为数据速率和网络容量的助推器,统一的标准正为LTE的全球经济规模提供坚实基础。”

值得关注的是,GSMA(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在MWC期间将2014年 GSMA 主席奖 (2014 GSMA Chairman's Award)授予Qualcomm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保罗•雅各布博士,该奖项设立于1995年,是GSMA对为全球移动通信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杰出贡献个人给予的最负声望奖项。GSMA在颁奖词中也强调“LTE标准融合”,GSMA称,“Qualcomm为LTE 的商业化做出了显著贡献。LTE 是全球统一的4G 标准。基于对创新以及水平产业链运作方式的追求,Qualcomm在先进移动技术研发方面已经累计投资了286亿美元以上。”

关于共通融合,MWC期间,爱立信东北亚区总裁杨席凯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市场4G要想取得更大的成功,一定要着眼于全球标准,建立起更加完善生态系统。”他强调爱立信已经为全球多个实际“融合”案例提供了支持。

1

未来:LTE Cat.6、LTE Broadcast、LTE Direct

此次MWC,一些领先厂商如Qualcomm、爱立信和华为等纷纷展示了自己的LTE Cat.6解决方案。如Qualcomm与三星、SK电信及KT合作,通过三星Galaxy Note 3智能手机完成世界上首次LTE Advanced Category 6连接(下载速度最高达300Mbps)的现场演示。此次演示中使用的三星Galaxy Note 3智能手机专为演示进行了特别的改进,采用了Qualcomm业界领先的技术,包括高通骁龙805处理器和Gobi 9x35调制解调器。Qualcomm Gobi 9x35是首款发布的基于20纳米工艺蜂窝调制解调器,支持LTE TDD和FDD Cat.6网络上最高40MHz的全球载波聚合部署,下载速率最高可达300Mbps。

而LTE Broadcast已经向我们走来。LTE Broadcast类似传统广播电视,不过更复杂,它能够传送更多的内容和服务给移动终端用户,并有效地利用LTE网络。而春节前,KT启动了全球首个LTE Broadcast(eMBMS)商用服务,向其三星Galaxy Note 3用户传输移动电视内容,用户并不需要为此付出数据费用。此项业务依托于Qualcomm的LTE-B解决方案。同时,Qualcomm也在MWC期间宣布新增高通骁龙610和615芯片组,用于高端移动计算终端,支持LTE-Broadcast和LTE双卡双通(DSDA)等新要求。

LTE Direct方面,Qualcomm与德国电信宣布将在德国合作进行首个LTE Direct运营商试验。LTE Direct有望成为运营商自有且支持下一代近距离服务的平台。该平台使用授权频谱,平台运作基于LTE物理层。LTE Direct是一个端到端发现平台,可在保证隐私及电池效率的同时,持续发现数以千计的终端及服务。

相关资讯
华虹半导体2025年Q1业绩解析:逆势增长背后的挑战与破局之路

2025年第一季度,华虹半导体(港股代码:01347)实现销售收入5.409亿美元,同比增长17.6%,环比微增0.3%,符合市场预期。这一增长得益于消费电子、工业控制及汽车电子领域需求的复苏,以及公司产能利用率的持续满载(102.7%)。然而,盈利能力显著下滑,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仅为380万美元,同比锐减88.05%,环比虽扭亏为盈,但仍处于低位。毛利率为9.2%,同比提升2.8个百分点,但环比下降2.2个百分点,反映出成本压力与市场竞争的加剧。

边缘计算新引擎:瑞芯微RV1126B四大核心技术深度解析

2025年5月8日,瑞芯微电子正式宣布新一代AI视觉芯片RV1126B通过量产测试并开启批量供货。作为瑞芯微在边缘计算领域的重要布局,RV1126B凭借3T算力、定制化AI-ISP架构及硬件级安全体系,重新定义了AI视觉芯片的性能边界,推动智能终端从“感知”向“认知”跃迁。

半导体IP巨头Arm:季度营收破12亿,AI生态布局能否撑起估值泡沫?

2025财年第四季度,Arm营收同比增长34%至12.4亿美元,首次突破单季10亿美元大关,超出分析师预期。调整后净利润达5.84亿美元,同比增长55%,主要得益于Armv9架构芯片在智能手机和数据中心的渗透率提升,以及计算子系统(CSS)的强劲需求。全年营收首次突破40亿美元,其中专利费收入21.68亿美元,授权收入18.39亿美元,均刷新历史纪录。

Arrow Lake的突破:混合架构与先进封装的协同进化

2024年10月,英特尔正式发布Arrow Lake架构的酷睿Ultra 200系列处理器,标志着其在桌面计算领域迈入模块化设计的新阶段。作为首款全面采用Chiplet(芯粒)技术的桌面处理器,Arrow Lake不仅通过多工艺融合实现了性能与能效的优化,更以创新的混合核心布局和缓存架构重新定义了处理器的设计范式。本文将深入解析Arrow Lake的技术突破、性能表现及其对行业的影响。

暗光性能提升29%:深度解析思特威新一代AI眼镜视觉方案

2025年5月8日,思特威(股票代码:688213)正式发布专为AI眼镜设计的1200万像素CMOS图像传感器SC1200IOT。该产品基于SmartClarity®-3技术平台,集成SFCPixel®专利技术,以小型化封装、低功耗设计及卓越暗光性能,推动AI眼镜在轻量化与影像能力上的双重突破。公司发言人表示:"AI眼镜的快速迭代正倒逼传感器技术升级,需在尺寸、功耗与画质间实现平衡,这正是SC1200IOT的核心价值所在。"